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3-06-07 22:08:38李雯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李雯霞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与最新的课程标准结合,通过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教学探讨,以期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科学课程是近些年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标准出现后,设立的一门新的小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这门学科是以实践为主导、实验为方法的操作类学科,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相关常识为教学主体,将科学研究与日常的生活内容进行结合,使学生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这门课程对小学生日后养成积极的探索习惯有着十分积极的帮助,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科学课程教学水平,成了相关教育者和学科从业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类素材对学科问题加以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活动,其内部所隐含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包括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还涵盖了电子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丰富、多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借助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操作,在拓展思维意识的过程中,加强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科学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科学课堂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加大对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意识的培养力度,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堂现存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科学课程的开展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并不注重科学课堂的开展。因此,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器材并不充分,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科学课堂中实验器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很多文化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会占用学生的科学课堂,进一步压缩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以上这些现象的出现,都给科学课堂教学造成了阻碍,使教学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难以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难以保持

科学课堂的开展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和意识观念,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备课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中,部分科学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教学的方式。在教师的单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理解知识原理,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不能保持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课上,注重应对文化课考试,从而导致科学课堂中的教学难以高效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够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不满足科学课堂的教学条件。很多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大多数情况下,科学教师也是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进行转岗培训进而担任的。由于科学课堂中,授课教师并没有完整的科学知识教学系统,所以课堂的教学效率普遍低下,针对一些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要求的知识点,无法透彻地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在科学课堂中展开教学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很难提升。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保证课堂前期准备作业的有效落实

为了保证小学阶段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之前,确保准备环节得以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小学科学教材予以全方位地掌握,在前期阶段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充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个性发展特点,采取多種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科学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保障学生学习框架体系建设的完整性。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对自身的定位予以正确的认识,充分地发挥出自身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课前预习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中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探讨,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磁铁”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讲解关于“磁铁”特性的前期阶段,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备与“磁铁”相关的物品,通过对物品的实际用途加以分析,再对“磁铁”的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磁铁”等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开展小组评选活动促使高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倡导的重要教学方式,对强化小学生学习质量、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及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其合作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要设置一定的合作规则,才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对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评选活动的方式,促使小学生在小组更积极、默契地合作。不仅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小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力度的培养。如“混合与分离”一课的授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食盐和一些沙土,再将两者混为一体。同时提出问题:“要怎样才可以将盐与沙土分离呢?”之后,再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教材寻找分离方法。在对小学生分组后,教师需要宣布合作细则:“在合作过程中,不允许任意喧哗;在小组内进行明确分工,开展实践。哪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最守纪律,就可以被评选为‘纪律最佳小组;哪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配合最默契,就可以被评选为‘最佳配合组;哪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以最快速度找到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被评选为‘最佳思考组。”然后,再将混合沙土和酒精灯、烧杯等实验器材发到每个小组中,让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找到答案。以此,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其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使课堂上充满学习气氛,让小组合作高效进行,也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其综合能力大幅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不断巡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情况,在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予以启发,有效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

(三)回归生活

小学科学教学是紧跟生活的,生活中的种种事物都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背景支撑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实践者,要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与生活紧紧联系,从生活到教材,再从教材到生活。教师可以大胆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设计情景来让学生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同样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简单的教学情景,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科学的无限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心理,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抵抗弯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展示大桥倒塌、房屋坍塌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研究中抵抗弯曲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然后提问学生如何能抵抗生活中弯曲带来的危害。利用教室中的桌子、椅子,让学生观察桌子的横梁、椅子横截面的横梁,告诉学生横梁总是竖立放的事实,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发现横梁的抗弯曲能力随着宽度增加而增加,进而引出增加直立物件的厚度、宽度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感受,利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种种事物,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学的应用,告诉学生科学就在生活中。

(四)应用趣味实验现象点燃小学生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以往主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注重点燃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其转变学习立场,主动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科学知识展开研究和学习。科学课程丰富,包含较多的趣味实验,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灵活把握实验的应用顺序,在课程导入时借助趣味现象点燃小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小学生通过观察趣味实验,好奇心会油然而生,对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自然也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就可以使小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进一步促进其思维反应能力提高。例如教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简易小车,在小车上固定好一块长方形双向磁铁,之后再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双向磁铁,用“S”极靠近小车上磁铁的“S”极,使小学生清楚地看到小车向反方向运动。接着,再用手中磁铁的“N”极,吸引小车磁铁的“S”极,使小学生看到小车被吸引并前行。在教师反复操作过程,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与小学生互动:“你们知道小车上固定的铁和我手中拿着的这块铁,与普通的铁有什么区别吗?为何在没有接触小车的情况下,可以让小车前进或是后退呢?我是如何控制小车的前进或是后退的呢?”小学生就会将注意力充分集中到教师身上。此时,教师再展开关于磁极知识的教学,就会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科学知识的探索中,使其主动学习意识明显提高。

(五)巩固训练,内化科学概念

由于小学生思维跳跃较快,对所学知识认知较浅且容易忘记。无论哪个学科适度地安排学生练习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都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习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内化科学概念。课程习题的训练可以安排在课后,也可以在课前,教师可以在课前阶段设计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在课后设计习题让学生更牢固地记忆所学知识。简单的选择题、简答题等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进入学习状态,大大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当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云的观测”这一课时,可以课前设置“云是哪里来的?”“云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观察云”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根据教材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可以从常见的天气现象出发,引出理论知识,来解答课前问题。在课后,可以布置问题让学生回家考考父母,如“为什么有云才能下雨下雪?”“云是水吗?”等,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把所学知识讲给父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获得感。

(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课堂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接收新知识的最佳途径,也能帮助学生缓解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科学现象编成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增加,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也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态度,增加细心程度,从而提高文化课成绩。因此,创新教學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科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科学求知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通过提高科学课程的有效性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育者的不断努力,实现科学课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强.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知识文库,2020(23):19+21.

[2]马光昆.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求知导刊,2020(16):52-53.

[3]冯宏.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90.

[4]韩国强.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 科普童话,2019(22):45.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有效策略课堂教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6:59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7:04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36: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4:19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7:27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