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国家各级各类院校教师提出的最高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充分探索各种德育教学方式,并且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速度较快,教师在学校教育期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力量。小学语文是基础科目之一,教师应当重视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能力、习惯、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时也要本着立德树人理念,启迪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在德育热潮不断掀起的当下,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科学方法为学生开展德育,使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发挥教材中德育素材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很多主题,其中有多篇文章的內容与德育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素材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例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他人的帮助,通过材料的感染,环境的熏陶,灵活选取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借助德育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科目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文字透露出的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知识,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应用能力等。只有掌握语文知识,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思想性、道德性,并且语文科目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教材中所有德育素材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桥梁。
(三)通过德育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之后衍生的又一重要思想。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科目时所具备的能力总和,该能力既有基础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且对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德育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完美人格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借助德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有效提升。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问题
(一)过分理论化
现阶段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很多教师习惯采取传统的说教式形式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甚至教师还采取大量的灌输式形式为学生讲解,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没有与学生的心理产生联系,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生字词语、完成写作要求等,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讲毫无新意,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忽视德育工作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依旧重视学生的成绩提升,对于德育目标,教师采用一带而过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也不会重视德育的相关内容,认为成绩能够代表一切,如此一来,高分低能的学生就会大有存在。再加上一些家长把压力转移给学校,学校再把压力转移给教师,即使教师能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工作,这样就会使德育教育只有形式,毫无内涵。
(三)语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有待提升
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执教能力、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认识不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与学生相处、与同事相处时,没有关注自身的德育水平,讲的和做的没有达到一致,学生也会出现混乱。而学校并没有对教师的德育工作展开评价,使教师只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工作中,大量为学生布置练习题,难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些教师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引发学生的模仿和学习行为,这些都会阻碍学生的素质提升。
(四)家长不重视
德育工作离不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新时代下,每一个家长都应当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德育活动。但现阶段一些小学生的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忽略对学生的德育培养,只关注学生的作业是否完成,成绩是多少,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内心想法了解不够充分,这样一来,家长与教师在沟通时,只会讨论学习,忽略德育的相关内容,阻碍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措施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道德意识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管是内容选择还是章节安排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也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引导方向,鼓励学生透过教材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很多教材中还会为学生展示古人的生活哲理或者一些品德故事,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拓展学习资源,在课堂上统一为学生展示和讲解。这样一来,更能从深层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善于借助教研、交流等活动,对教材中的所有文章进行全面解读,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以及优秀教学模式的共享,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水平,同时还能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鹿角和鹿腿》的相关内容时,在本篇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小鹿对鹿角和鹿腿的态度不同,鹿角能够让小鹿感受到自己的美丽,并且小鹿还会时常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起初,小鹿对自己的鹿腿并没有好感,但经过一件事情后,小鹿突然意识到健壮的四肢可以让自己逃脱危险,于是更加喜爱自己的鹿腿。这篇文章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鹿角和鹿腿对小鹿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客观看待,公平评价。这样一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完成,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
(二)挖掘德育因素,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语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多种多样的文本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语言文学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怀。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教研、交流等形式,探究语文教材的利用渠道,并明确德育目标,促进优秀的教育资源共享,使整个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学习《开国大典》这篇作品时,需要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抒发的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展到今天经历的无数磨难,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学生只有在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的引导下,才会积极努力,真正让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接班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读比赛,让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话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现的伟大气概,使学生坚定信心,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三)改善师生关系,进行道德引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前提是师生之间有着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德行素养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不仅能够健全学生人格,启迪学生心灵,同时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学校管理者也应当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品德,让语文教师自身拥有优秀的人品、过硬的素质、磊落的言行以及坚定的信念。同时教师也应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使学生能够亲近教师,热爱教师,喜欢教师教授的科目知识。作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学习、教研等各种可以提升自我的活动,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扎实,不辱使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一个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形成严谨认真的态度,这样才能影响他人,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参与班级氛围的建设,使学生持续沐浴在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要有朋友的关怀,同时也要有长辈的威严,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班级建设工作。最后,在开展班级管理时,教师也应当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在民主的环境下共同进步。在他人的影响下,学生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通过全面评价学生,使学生找到将来的学习方向,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四)创设教学情境,感知德育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渗透德育时应当重视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激发情感共鸣,真正让德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情境中,学生还能够深刻感悟到知识以及德育对自己的影响。当然,教师设置的情境也要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等多个元素创建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游戏活动、竞赛活动或扮演活动,从而有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将相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完语篇内容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管是完璧归赵,还是负荆请罪,都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服装特点以及语言特点,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深度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同时感受到蔺相如大智大勇、爱护祖国的高尚品质,廉颇知错必改的优良品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排练,争取在课堂上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作为观众的学生,也要认真观看,最后进行评价,使整节语文课堂进行得更加顺畅,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
(五)借助德育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
部编版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父母之情的文章,在遇到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群文阅读思想,综合所有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文章中的行文思路、写作手法感受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文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就是向学生展示父母爱子的情怀。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这些文章后,可以为学生安排一节感恩父母的活动课,在活动课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一些事情,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父母的影片、视频等,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想要对自己父母说的话。在经过学生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发给家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达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同时也能升华学生的感恩情怀。
(六)借助德育引导学生感恩教师的培育之恩
整个小学阶段,除了父母的教育,教师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心中也会慢慢流露出对教师的敬佩和不舍之情。尤其是到五六年级后,想到要离开小学生活,离开熟悉的同学和教师,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是依依不舍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下册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文章,例如,《作文上的红双圈》《给老师的一封信》等,对于这些文章的学习,不用教师深入讲解,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告别课堂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大胆向教师表达出内心想要说的话,教师也可以为学生送最后的祝福,学生会明白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到教师给予自己的温暖力量,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路上,这种温暖的力量会不断激励學生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七)借助德育引导学生感恩祖国的庇护之情
“有国才有家,国强则家盛”的道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时也会强烈感受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大声说出对祖国的爱,也不仅限于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爱国电影,更不仅仅是让学生用铅笔描写出祖国的伟大。在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从多角度对学生渗透爱国教育,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这几篇文章向学生叙述了中国经历了无数磨难和屈辱后终于迎来了崭新的今天。学生看到八国联军侵华时会产生愤怒之情,看到五壮士为了革命而勇敢牺牲时会产生惋惜之情,看到开国大典的雄伟画面时会感到振奋,一系列的情绪就是学生爱国的最好表现。不需要多少华丽的辞藻,根据教材中的文章,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到满腔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然后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开展德育活动。在组织每一次德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都应当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主要目标,摒弃华而不实的活动形式,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