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

2023-06-07 12:57黄三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语文课程人文

黄三平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一、“三生教育”及其对高职教育的价值

(一)“三生教育”的含义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高级生命系统,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内在本质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的必然性。[1]6-9“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合称,它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养成健康积极的行为方式,为和谐幸福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石。具体而言,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理解个体生命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认识生命的存在、发展及运化的规律,领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在发展变化中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等关联主客体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生命和谐有序地运行发展。生存教育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生存观念,学习生存知识、生存技能,理解生存规律,爱护生存环境,培养生存意志,克服生存的困境,选择积极健康的生存方式,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找到安身立命与前进发展的道路。生活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生活,追求美好的生活,积极践行并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生活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感受情感,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建设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生教育”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可谓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2]1-5

(二)“三生教育”对高职教育的价值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是为了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让人的身心与能力都能持续成长发展,生活能够和谐幸福。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上较多表现出“三无状况”——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和对生活的无趣。[3]14-18,41“三生教育”聚焦人的生命认知、生存能力和生活状态,关怀人的认识、关系、体验、意志、精神与情感,体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彰显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三生教育”消解了教育中常见的功利性与工具性观念,回到教育的本真和初心。

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重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要完善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素质素养与技术技能并重,但较长一段时期里高职院校实际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人文教育整体式微,导致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薄弱,对生命、生存、生活等基本问题存在认知浅、理解偏等现象。2022 年5月,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ZJGB2021133)做了高职“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问卷调查,问卷设置了二十道题目,涵盖高职教师开展“三生教育”状况和学生对“三生教育”的认知、理解及需求等问题。来自国内22所高职院校的493位师生参与了答卷,数据显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涉及“三生教育”,但缺乏整体设计,与所授内容融合性不强,方法较为单一;学生方面存在较多“三生”认知问题,47%的学生回答对生命的认知存有困惑,62%的学生很少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3%的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表示“随性”“随意”,欠缺对生命与健康的珍视;4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存能力较弱;学生们大都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太理想,需要加强建设。大部分学生期待大学语文等课程中融入“三生教育”相关内容,帮助自己增强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知与理解。由此可见,加强“三生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生教育”对高职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通过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生动活泼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开展“三生教育”,让学生习得人文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认知与判断能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涵养善美而丰富的心灵,从而提升人文素质,获得精神上的成长。二是强化院校内涵建设,促进德技并修。“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与理解生命、生存与生活,并教育学生把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体验里、学习里、劳动里与合作里增强对“三生”的理解,加强学生认知能力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强化院校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大有裨益。三是助推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个人、家庭与社会,相互影响,构成密切关联的有机体,高职院校面向学生的“三生教育”,必然也会辐射到家庭与社会,从而建设幸福向上的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概而言之,“三生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德技并修,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是“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探究与实践

“三生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高度契合。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母语教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知识、语言文字能力与人文素养,它具有“人文—审美—工具”三位一体的特点。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文学“诗教”特质,能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领悟中提升人文素养和思政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4]115-117人文性是大学语文最重要的特点,关注学生精神成长,传承人文精神,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责任。当下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往往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对人文性与审美性有所忽视。大学语文课程应当发挥三位一体的优势,既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关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把“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充分发挥课程的人文性,彰显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在语言文学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近年来,与课改团队积极探索把“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开展了教学探究与实践,简述如下。

(一)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目标

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目标。课程目标体系一般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生教育”思政目标主要体现在素质目标里,也会渗透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里。生命教育的目标是认识生命的规律与意义,尊重并珍爱生命,理解个体生命与自然、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教育的目标是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发展的生存观,正确理解生存挫折,强化生存意志,积极学习生存与发展的知识技能,养成积极健康的生存方式。生活教育的目标是正确认识生活,积极践行并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爱和责任建设幸福美好的生活。“三生教育”课程目标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个性化的描述,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二)以“三生教育”理念重构课程内容

课改研究团队依托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生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究以“三生教育”理念为主线重构大学语文课程框架和内容,设置生命·和谐篇、生存·发展篇、生活·幸福篇等3 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下设置2 个人文母题和若干文学作品,并开展主题单元活动和期末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典美文的学习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既着重夯实文化知识基础,提升母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注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涵养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重构课程框架要注重把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与审美性和高职的“职业性”融合起来,渗透环境意识、劳动情感、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培养。把“三生教育”融入人生境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劳动态度和环境意识教育等主题阅读中,引导学生把文学阅读与人文思考结合起来,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涵养人文,领会“三生”思想,提升语文能力与职业精神。具体而言,生命·和谐篇教学项目里设置人文之光、自然之美两个人文母题,分别选取“与自我和谐”“与自然和谐”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老子《道德经选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利奥波德《象山那样思考》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命之美,认知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和谐发展的规律;生存·发展篇教学项目里设置劳动之歌、匠心之道两个人文母题,分别选取劳动与匠心文化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庄子》的工匠寓言等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传统匠心文化内涵,培养劳动情感、职业道德与匠心精神,领会生存与发展之道;生活·幸福篇教学项目设置人间之爱、家国之情两个人文母题,选取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叶芝《当你老了》、古代家国组诗、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表达亲情、爱情、家国情的诗文作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知温馨的亲情、真挚的爱情、深厚的家国情,体会让人幸福的积极情感,学会以爱和责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命·和谐篇、生存·发展篇、生活·幸福篇等3 个教学项目密切联系,层层递进,把“三生教育”有机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学美的熏陶中涵养积极健康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三)用“三生教育”理念优化课程教学策略

1.确立课程教学原则。

“三生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在教学中需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三生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教学中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以人为中心,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人文关怀,营造开放兼容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和认知及其差异性,通过教育帮助人获得尊严、幸福和发展。二是以文化人。大学语文课程要注重融合人文性、职业性和时代性,发挥母语文化课程优势,鉴赏系列经典诗文作品,在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学生人文底蕴和文化自信,丰富生命体验,健全学生人格,进行价值引领。三是以情优教,以真诚而丰沛的情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三生教育”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充溢情感的,大学语文教学的文学作品也是富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教师要引领学生阐发作品的真情,通过情感共鸣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三生”的理解。四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增强对生命、生存与生活的认知。

2.优选课程教学方法

在“三生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要选用利于激发认知、理解、感受和体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增强对“三生”的感知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常用到情境法、启发法、角色扮演法、研讨法和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把这些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发学生思维,碰撞思想的火花,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理解。譬如,在《春江花月夜》教学中,运用音乐、绘画、视频、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诗人在暮春的夜晚面对皓月江天油然而生的生命之思,领会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庄子匠人寓言》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强对匠人生命的理解,通过研讨来理解匠人的生存与精技之道;在《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中启发学生感悟亲情对于人生的价值,学习如何构建和谐的关系、创建和谐幸福的生活。在每个教学项目后设置单元活动,通过“三生”主题的写作、诵读、辩论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三生”的领悟。此外,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文化名人故居、校外环保、养老院帮扶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地体会“三生”,做到学思知行的结合,领会个人生存生活和社会责任的密切联系。

3.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具有诊断、调节、激励与导向等功能的重要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既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5]77-80在“三生教育”理念下,要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评价。“三生教育”人文精神要求关注生命的情感、态度、体验及其发展变化,教学评价应当公正全面友善,让学生努力学习后有获得感和成长感,体会到取得发展进步的幸福感。要革新传统的教师单一主体评价和内容侧重结果的评价方式,笔者与课改团队探索采用“四维三元”评价体系,从“三元”来评价学生的“四维”,力求做到全面公正评价,并注重学生的动态变化发展,激励学生持续进步。所谓“三元”是评价的三方数据来源:教师、学生(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平台,“四维”即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态度等四个维度。“四维三元”评价体系既重视传统的教师评价,也注重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认知体会,既重视传统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也注重素质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同时引入增值评价,对学生取得阶段性进步者给予进步赋分奖励,旨在从正面引导,让学生感到每个阶段的进步都是有收获的,体会到点滴进步积累汇成课程学习的大进步。“四维三元”全面评价交融互鉴,共同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三、“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反思与改进

“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学生感受到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了充分尊重与重视,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卓有成效,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夯实了知识基础,知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学生由学期之初的信心不足、不爱语文课、欠缺学习方法,逐渐变得自信、主动学习,逐阶推进教学项目,成绩稳步上升。二是多维实践训练,提升语文能力。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训练,学生的思考、分析、探究、诵读、表达与写作等语文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三是培育了人文素养,涵养了正确的“三生”观。学生拓展人文阅读,勇于践行,对生命、生存、生活有了更宽广更深入的认识,养成了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增加倾听和鼓励。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难免会出现一些沟通障碍,因而在课堂内外的人文阅读与写作互动中需更多倾听学生心声,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二是进一步开发研学基地,拓展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体验与交流。

综上所述,“三生教育”以人为本,彰显人文。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能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德技并修,助推家庭社会和谐发展。“三生教育”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高度契合。开展“三生教育”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重构课程内容,优化教学策略,既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积极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有利于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
人文绍兴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浅析在幼儿园进行“三生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