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 王倩 唐瑞娟
[摘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有利于“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本文探析了在立德树人视角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以《成长英语》阅读文章A Letter to My Son on Starting out in Life的教学作为实证案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方法,为以后的英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1]。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高职英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立德树人,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坚持以人为本。我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是党中央、教育部关注的重点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学是必然趋势。高职英语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着眼学生全面发展[2]。如何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内容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1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已是必然趋势[3]。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开展,为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以下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1.1 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还不够
现如今,仍然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教师仍然觉得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完成知识目标,在英语教学中,他们觉得教授语言知识是最重要的任务,因而忽视德育目标。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认识,坚持德育为先,重视德育目标,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影响课程思政在课堂的有效渗透
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甚至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上采用单一的讲授法,没有运用多媒体开展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课本知识,照搬书本知识,对教材的研究和扩展较少。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学习兴趣不足,这也影响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渗透。这需要教师注重信息化的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
为落实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职英语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笔者以《成长英语》进阶篇Unit 1中阅读文章A Letter to My Son on Starting out in Life的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
2.1 教学内容
阅读文章A Letter to My Son on Starting out in Life 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人生路途提出了3点建议。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2.2 教学目标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章大意和重点词汇句型,如start out、tease、competition、criticize、spouse、incredibly、ultimately等,学生能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并且能学会运用重点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通过对内容的学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积极面对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引导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要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三观”。
2.3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章大意,能理解文章内容,學会运用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明白生活是美好的,也是严酷的。生活不是攀比,要以爱为准则。要树立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4 教学策略和方法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如建立学习小组、采用课堂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
2.5 教学步骤
2.5.1 课堂导入
与学生进行日常问候后,为学生播放电影《阿甘正传》的片段,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电影的名称和主要情节,之后向学生介绍该电影描绘的励志故事,总结今天所学的文章主题与电影主题相似,由此导入所学文章。
设计说明:成功的导入活动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众所周知,《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电影,通过电影片段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引入将要学习的文章,导入下面的思政教育,即要积极面对生活。
2.5.2 读前活动
首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的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理解这位父亲给儿子的人生建议。
其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较难的单词与短语,对于这些单词和短语给出解释和例句。
设计说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人生教育,引入所学文章,导入文章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人生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已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
2.5.3 读中活动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并完成下列表格(表1)。
其次,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Why does the father think that his son should be critical to his advice?
What kind of friends should the son make according to the father?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引导他们一步步获取文本的大意和细节信息,理解文章内涵。通过阅读文章后完成表格和回答问题,使学生清楚在这封信中父亲对儿子的人生教导。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即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2.5.4 读后活动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以下话题,并在讨论结束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话题:在生活中,我们的人生导师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他们会在无形之中给我们爱的教育。讨论并分享发生在身边的励志故事,或者让你受到教育的好人好事。
设计说明:让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并发散思维。通过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励志或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对所学课堂思政内容内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5.5 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完整地观看电影《阿甘正传》,写一篇观后感,并在下节课向同学们分享观后感。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明确当天所学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表達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课堂思政的内容。
3 基于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建议
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巧妙融合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3.1 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意识
教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教师不仅要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应该明确德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从课前导入到课堂知识教学再到课后任务的每个步骤,教师都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教育的
影响[4]。
3.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拓宽思政渗透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探索多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德育知识的传播,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微电影、微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辅助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5]。
3.3 在教学后,教师需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它指的是教师总结教学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过后,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三维目标是否完成、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立德树人”有无落到实处。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确保在之后的教学中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 结语
立德树人倡导坚持德育为先,着眼全面发展,培育健全人格,塑造有用之才。高职英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课前,教师要备好课,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德育目标;课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发散学生思维;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冬,刘寅齐,曾用强等. 成长英语[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
[2]杜文彬.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教学单元“A Brand New Day”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6):56-60.
[3]陈磊磊. 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2022(4):180-181.
[4]黄亭匀.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6):75-77,101.
[5]陆晓华.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探究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