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荣
[摘 要]近年来,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电商行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使传统零售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很多零售企业选择转变经营理念,向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以顾客为核心、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商业新模式,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这一零售模式发展时间较短,且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一般以实体零售经营为主,线上销售为辅,形成以零售百货、购物中心、商超等为驱动引擎的多业态经营格局,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从而带来许多财务风险。本文以大型连锁零售集团为例,简述财务风险类型,针对财务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希望可以帮助连锁零售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进步,加之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连锁零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挖掘自身潜力。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或存在使企业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最为典型的影响是利润的下降和成本的增加,连锁零售企业具有追求规模化效益、跨地域、租金物业成本偏高的特点。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1 连锁零售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1.1 投资风险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发展非常迅速,但行业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零售业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是抢夺了传统零售市场份额,企业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也会选择连锁经营模式,利用规模优势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然而盲目追求规模化的扩张战略,导致多数连锁零售企业秉承以数量为主的扩张思维,投资决策多由高层领导负责,对扩张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效益性等的分析却不到位,因此实际投资风险较高。在快速扩张期间,国内的大型零售商场遍地开花,企业资金流出规模巨大。而且由于开店数量过多,集团跨地域管理能力未能同步提升,有些门店受当地消费能力或自身经营能力等内外因素影响,加之现阶段市场环境变动的不确定性较强,容易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因而一边开店一边关店已成为当前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常态,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1]。
1.2 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最常用评价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国际公认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 %,表明企业投资风险较小,企业经营稳定、安全、有效,融资能力较强。有些零售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超过或接近70 %,主要原因是:第一,连锁零售企业大多与供应商以联营或租赁的经营模式进行合作,有些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资金运作趋于“类金融模式”;第二,连锁零售企业为实现规模扩张,会增加向银行的贷款,导致经营风险逐年加大,资金链容易发生断裂,使企业陷入负债投资的恶性循环中;第三,连锁零售企业虽然实行统一管理、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模式,但实际中,部分连锁门店为了获得货品主动权,开始发展自营业务,自主采购、自行付款,容易增加企业在各门店的沉淀资金量,降低资金利用率,同时也使得门店库存商品因滞销带来库存积压的风险,如当下的“买手制”经营模式。
1.3 盈利风险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平台快速崛起,相比传统零售需要承担经营场所租赁成本、水电费用等,线上销售成本更低,因而商品价格也相对偏低。加上近年来物流产业的完善,快递时效性大大增强,这使得人们的购物模式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居高不下的人工成本、房租、同行恶性竞争等,使得顾客进店率大幅下滑,客流流失严重,销售额、毛利率都在不断下降,长此以往,企业未来面临着较大的股东收益下跌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进而威胁到企业正常经营。因此。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其经营模式、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盈利能力难以提高。
2 内控视角下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2.1 财务风险评估不到位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持续发展,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也认识到了财务风险管控的积极意义。但是对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企业未能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评价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假如缺少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就很容易使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不够真实完整,无法及时发现风险问题,从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
2.2 岗位设置不够科学,权责划分不明
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有关岗位的设置未实现合理化和平衡化,使得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和权力交叉的问题,无法对内控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科学的管控,容易引起企业监督机制的失衡,进而影响到财务风险的管控效果。企业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核验,但是如果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控制机制不够科学,岗位设置不合理,就会出现报表虚假的问题,从而造成企业财产的流失[2]。
2.3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风险识别、控制效率低下
一方面,企业未能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信息沟通系统。长期以来,风险管理始终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通常不需要其他部门的参与,使得其他部门员工缺乏对财务政策、风险信息的了解,无法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当中,加上财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使得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数据筛选能力较差。企业如果无法进行信息沟通,必然会影响财务数据的质量和财务管控能力的提高,限制企业内控体系效用的发挥,使得企业控制效率低下。
2.4 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风险控制力较弱
连锁零售企业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效果,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当前许多企业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采用的审计方法过于落后,大多停留在线下审计,下属门店多,审计人手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3 内控视角下连锁零售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策略
3.1 健全风险评估和处理机制,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连锁零售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处理机制,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建设和完善。一方面,企业要依据财务风险评估流程的具体需求,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处理岗位,制定规范化的风险评估流程,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对内部控制管理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风险评估报告,为企业领导层制定风险防控策略提供参考[3]。另一方面,风险防控人员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具体内容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长期和短期内的资金流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资金运转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企业要将风险预警机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财务风险问题时,及时发出预警,反馈给有关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实现风险的防范和应对。
针对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企业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第一,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连锁零售企业管理者应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明确现代化管理理念下财务管理的定位和作用,在规模扩大、业务扩张阶段,要让财务人员切实参与到战略制定中,听取财务人员基于成本、收益、企业现金流、融资等情况对投资项目进行的可行性、效益性及必要性的分析意见,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避免因为“步子”太大而拉低了规模效应,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第二,保证资产负债率指标合理性,控制经营风险。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在适宜的期限内,适当延长应付货款时间,获得更大的资金周转空间,但前提是不违反合同约定,控制资金风险。另外,在扩大自营规模的同时,要提高采购人员的判断能力,减少商品积压,加强库存周转分析,对滞销商品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清仓处理,避免占压资金。
第三,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标准化管控。一般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模式、商品等业态基本相同,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必然要实施标准化管理,统一操作流程、管理要求。首先,连锁零售企业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反映各门店收支情况,统筹安排、控制各门店的资金流入流出、费用开支等,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和流转在既定的规划内,既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门店资金盈余和资金短缺共存情况的出现,也能便于企业更好地控制各类费用成本。在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中,连锁零售企业需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在编制预算时,要全面覆盖各门店的各项成本费用,选择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预算编制方法,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制定科学的预算指标;在执行预算时,要利用预算管理系统、共享平台等,实时对比预算执行及预算指标数据,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适宜的控制手段;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要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持续完善。其次,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连锁零售企业应将各门店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统筹管控,利用“资金池”将资金按照需求进行科学、高效的分配。企业总部设立资金管理中心,负责资金的筹措、调度、使用、管理;各门店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专款专户、专款专用,按要求将门店资金收入归集到总部账户上,各门店的资金开支由总部划入,既能提高资金统筹效率,也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杜绝挪用公款的可能[4]。
3.2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连锁零售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控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企业要依据市场发展规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内部控制各项工作,在企业内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助力。同时,企业要依据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全面梳理内外部环境,科学地对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力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效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要构建规范的内部制衡机制,将决策执行与监督考核岗位进行分离,避免出现权力交叉问题。
3.3 建立信息交流機制,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在现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整合,使财务信息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传递,使各个部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保障零售企业存货量、资金存量的合理性,避免出现产品的挤压造成流动资金的占用。二是零售企业要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框架进行动态监督,设立专门的信息化监督管理岗位,对企业各类信息的源头进行查验,了解最新的政策方针及各种风险类型。企业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分公司、子公司进行抽查,保证财务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人为操作风险问题。
3.4 健全内部审计机制,联动外部监督
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要加强对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在内部设立单独的审计部门,并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制定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执行流程和标准,从顶层设计上赋予其权力,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开展财务监督工作,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企业要积极利用外部监督,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财务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针对其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评估,从而避免企业受到行政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4 结语
财务风险防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风险评估和处理机制的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信息交流机制的完善及内部审计机制的健全等措施,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丽曼. 内部控制视角下零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 市场周刊·理论版,2021(19):2.
[2]龚慧.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思路构建[J]. 商场现代化,2022(8):186-188.
[3]张馨日. 新零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思路构建[J]. 全国流通经济,2021(28):72-74.
[4]李文. 零售连锁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管理探析[J]. 中国中小企业,2021(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