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三生教育”

2016-12-06 07:41李玉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品德课思想品德

李玉艳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生命是生命体存在的活动,它绝不可能是单个人的活动,必定是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内在联系的活动。因此,生活是将“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动现实,为教育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清晰的指向。“三生教育”正是一个涉及多个教育主体,多种教育内容的系统工程,既有思想教育,又有能力培养,甚至还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教育,正是这个广泛性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的定位,促使其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其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与他人、社会进行互动,积极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中实现个体自主建构与社会建构的融合与统一。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当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围绕生命、生存、生活这一人生大课题,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学习生存和健康生活。[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教育的本质,内在地规定了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生命完善,促进人的生存、生活等方面的发展为主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旨在充分尊重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引领初中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社会,直面各种实现的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帮助他们逐渐学会恰当处理各种复杂关系,逐渐获得对自我、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认识,情感和价值判断,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和美丑观,懂得尊重和热爱生命,树立人生志向,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学校教育只有扎根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才能实现其本质的内在要求。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决定了,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必然成为“三生教育”的主阵地。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与“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就是学校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的过程。“三生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时代德育思想。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依托七年级教材,主要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存教育。依托八年级教材,主要开展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

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活教育。依托九年级教材,开展生存教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

三、“三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现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适时把握青少年学生思想变化特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重点抓细节、抓落实,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三生教育”,落实育人目标。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利用多种渠道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置身于“立体教学空间”,而且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强的重现力和表现力,可以清晰地展示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生动、感人的教学环境中用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去体验、感悟那些枯燥、抽象的知识,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教学中来,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生活、生存中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日新又新我常新”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刮目相看”的成语故事,在直观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如何去对待一个人缺点和不足。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结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观看待自己,通过不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去悦纳自己的生命,以追求自身的发展。[2]

2.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兼顾目的性和开放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明确而切实的目标设置是我们成功的前提。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这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价值在哪里。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在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上,国家教育部基教司李连宁司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德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生活及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都应该具有开放性,通过探索开放思品课堂教学,加强德育与社会现实及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

3.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学生的参与性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生活性、实践性的课程,“三生教育”不能仅仅成为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过程,应该非常强调实践性,实践性应该成为指导三生教育的根本原则。 “三生教育”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与生存、生活和生命相关的知识的教育,只有以实践性原则为指导的“三生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的初衷,才是真正具有自身特定价值的“三生教育”。否则就很有可能沦为一般的知识性灌输,流于形式。

思想品德是源自生活的,它所包含的思想认识,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等并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出来的,而都是从人的生活中来的,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初中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只能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品德课程坚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具体就是要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的基础。“三生教育”要坚持实践育人的原则,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本要求,着眼知、情、意、行教育环节的和谐统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会公益劳动等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导之以行。

4.与学校德育主题紧密结合,调动一切有利资源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三生教育”对学校德育的观念更新搭建一座新的思考平台,努力建构生命、生活、生态教育合而为一的德育理念,制订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德育操作样式,提高了基层学校德育实效,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新方法,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同时,从“三生教育”的内容来看,“三生教育”的开展又必须以整个社会作为教育大课堂。所以,“三生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学校教育的课堂之中,应该整合各种相关的社会资源,以整个现实的社会为背景,把课堂延伸到社区,丰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联系,社区联系的网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向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到知识理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达到的道德境界。

“三生教育”的开展,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三生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的意义,指导自己的行为,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就更能切实帮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三生教育”文件汇编 (2008年版)昆明市教育局“三生教育”领导小组

[2]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8).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品德课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析在幼儿园进行“三生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三生观树立和践行研究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