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兰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育中,语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学生提前完成新知识的探索,把握语文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预习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动探索提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不论做何事,如果提前准备充分,那么后期会顺利地完成,反之则困难重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认识到预习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主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从而为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预习对低中年级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师在低中年级教育教学中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凸显学生的地位,学习知识的效果和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育教学中,预习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准备阶段,学生在提前预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疑惑,学生在开课前会借助各种工具、手段和方法寻找答案,最终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低中年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在预习探索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挖掘新旧知识内容,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二)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低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对此有一定的教学压力,如果语文教学没有经过预习阶段直接开展教学,学生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语文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对语文知识内容不够了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依赖教师,学生的自主性会受到压制,教学效率较低。当教师重视预习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引导后,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预习作业引导下,主动对语文新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会得到极大提升。
(三)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低中年级学生在进行语文预习实践中,自身自主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同时借助预习探索的过程,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并能够借此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探索中,学生会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图片、文字等内容,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学习,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另外,学生如果在课前预习中效果较好,就能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对知识进行挖掘和运用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提升语文预习有效性的方法
(一)增强预习意识
低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自控能力上还有待提升,教师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预习意识,正确地认识到预习对自身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开展预习工作。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适当的压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学习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课下自觉地进行预习,做好家校之间的合作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合理的预习作业,并且要求家长在家监督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签字。在班级当中选出作业负责人,对班级里其他学生的作业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做好登记工作,在上课前向教师汇报。借由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将预习融入自己的学习行为,在意识上正确认知预习,端正预习的态度。通常预习是在课前完成,所以家校之间的结合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家长布置检查学生预习作业的工作,配合教师教学。只有家长认真对待课前预习,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端正预习的态度,通过家校合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预习都进行双向评价,比如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可以通过积分等方式提高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感受预习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突出低年级语文预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低中年级教育教学中,常常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弱,思维敏捷、性格活泼,学生预习时缺乏目标,从而降低了预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局限性,突出预习的目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师设计的目标进行開展,这样学生预习更有方向,预习效果更加明显。另外,小学语文低中年级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文体种类较多,在预习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文章类型,让学生针对性预习,从而在预习中掌握不同文章的学习方法。如古汉语文学相关预习中,文章内容与现代距离较远,表达形式与白话文差异较大,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时,应该重点从作者、年代、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最常见的白话文预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章内容的预习,主动对文章的结构、思想情感进行探索。在预习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态变化,帮助学生端正预习态度,避免预习学习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例如,在小学四年语文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预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设置如下预习目标,第一,查找文章相关的资料,包括周恩来的生平和当时年代的社会情况。第二,朗读本课文章三遍,回答本文一共分为几段。第三,默读文章内容,对陌生的字词进行注音、组词等学习,如沈、怀、凡、租等,利用新华字典释义崛起词义,反复阅读,阐述自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第四,理解本文内容,并对题目进行填空。“在阅读中体悟周恩来在面对中国人在租界受辱却____事情,体悟____,进而立志____,由此可以看出周恩来____和____。”第五,填空题。“本文发生了几件事?六到八自然段有几幅画面,各是什么样的?租界场景:________。妇女情况:____________。洋人:________。本地警察:____________。”第六,阅读课文九到十七段,回答“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反思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第七,写下自己预习中的困惑。通过这一系列预习目标的设置,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对本文有一个充分了解。
小学语文教师结合本文教材内容,从语文学习的口语表达、字词学习、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目标进行学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和思考,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提升预习质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探索多样化的预习方法
教师要不断对预习方法进行探索,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并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1.绘画预习。
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作业较为反感,教师发现在布置文字预习任务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预习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喜欢的图片,将预习转变成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登鹳雀楼》的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将自己代入作者的感官,想象鹳雀楼周边的美景,并结合自己的体悟绘画出来。学生在绘画预习的过程中会反复揣摩古诗,自身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并在绘画的引导下对古诗进行了预习。
2.资料采集预习。
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范围较广,学生对许多内容缺乏了解和必要的亲身经历,如果教师直接开展教学,最终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教师借助资料采集的预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会将资料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朱德的扁担》预习中,本文无论时代还是内容都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学生阅历较浅,对本文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各种手段,对当时的背景、朱德的生平事迹等内容进行查找,学生就会对战争和恶劣的条件有一定的认识,最终帮助学生体会朱德散发的个人魅力。为了提高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资料,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问题式预习。
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疑问是推动学生进步和成长的最佳学习途径。教师在预习开展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在牛肚子里旅行》的預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如牛肚子里旅行的是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并寻找答案,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四)语文预习层次化
低中年级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自身的能力各不相同,预习作业如果缺乏层次性,就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预习层次化的探索,让不同学生在预习中都能够学有所得。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昆虫备忘录》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对预习任务进行层次划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预习。如阅读文章,反复朗诵,寻找自己喜欢的昆虫进行绘画,设定为基础必须完成的任务;分析昆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尝试,不一定要完成;在收集昆虫的相关信息中,难度不大,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去完成;最后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自己制作昆虫备忘录,任务开放性大,适合所有学生,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能力,制作出普通、中等、优秀等不同层次的作品。教师在本节课的过程中,借助每位学生必须完成、可以尝试、不必完成等层次的预习任务划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大体对本文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习的难度。在预习中结合昆虫内容,引入绘画,正是考虑到学生自身绘画能力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绘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五步式指导预习法
在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意识、激发其预习的积极性之后,老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部分学生对预习的认知不够正确,认为预习就是读课文、查生字,在预习当中的思考性不足。盲目读课文、认生字只是浅层的预习,并不能从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预习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意识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更好地发挥出预习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借用阅读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提高其语文能力。在低中年级的预习环节当中,老师可以通过五步预习指导法,让学生进行正确预习。
所谓五步预习指导法就是“一标、二读、三查、四思、五拓”,一标就是对自己不认识的生词生字进行标注读音,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是每篇课文要熟读,不错字漏字读通顺,三查是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查阅,或者按照老师的要求查询相关的资料,四思是思考课文当中的内容,尝试回答书本后面的问题以及预习卡当中的问题,反思自己在预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解答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五拓是读一读课后的指导资料,并且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资料的拓展收集。
比如在预习《军神》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军和神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学生在问题当中产生探究欲,继而主动进行预习,在读完之后,有些学生仍然存在疑问“为什么刘伯承做手术还要编个假名字?”老师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询关于刘伯承的资料,当学生发现国民党悬赏捉拿刘伯承时,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借由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学习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从而对该人物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产生更加浓厚的感情,而这一学习是和预习密不可分的。在预习阶段,老师要尽可能去繁就简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用比较简单易上手的模式降低预习的难度,同时老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预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弹性制定预习任务,将预习的作业分为基础版和提升版,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都能借由预习获得实质性的能力提升,感受到预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其预习的自信心,激发出预习的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自主性和各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要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认识到预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影响,围绕预习展开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语文知识,发展自身的思维和能力。
注:本文系泰兴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txxh2020022)课题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