郑 洲
中国药科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 (南京 211198)
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群体离开父母后独立生活集中住宿的新“家”,一般都具有安全、整洁、温馨等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求学期间最重要的生活居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1]。公寓“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各高校通过进一步凸显“家”元素,在学生公寓具有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育人功效,逐步形成“家”的氛围,让大学生获得家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的认同感、向心力与凝聚力。立足高校学生公寓,借助“家文化”建设和传承,加强校内学工、保卫和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文化品位与生活情趣,有利于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2]。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文化”融合血缘、亲缘以及地缘各类关系形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涵盖家庭成员群体之间的信任互助、沟通发展等要素的行为、制度和理念[3],“家文化”中的“家和”核心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汲取“家和”价值观念的精粹,通过在高校学生公寓开展“家和”文化主题活动,帮助大学生感悟家风、家规,引发学生建家、爱家、和家、兴家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时也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内容。
一般而言,高校公寓“家文化”建设层级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4]。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是学生公寓“家文化”体系的重要构建要素[5]。
高校学生公寓的基础设施、布局构造、卫生状况、硬件设施完善程度等,是构建“家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承载其他文化的首要前提与重要载体。公寓设施只有具备舒适、健全、便捷、美观等基本属性后,才可能在方便学生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欣赏水准与价值取向[6]。随着年代的更迭,学生公寓配套家具逐步老化和部分设备设施缺失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个人居住体验,对物业服务必然提出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较多投入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导致高校对学生公寓硬件设备升级与改造投入资金相对不足。洁净、安全、便捷是居“家”体验的首要条件,高校公寓安全管理工作涵盖面广,涉及消防设施安全、用电安全与人身财产安全等,而目前某些高校学生公寓在设备设施智能化、便捷化完善程度和卫生清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居住体验,原有的卫生和安全管理模式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高校一系列对大学生公寓住宿管理规定和公寓物业员工服务流程、操作指南等规章制度与执行情况等是制度文化的主要体现。首先,由于涉及人、事、物众多面广,高校公寓管理具体分为公寓生活秩序管理、大学生住房分配与管理、校园安全稳定管理、公共区域保洁、文明卫生宿舍评比、水电与室内设备报修服务、生活物资统筹管理、防汛防灾应急处置预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护体系、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公寓物业服务评价、物业管理人员巡查监管等都亟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来协调处置以上事宜;其次,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公寓物业服务,由社会物业公司和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总公司分别承包,都有基本的物业管理条例,但不尽统一,而校学工处具有学生管理权与奖惩权,有时存在公寓学生管理权责不清、界限模糊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公寓管理具体事项需要物业管理中心、校学工处和保卫处等多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齐抓共管态势,形成跨部门协调与沟通机制;再次,部分“00后”大学生从小倍受家长宠爱,步入大学后难以适应校园生活,自我观念较强,“三观”不够健全,缺失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少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社会活动,学业逐步荒废,个别学生因其性格孤僻与室友缺少沟通交流,或者因为晚睡晚起的生活作息紊乱造成宿舍矛盾。传统单一的公寓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于性格特点呈多样化的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相关部门需要与时俱进,制定适应大学生新特点的规章制度,通过构建易于被大学生群体接受的制度,帮助他们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精神文化方面一般包括公寓学生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道德素质、公寓文化活动等。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与构建要素,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精神风貌。高校公寓是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二课堂”,围绕“家园建设”主题举办各类健康向上、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公寓文化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铸炼人文精神,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对形成大学生良好风尚、提升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所在高校举办的文明寝室评比,学生组团党建工作站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已日益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三全育人”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科教兴国”国家战略与政策扶持下,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学生公寓设施条件逐步提档升级,住宿环境日益改善,学生生活条件越来越舒适便捷。全面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开展公寓思政教育已成为各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沿阵地与重要载体[7],但“家文化”育人目前还存在着下列问题。
据了解,高校目前推行的公寓管理制度仍然较为陈旧,遵循以往严管学生的老式观念与陈旧办法,着重突出强制性、惩罚性等原则,强化“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缺少与学生思想和理念的交流及沟通。公寓服务人员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劳务派遣人员,在思想交流、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仅能承担物业服务基本工作,难以落实大学“全员育人”任务。思政教师、高校辅导员、学院年级主任、心理咨询人员等高校学工队伍进公寓一直是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囿于教育实施场地、工作人员的分配、协调、本职工作与此项工作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个人家庭影响因素等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实际开展效果仍显薄弱,学工队伍与公寓服务人员的联动协同效应亟需加强与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对学生公寓仅注重加大基建力度和物资等硬件条件的投入,满足于楼宇气派敞亮符合现代化标准,各类规章制度也能实现制度上墙,物业人员应知应会,尽力满足高校学生公寓宜居的基础功能,但更深层次的公寓文化建设以及契合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思考则不够深入,有些社会物业承包代管的高校公寓楼宇,满足于管理与服务职能,获得师生的高满意率。对打造“一楼一品”、公寓特色文化内涵建设则缺乏成熟的思考,文化育人功能成效不佳。
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仍有少部分大学生自身“三观”不尽成熟,认识较为片面,认为考上大学就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对自身思想建设与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缺乏足够的热忱与认识,对“文化教育进公寓”产生抵触和厌倦情绪,这恰恰说明作为“第二课堂”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教育内容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提炼。笔者认为高校应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传统物业服务两个维度着手将公寓文化育人工作有机融入学校整体教育环节,对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形成有益补充与进一步拓展[8]。
精神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与关键,要善于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锻铸与凝练高校学生的道德情操与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公寓精神文化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构建宿舍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夯实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每年毕业生离校之际,学生公寓开展“温馨家文化”传承活动,物管人员积极协助毕业生把宿舍打扫干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床垫或较新的被褥捐赠给有需要的家庭困难新生。学校通过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对毕业生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宿舍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提升,干净整洁的温馨小家越来越多。为了推动温馨小家外延式发展,延伸小家精神,打造幸福家园,学生公寓充分发挥朋辈榜样引领示范教育功能,深入挖掘与大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先进个人典型与优秀事迹,主动走访调研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与需求,切实发挥楼宇团学干部、宿管会、后勤协会等学生组织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物业组团学生服务群,广泛听取师生们对于改进物业服务的合理化建议。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推出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例如中秋节,给不能回家的外地学生过中秋节;开展毕业季爱心寄送行李包裹、新生报到暖心举措、关爱寒暑假留校学生等活动,公寓免费提供衣服缝补、代煎中药汤剂、爱心伞等爱心举措,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荣校爱校的意识。
近年来,各高校相继举办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寓教于乐,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化了师生友谊,通过考研公寓励志故事和文明宿舍评选等活动,全面展示了团结友爱、健康向上良好的公寓精神文化风貌;高校通过组织平安校园文明城市知识竞赛、学生公寓违规电器警示教育、消防演练、无烟校园、电信诈骗防骗宣传、急救知识培训、心理健康节、学生书画手工作品展、读书会等活动,倡导“文明生活、健康成才”,营造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公寓文化精神。
随着近年来高校对公寓文化建设的不断重视和加大资金投入,各高校已陆续实现学生组团公寓楼配备24小时值班楼管员全天巡查制度,全面普及人脸识别智能门禁与监控系统,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进出学生公寓各类人员的严格监管,对老旧公寓楼门厅走廊进行出新改造,墙面粉刷、更换陈旧寝室家具,极大改善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体验;一些高校用彩绘等艺术形式修饰布置公寓廊道,营造极具校际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化氛围,增强了高校公寓环境育人功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集体住宿的场所,日益成为大学生的心灵港湾和爱的家园,高校公寓“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公寓文化,通过突出“家”的元素,让住校大学生获得家的归属感,形成“家”的氛围。高校应借助“家文化”的传播与构建,加强后勤、学工和保卫等部门协调联动,逐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与完善高校公寓精神文化内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充分发挥“家文化”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公寓育人功效。
高校公寓“家文化”育人建设大有可为且势在必行,打造高校学生公寓“三全育人”常态化体系[9],是进一步拓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完整教育格局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