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琴
摘 要:复合应用题是由基本应用题组成的,解决复合应用题应打好解决基本应用题的基础。分析复合应用题的解法,应根据题目条件寻找解题策略,数量关系分析法、线段图法、转化法、逆推法、假设法、比较法、设数法等解决复合应用题的方法,各具特色,彼此间又互相交错。有时一个问题可以运用多种策略解决,教学时应重视一题多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合应用题;解题策略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一)综合法
运用综合法解复合应用题,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解决一个易于解决的问题,再把得到的结论作为条件继续解决下一个问题。
例1. 读一本320页的小说书,读了7天,每天读了30页。剩下的要在2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书?
分析:在剩下的2天内要读完,就必须知道7天已经读了多少页,还剩下多少页没读。通过分析建立解题思路:先求出7天已读的页码数,再求出剩下未读的页码数,最后求出最后2天中平均每天要读的页码数。(320-7×30)÷2=55。平均每天要读55页书。
(二)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由未知追溯到已知。采用分析法解决问题,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问题的两个条件,倘若这两个条件有一个未知,那么就通过其他条件解决这个未知的事项。不断推理,直到找出所需要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为止。
例2. 甲、乙两班车分别从兴化的边城车站和南京的江宁车站同时出发,甲车从边城前往江宁,每小时85千米,乙车从江宁前往边城,每小时75千米。两车在途中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5千米。兴化的边城车站与南京的江宁车站相距多远?
分析:欲求兴化与南京相距多远,要么需要知道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要么需要知道两车相遇时行驶了多长时间。可是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继续分析,当他们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5千米,这看似多余的条件,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是由于有这个条件,才能判定两车相遇时行走的时间。15÷(85-75)=1.5。两车相遇时,都行驶了1.5小时。85×1.5+75×1.5=240(千米)。兴化的边城车站与南京的江宁车站相距240千米。
用分析法解复合应用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就是解决问题时同时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方法交替运用,有顺水推舟,有逆流而行,灵活多变,相辅相成。
例3. 合唱队有60名成员,因场地限制,只能派部分成员参加演出。选出了女生人数的 和8名男生组成新的演出队伍,剩下的男生和女生人数恰好相等。合唱队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各是多少?
分析:女生人数选出了 ,还有 ,男生选出8人后与女生剩下的人数相等,也是女生人数的 。接下来就要考虑具体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男生选出8人后,总人数成了60-8=52(人)。这52人中包含了全体女生和部分男生人数相当于女生的 。52÷1+ =40(人)。合唱队中女生有40人,男生有20人。
解题时,把可能得到的结果也落实下来,再从结论往前推,看需要求什么,从哪些地方着手。理清解题思路再落笔。
二、線段图法
(一)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数量关系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具体的数据和事物对他们比较敏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复合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略有困难,阻碍着他们顺利解题。线段图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厘清题目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4. 为了帮助政府控制疫情,减轻人民群众的痛苦,为民口罩厂人停机不停,24小时不停生产。上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 ,下半年完成了全年计划的 ,结果全年超额生产了120箱口罩。为民口罩厂全年计划生产多少箱口罩。
分析:解分数应用题,找出数据及其对应分率很重要,用数据除以对应的分率得到总数,可以进一步解决题目中的其他问题。本题中已知的两个分率与已知的数据都不对应。画出线段图,如图1。借助线段图找出120这个数据所对应的分率。
由线段图可以发现全年完成的比“单位1”多了 + -1= 。这正是120箱所对应的分率。所以全年计划生产120÷ =288(箱)。为民口罩厂全年计划生产288箱口罩。
(二)借助线段图能形象直观地描述数量关系
线段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物体运行的轨迹,借助线段图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动点运行的问题。
例5.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64千米处相遇,两车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8千米处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这是一道比较抽象的应用题,很多学生拿到题目无从下手,从已知条件到问题的解答几乎找不到关联之处。倘若画出线段图演示出过程(如图2)就能豁然开朗。
从线段图可以看出,甲乙两车第一次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之和恰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两车相遇点距离B地64千米,就是乙车行了64千米;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之和恰为A、B两地之间的距离的3倍。由此可以算出当第二次两车相遇时,乙车总共行驶了64×3=192(千米)。而两车第二次相遇点距离A地48千米,可以知道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92-48=144(千米)。最终得出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144-48-64=32(千米)。
三、转化法
把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原来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转化法,转化法是解决复合应用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6. 小明和小红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行了全程的 与小红相遇,小明每小时行9千米,小红行完全程需要2.4小时。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分析:小明和小红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小明行了全程的 与小红相遇时,小红行了全程的 。可见小明行的路程与小红行的路程之比为3∶5,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说明小明的速度与小红的速度之比亦为3∶5,而小明的速度是9千米/小时,所以小红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2.4×15=36(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36千米。
本题把小明和小红两人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两人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已知的小明的速度,求出小红的速度,最后求出A、B两地的距离。也可以把小红行完全程需要2.4小时,把同一时间两人所行路程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行完全程两人所需时间的关系为5∶3.注意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小红行完全程需要2.4小时,那么小明行完全程就需要4小时。9×4=36,得到两地之间的距离为36千米。
四、逆推法
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乘方和开方之间都存在着逆运算,利用它们之間的关系,在解决复合应用题时,从最后的情况开始往前一步一步地逆推,得到初期的相关数据,这种方法称为逆推法。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其实就是运用的逆推法。
例7. 疫情防控期间,李叔叔用拖拉机把A地的蔬菜义务运到B地。拖拉机装满油从A地出发,到B地时油箱中的油用去了 ,加了10升油返回。在从B地返回A地的途中用去了B地加油后油箱中油的 。李叔叔再次加9升油从A地启程,此时油箱中有13升油。该拖拉机油箱装满时有多少升油?
分析:从结果往前推,如果第三次不加油,油箱中应存油13-9=4升,这4升是用去 后剩下的,那么在B地加油后,油箱中有油4÷1- =16(升)。在B地加油前,油箱中存油16-10=6(升),这6升油是A地加满油箱用去 后剩下的。6÷1- =18(升)。拖拉机一开始装满油是18升,也就是该拖拉机油箱装满时有18升油。
五、假设法
根据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用假设的方法算出某种结果,将这个结果与实际情况做比较,找出其中的偏差,再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实施纠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假设法。
例8. 甲、乙两堆煤共重240吨,从甲堆煤调出 ,乙堆煤调出 ,共调出120吨。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分析:假设从乙堆煤也调出的是 ,那么两堆煤应调出240× =96(吨),与实际120吨相差24吨,究其原因是实际从乙堆煤调出的是 。24÷ - =140(吨),240-140=100。原来甲堆煤有100吨,乙堆煤有140吨。
六、比较法
通过对应用题条件之间的比较,或难与易题目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测试联系与区别的原因,从而确定解题思路的一种方法就是比较法。
例9. 用两种卡车装货,8辆大卡车和5辆小卡车一次能装货170吨,7辆大卡车和6辆小卡车一次能装货165吨。每辆大卡车和小卡车一次能装多少吨货物?
分析:比较两次装货的情况,第一次8辆大卡车和5辆小卡车,共装货170吨;第二次7辆大卡车和6辆小卡车,共装货165吨。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装170-165=5(吨),究其原因是第一次与第二次相比,大卡车多8-7=1(辆),小卡车少6-5=1(辆)。
车辆总数不变,将其中一辆大卡车换成了一辆小卡车,结果就少装了5吨货,可见每辆大卡车比每辆小卡车多装5吨货。回到第一次“8辆大卡车和5辆小卡车一次能装货170吨”中,如果8辆大卡车换成8辆小卡车,则将会少装8×5=40(吨),170-40=130(吨),130÷(8+5)=10(吨),每辆小卡车一次能装10吨货物,每辆大卡车一次能装15吨货物。
七、设数法
小学数学中,有的应用题看似缺乏一些关键数据,致使学生难以解答。其实类数的大小对解决问题的结果没有影响,这时不妨对关键的数设一个具体的值。解答好了以后,鼓励学生换一个数再试试,是否与刚才的结论一致,如果确实一致,说明解答正确。
例10. 早晨,小刚从家到学校,平均速度是260米/分;晚上,小刚从学校回家,平均速度是240米/分.这天小刚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本题中,既没有小刚其中某次行驶的时间,也没有小刚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可谓是缺少关键数据。然而这些所谓的关键数据对解题的结果没有丝毫影响。不妨设小刚上学时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小刚放学回家的时间就是260×5÷240= 。小刚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60×5)÷5+ = 。
各种解题策略其实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审题,然后选择确定用哪种策略,有些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指导学生学法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用起来。
参考文献:
[1]林伟慧. 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J]. 考试周刊,2016(85):52-53.
[2]曾光. 浅谈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的过渡[J]. 江西教育,1985(01):30-31.
[3]徐辉. 论小学生解题能力[J]. 教育研究,1998(10):28-33.
(责任编辑: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