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3-06-07 23:15:06杜清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

杜清春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在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过得幸福而有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想修养;有效性

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来看,其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生活的逻辑为核心设计的。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而温暖的关系。让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彰显知行结合的学科特点,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回归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心灵感悟

道德教育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空洞地、机械地表决心,而忽略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造福社会,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让道德培养回归学生的生活,通过对学生生活中有关伦理、价值、法规等问题的探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明确自己在集体责任和使命,形成善于判断是非、明智抉择的能力,养成对他人尊重、关爱、同情等良好的品行。

如教学“我是小小主人翁”时,课前,教师先收集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上课时,用课件展示教科书第二页上的班级全家福与文字介绍,请学生谈谈: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后出示该班的全家福,照片上一张张笑脸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馨,当学生在找到照片中的自己,找到照片中自己的好朋友時,大家倍感温暖。可是要怎样才能呵护这个温暖的“家”?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师便可以给其讲述班级内师生间、生生间互敬、互爱、互助的事例,通过答记者问的方式,让故事中的孩子谈谈自己得到别人关心后的感受,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言不仅获得了同学的掌声也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回忆,纷纷举手要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对同学表示感谢的,有感谢老师的,还有的向同学道歉的……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其实这就是爱班级的表现。学生立刻有一个认知体验:是呀,原来只要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就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一件件学生的身边事使其心灵受到碰撞,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每位学生的思想感悟。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多样式教学

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更应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紧扣学生发展这一核心,因此教学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多样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一)重视学生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出发点不在于课程的严谨与教学的结构规范,而在于学生的可接受性。由于一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无法体验,这时,教师就应注意不能等同于以往的讲述式,而应注重让生通过多种方式去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其中重视学生活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如:在教学“游子回家”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整体性,于是在课前安排了师生活动,带着学生一起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资料的交流、与文本的对话、观看历史等多种形式,形成一个多维学习体,使课堂活动沉浸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突破本课的重点也是该节的难点,香港被割让和被占领是由于国家的落后与政府的腐败软弱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由于课前资料的收集较为充分,学生的激情、生命体验一再被唤起,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得到了双重建构。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让笔者异常惊喜,“为什么清政府会把香港割让出去?”“为什么我们不能去顽强地斗争?”“为什么英国侵略者在后来又会同意归还香港?”这一系列生成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涌现,在交流中生成,有的学生在回答中谈到气愤英国如此地蛮横;有的学生气愤清政府的懦弱无能,使中国人不敢和英国抗争;还有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读懂了清政府夹杂着那种被迫的无奈。这就是生命力的课堂的涌动。在课接近尾声时,由于学生的兴趣点仍高涨未退,于是教师又乘机创设“香港之旅”之情境,带领学生到香港玩一玩,当学生在观看香港风景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哇!哇!”的赞叹声。当学生发出的一声声的赞叹时,已在多维活动中得体验,内化生成道德品质与道德情感,使课堂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二)采取多方并举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主导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也大大降低。然而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教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通过让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各种信息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介绍我国发展史中较为基础的情况后,再让学生针对上面的内容进行知识抢答,从而对以上内容进行巩固。

1. 知识问答。在教学“壮丽的河山”时通过让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各种信息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介绍我国发展史中较为基础的情况后,再让学生针对上面的内容进行知识抢答,从而对以上内容进行巩固。

2. 在教学“壮丽的河山”时,让学当小导游。也就是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自己所喜欢的地方,这样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既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较详细的了解,又使大家的资源达到共享。

3. 重视课外实践活动。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课堂不能积极地配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并没有注重到生活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将教材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应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变,增加一定的生命力和新鲜感,在教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因素。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生活化,让生活与教材相结合其实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新的进步。例如,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河山,首先应从家乡入手。比如铜梁也有很多很美具有特色的地方,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家乡的美,体验是关键,而直观的体验更有说服力。因此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景区参观,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又如,以学习“为父母分担”这一课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该课的讲解,随后布置一项任务:“从小到大我们就一直让父母操心,而父母也因为家庭或是大家一直在承受着我们看不到的压力,虽然大家的年纪还小,还不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大事,但小事我们还是可以做的。现在大家拿出作业本,在上面写下你们各自的计划吧!写下你们打算如何为父母分担。”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合理地将生活与教材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多媒体教学。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这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用文字、图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中。

例如,以学习“信息万花筒”这一课为例,该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获取和传递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查询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相关的影视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烽火戏诸侯》的动画短片,随后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大家通过《烽火戏诸侯》的视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视频中的古人是依靠点燃烽火台传递信息,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处于21世纪的我们又是靠什么传递信息?”随后引出该课的课题,接下来利用多媒体播放从古至今人们所传递信息方式的影视资料,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本课相关的知识点,比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有效果,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较为详细地了解英雄的感人事迹,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邱少云、黄继光等相关影片,让学生体会英雄为了祖国的利益舍生忘死的这种豪情壮志,让学生明白应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拓宽教学空间

教学时,教师不能仅限于在教室让生通过活动、模拟、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有时还应注重拓宽教学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如教学“平安走天下”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安全第一”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最近发生在周围的安全事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安全事故,再引导学生找出大家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安全隐患,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周围的安全事故易发点,让学生实地观察并找到应该怎么做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答案。这样的形式新颖,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为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明确方向。

三、关注社会发展,注重时事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的目标是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去处理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但前提条件是一定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符合。这就要让学生要了解这个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如北师大版第五单元“历史告诉我们”,通过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唐朝等几个重要的朝代,使学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对我国历史发展顺序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这些内容站在社会宏观的层面上,让学生了解、思考和认识工业革命对于整个人类历史的重大意义。教师带着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一个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次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批批民族英雄的鲜活事例等都能勾起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当时中国的政治时局,为什么当时秦始皇能要统一全国?唐朝我们国家的经济是怎样的状况?为什么后来清朝时我们国家又会被别人侵略?英雄们为什么愿意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现在我们国家又取得了哪些成就?……一个个问题使学生明白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当时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更懂得作为当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关心国家时事,树立大局思想观。

四、结语

总之,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逐渐加固,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课程目标,善于引导时事,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为主,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换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够真正地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做下一代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新教育[M]. 教育潮,1919.

[2]申林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韩巴特尔. 基于小学品德与生活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2014(22):161.

[4]文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1):69.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