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开葵
(福建省霞浦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霞浦 35510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强调,“思政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中职语文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核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立德树人”,“立德”在先,“ 树人”在后。古语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因此,不仅高校教育,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要重视思政教育,中职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文以载道”,中职语文学科作为中职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职业精神的重要使命,更应该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德育素养。
古人把文章的思想内容称为“道”,把文章的表达形式谓之“文”,可见,文章就是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体,即文道统一。语文课程主要由诸多文章组成,因此,语文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状况并不够理想。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都不是很好,这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眼中,这些学生并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功者。因此,许多中职学生有很深的挫败感、自卑感等消极情绪,他们对老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也常常表现出逆反和抵触。2021年12月,我校一个思政教育课题组对一、二年级1023名学生进行无记名的《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状况问卷》调查,共设60道相关问题,调查显示:仅33.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有意义;58.3%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的学习没有意思;92.3%的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27.5%的学生经常迟到;75.8%的学生有考试舞弊行为;85.8%的学生经常玩游戏;80.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枯燥无味;78.3%的学生认为语文没有让自己更加积极向上……这个调查虽有局限,但一定程度反映了目前多数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在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学校、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少为学生传递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成绩高低,短期可见;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锻造,老师和学校又往往急功近利舍长求短。因此,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情况不够理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弗·桑德斯说:“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对很多事情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往往又似是而非。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重要阵地。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3]2022 年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当前的中职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优良品德等相关要求尤其引人关注。作为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公共课程,语文学科在学科教学中一直担负着“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重要使命。教师应该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是非观念。在提高能力技艺之时,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更应该培养爱党爱国、敬业爱岗的高尚情操。
语文课程中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它为我们开展语文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很多优质的资源。《沁园春·长沙》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忧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荷花淀》表现了冀中人民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风景谈》歌颂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的生活情操;《我的母亲》展现了“母亲”勤俭坚忍、宽容善良、待人热情的品行;《师说》阐释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方方面面的优质资源,开展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国家、政策法规、课程标准等对学生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教师的要求,有的甚至更严格。要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方针,严格遵循“文道并重”理念,教师就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只有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对文本的主旨心有戚戚,高度认同,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自然而然地深情表达,引起学生共情共鸣。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她在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深深地为周总理高尚的品格所感动,声情并茂,数度哽咽,学生们泣不成声,无不动容,这是一节多么精彩的语文课程思政教学的典范啊!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技能至上”等错误思想,严格遵循教书育人原则,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老师在挖掘教材资源,渗透思政教育的同时,既是契合文章作者的表达主旨,也是在洗涤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这也是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途径。
应当说,我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了思政课程。课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理论和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直接和显性的方式进行灌输教育。但诚如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所显示的,思政课程的内容和开展方式并不一定让学生欣然接受。而语文则通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味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提升审美趣味,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深厚真挚的感情,生动曲折的故事,优美形象的语言,绵密严谨的逻辑,在语文教师生动准确的演绎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启发被激励被感动被鼓舞。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春风化雨的,在实施过程中是间接和隐性的。二者实施过程不同,但殊途同归,因此,语文课程思政是对现有思政课程的一个重要补充。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事热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社会热点,与时俱进地讲解课程内容。教师要合理利用中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观看新闻、收听广播等手段,了解社会中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深挖其思政教育内涵,使时政素材成为中职语文与德育教育互相交融的重要支持要素。教师要善于挖掘中职语文课本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时政热点,与学生进行一定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思政教学中,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而且,其他各门课都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4]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内容,深入挖掘对应的教育素材,寻找最佳切入点,在语文课堂不露痕迹地渗透思政教育。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作者说:“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5]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在作者眼中,故都的秋少了热烈和丰盈,多了清静和悲凉?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作者的生平介绍,学生分组讨论,明白在把握文章主旨时,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时代性。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和个人的人生际遇等原因,作者对故都清秋的“品味”难免夹杂着一些忧郁和苦涩。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既深入挖掘了文本的内涵,又渗透了思政教育,这是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期待”的。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老师要抓住“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引导学生领会个人的前途发展应当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发展紧密相连,这是很好的思政教育切入时机。教师还可以设计诗文赏析会,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搜集诗文佳作,赏析诗文意境,品味思想内涵。这种看似开放,但又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筛选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诵读习惯及文化传承意识。以上这些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既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又因势利导开展多元育人的方式,应该是值得尝试的。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须打造良好的思政实践平台,通过多种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思政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活泼,教师要善于设计安排,充分利用。体味人物的性格品质、沉浸式投入的经典短剧表演;“我手写我心”、讴歌优秀品质的主题征文活动;传承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赞美真善美的国学经典诵读;“匠心筑梦”“强国有我”的主题演讲比赛。这些披上“比赛”外衣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了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了语文教学形式,同时还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与弘扬,有效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现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使用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教学容量;创设情境,内容更加具体可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用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感知。同时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理解背景下,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文本的思想价值与深刻内涵。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精彩的呈现生动的故事或场面,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如画的风光景物,这些用“美”优化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能唤情”,让他们在兴趣中入情,在感受中动情,从而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自我思想政治素养。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全面的,也是最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课堂发言中、写作过程中,甚至学生课余交谈中,如果学生存在不当言论、不文明行为、错误思想,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在这些细节之处矫错纠偏,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之外也可以得到积极的思政德育引导。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以分取人”的片面评价制度,要做到既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发展,如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学习品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只有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可能全面地全方位地实施思政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语文课并非思想政治课,课程思政不等于思政课程。语文虽然在思想内容方面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教师对学生需要积极引导,但这并非语文的全部。语文还有自己的学科特点,精巧的构思,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描摹,严密的逻辑……我们支持在语文课程中巧妙地开展课程思政,但反对简单地将语文课上成思政课。因为生硬的说教、牵强的附会,不仅破坏了语文学科特有的艺术性,而且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感,结果还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和认知的堆积。”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精心筛选思政元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其他恰当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浸润到语文教学中,既要有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有品质德行的教化,严格遵循践行“文道并重”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