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四 高磊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凤池吟稿》,又名《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汪忠勤公凤池吟稿》《汪右丞诗集》等,明人汪广洋著。广洋,字朝宗,生年不详,卒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扬州府高邮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流寓太平(今属苏州)①。朱元璋挥师渡江,闻广洋贤能,而特召为元帅府令史。明兴,累官中书右丞,后因罪赐死,事迹具《明史》本传。
汪广洋博通经史,尤工于诗,晚明王百祥撰《凤池吟稿跋》中称其“当草昧之初(按:即明初),力挽宋元旧习,为明朝诗学正宗”[1]。清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为《凤池吟稿》撰写《提要》,论云:“(广洋)诗格清刚典重,一洗元人纤媚之习。……而明代论诗家流派者多未及之也,盖时为宋濂诸人盛名所掩,故世不甚称之。然观其遗作,究不愧为一代开国之音也。”[2]“明朝诗学正宗”“一代开国之音”,两顶桂冠,足证汪广洋其人其诗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明洪武三年(1370年),广洋晋中书右丞,封忠勤伯,《凤池吟稿》即刻于是年。明初大儒宋濂为此书作序,宋序云:“公以绝人之资,博极群书,素善属文,而尤喜攻诗。当皇上龙飞之时仗剑相从。东征西伐,多以戎行。故其诗震荡超越,如铁骑驰突,而旗纛翩翩,与之后先。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宁。公则出持节钺,镇安藩方。入坐朝堂,弼宣政化。故其诗典雅尊严,类乔岳雄峙,而群峰左右,如揖如趋。此无他,气与时值,化随心移,亦其势之所宜也。”[2](宋濂撰《凤池吟稿序》)宋濂评价翔实而中肯,对认识广洋诗歌的分期及其风格颇有启发意义。
汪广洋虽早享诗名,但受政治牵累,明代中后期,其《凤池吟稿》②已世所罕见。据王百祥考察,当时流传者主要有两种:一是胡翰注本③,为抄本形式,分前后两集,首有序文三篇;二是弘治葛庭光刻本,然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百祥刻印《凤池吟稿》时,葛氏刻本“毋论板刻弗存,即印本亦不多见”[1](王百祥《凤池吟稿跋》)。可知:至明末,胡氏抄注本、葛氏刻本已失传,现存为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百祥刻本,据王百祥《凤池吟稿跋》中自行交代:是书以王氏家藏本为底本,以广右本④为校本改订而成。书凡十卷,以体裁为类编次,凡收录诗歌525首,书末附刻王百祥《跋》、王百顺《辨疑》,王百祥刻本为《凤池吟稿》的通行本。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了《凤池吟稿》,所据底本即为王百祥刻本,书首为四库馆臣所撰《提要》以及宋濂所撰《凤池吟稿序》,书末附刻王百祥《跋》和王百顺《辨疑》。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影印出版,中国书店2018年亦据《四库全书》本影印出版,但删除了宋濂原序。明王百祥刻本《凤池吟稿》遂化身万千,广为传播,学林因之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寓目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所藏清抄本《汪右丞诗集》,佚名编,凡五卷,四册,版心署书名、卷第、页码;书首署“淮南汪广洋朝宗著”及体裁。此清抄本《汪右丞诗集》,亦以体裁分类编排,但与明刻本略有不同。各卷内诗歌编排的先后顺序,则与王百祥明刻本一致,但篇目有增减,文字也有出入。具体而言,两种版本的《凤池吟稿》区别如下。
清抄本卷二“七言古诗”类收录了汪广洋《短歌行赠别》一首,明刻本《凤池吟稿》则将此诗收录于卷九之三言诗,此诗云:“歌停云,酌春酒。送君发,为君寿。弹青萍,鼓发瑟。何以赠,双白璧。车儿膏,马儿秣。时载阳,鸣鸧鸹。戒仆夫,肃徂征。陟远道,扬飞旌。慰尔民,崇尔德。君子心,我无忒。”据诗歌内容可知,此诗实为三言诗,清抄本依体裁归入七言古诗明显有误。
按:清抄本与明刻本在体裁编排上略有不同,清抄本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四为七言律诗、七言排律,卷五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而明刻本卷一为五言古体,卷二七言古体,卷三五言长律,卷四、卷五五言律诗,卷六七言长律,卷七、卷八七言律诗,卷九三言古诗、四言古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卷十七言绝句,清抄本无明刻本之三言古诗(仅1首)、四言古诗(仅1首)。另,清抄本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明刻本分别称为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长律、七言长律。
清抄本与明刻本相比,诗歌题目表述上有不少出入,可见清抄本非据王百祥明刻本而出,至少不全据王氏本而出,乃另有所本。如清抄本卷三五言律诗《送李员外往临用议事》(四牡动鸣镳,双旌拥使轺。省郎临政日,郡吏候来朝。送别当秋野,行吟过浦桥。烦将经国事,细语霍嫖姚),临用,明刻本作“临川”。依诗歌题目和内容判断,此为送别诗,所赴之地为江西之临川。川、用形近,应为清抄本手民抄书草率之误。
清抄本卷三《送州判刘秩之徐州》,“州判”,明刻本题作“别判”。州判,为知州佐官之习称,“别判”误。
清抄本卷三《五河县》,明刻本题作《五河县浍沱漴沙入淮》。
清抄本卷三《过鼎湖得雨》,题后抄录有小字题注:“南陕久旱,御香一至,甘霖大作。”明刻本诗题同清抄本一致,而无此题注。
清抄本卷四《宋景濂承旨致仕还金华》二首,金华,明刻本题作“京华”。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致仕,告老还乡,所还之“乡”自当以清抄本中“金华”为是,明刻本作“京华”(即京城)显误。
清抄本卷四《答西域班右丞诗韵应制》,西域,明刻本题作“西城”。此诗作“闻君远在氐羌北,露宿风餐志不磨。老去岂忘思故里,悲来惟复动高歌。三冬沙碛层冰烈,六月天山积雪多。对此何为甘寂寞,圣明人物正蒐罗”。据诗歌内容判断,题目当为“西域”,而非“西城”,明刻本误。
清抄本卷四《使歙谕番易》,番易,明刻本作“番阳”。“番阳”,古地名,元末为鄱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饶州府,清抄本“番易”误。
清抄本卷四《答吴左丞见寄登滕王阁诗韵》,明刻本题作“《答吴左丞见寄登滕王阁诗韵并序》”,清抄本诗题无“并序”二字(实则有序)。诗前小序,清抄本首曰:“壬寅年正月十有四”,壬寅,明刻本则作“壬午”,壬寅,为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壬午”为元至正二年(1342年)。
清抄本卷四《题瑞菊诗卷后》,诗题小序中元朝之故帅名曰“密理沙”,明刻本则作“穆哩斯”,音译不同所致,再次印证二书所据底本非一。
清抄本卷四《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明刻本题作《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即之安丰》。
清抄本卷四《诏下谕平幽蓟,兼喜复唐时衣冠》,明刻本题作《诏下谕平幽蓟》。
清抄本卷五《过池易》三首,明刻本题作《过池阳》。依古人称呼地理方位之习俗,似以“池阳”为是。
清抄本卷五《狭石口》,明刻本题作《硖石口》。硖石口,为淮河要津,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地处今安徽淮南境内,毗邻八公山,“狭”形近“硖”而误。
清抄本卷五《夜过回岐》,明刻本题作《夜过回岐驿》。
清抄本卷五《淳女棹歌》,明刻本题作《淳安棹歌》。
清抄本所录诗歌,时有溢出明刻本者,可补其未备。
如清抄本卷三五言律诗类,溢出明刻本1首:
《赣城水东》:烟屿水花净,风潭云树齐。倒藤悬宿鸟,绝壁挂晴霓。岑寂坐忘返,空溟思欲迷。尘缨如可濯,予亦赋幽棲。
又清抄本卷三《得杭州从侄璧书》诗后,溢出明刻本4首:
《哭继先兄二首并序》:从长兄没于莱湖,次兄八二流寓通州,子开亦没于苏州,癸巳失高邮,丁未大军克苏州,老母举家完聚,方知兄于乙未年病故。
其一:老兄奉亲日,小弟渡江年。幸喜亲归养,哪知骨已仙。形容存仿佛,寤寐接周旋。想在艰难际,悲来泪彻泉。
其二:惜离当孔棘,想见转无涯。幽恨何时已?空悲到日斜。幼儿依叔处,长女过夫家。避地恒挥泪,慈亲恐见嗟。
《大孤山》:屹立几千仞,壮观湖海间。他山不得偶,峭壁费跻攀。设险当冲要,排空阅往还。鸬鹚巢稳处,应伴碧云闲。
《湖口》:巨浪翻瀛海,灵岩列补陀。金银开梵像,钟磬集云和。虎踞关门险,鸥栖释子多。凭栏应笑我,来去逐风波。
又清抄本卷四《晓过高邮喜乡人迎饯》后,溢出明刻本3首:
《洛阳道中》:洛阳古道东风起,杨柳才青燕子来。周室已迁无返辙,汉宫虽废有遗台。秀圜金谷园中尽,花满铜驼陌上开。惆怅北邙山下冢,年年春雨长莓苔。
《入关中》:旌节星辉剑戟寒,灞陵桥上望长安。周秦大抵存遗迹,关陕由来属壮观。草满咸阳春寂寂,月明渭水夜漫漫。于今独有梧桐树,拟待高冈集凤鸾。
《宴别京师》:昔鲁将命往齐东,今复承恩入陕中(诗中自注:戊申冬日自山东召还,己酉春有陕西开省之行)。圣主正期成俗阜,小臣何幸际特雍。华筵暖挹葡萄绿,紫禁重翻芍药红。明日秦川望京国,凤城佳气晓葱葱。
又清抄本卷四《过河阴观楚汉遗垒》后,溢出明刻本3首:
《临潼县》二首,题后小字注:“济温泉游华清宫,续登骊山,望朝元阁于绝巘,遂感而赋诗。”
其一:周辙东迁竟不还,野鸟啼月满空山。故宫不尽连云表,残火犹疑出树间。可惜幽王轻弃国,只缘褒姒强开颜。于今独有岩前竹,洒遍秋风两泪斑。
其二:碧甃纤尘莹不留,玉莲台净暖云游。一泓近自骊山出,九窍遥通渭水流。妃子晓妆初浴罢,君王长乐几时休。可怜秀岭宫前月,曾照东风羯鼓楼。
《长安东门留别》:城上毕逋啼老鸦,城阴残雪冻成砂。泰山不断连云表,渭水空流带日斜。韩信塚前惟有树,邵平原上岂无瓜。自从解组人归去,谁复东门续后车。
又清抄本卷四《过杭州览古》后,溢出明刻本9首:
《赠晋相傅》:建龙关下大江城,车骑如云拥去旌。苏武已闻全汉节,曹参先得相高荣。白门酒熟频张燕,紫禁花开及转莺。好是国家封建日,多君匡翼在斯行。
《过庾岭》:平生见说大庾岭,今日还从庾岭过。太傅青山劳梦寐,拾遗白发愧蹉跎。嗷霜鸿雁应来少,满路梅花不厌多。回首天涯望京国,五云高处郁嵯峨。
《登粤台怀故乡亲友》:交州风土最炎热,客子无船只登台。满城榕树叶渐脱,夹路荔枝花烂开。归思漫劳春酒送,新诗聊为故人栽。乡关不是音书少,日暮天南无雁来。
《初夏遣怀》:单车遥抵五羊城,四月何曾十日晴。梅雨晓添山瘴合,飓风时驾海云行。自披往事怀多感,谁把常谈问老生。乘兴出门成独往,越王台下看农耕。
《登越王台》
其一:赵佗垂老思乡国,北面长吟上越台。潮汐终回沧海去,冈峦多自白云来。乌啼花落榕城静,酒熟荷香荔圃开。最喜殊方无事日,好从高处望蓬莱。
其二:绝顶凉风卷翠涛,俯临阛阓见秋毫。雕檐碧瓦连层阁,锦缆牙樯拥万艘。雁翅城边沙草合,虎头门外海潮高。何人得似任公子,来去三山钓六鳌。
《中秋对月》:桂花香雨过秋阶,适意闲将碧酒开。几点好山天外落,一规明月海东来。追思王子登缑岭,拟访安期到越台。引领十州方丈近,五云缭绕护蓬莱。
《九日凝眺》:曲栏倚遍斗南楼,感慨龙山作胜游。云外高低回雁岭,烟波来去钓鱼舟。聊因碧酒横青眼,遮莫黄花笑白头。还忆年时逢此日,断鞭冲雨出秦州。
《过胥江寄郑参政》:浦口潮来稳放船,汀花如雪草如烟。几家茅屋绿江水,一路松风响杜鹃。帘卷轻寒中酒日,香焚新霁熟梅天。少陵心事谁人识,头白相知有郑处。
综上所述,清抄本《汪右丞诗集》,相对通行的明刻本《凤池吟稿》而言,自属后出,但由于抄、刻者不同,所据底本不一,两者在文本文献上遂呈现出诸多差异,且互有正误。尤为难得者,清抄本虽有不少疏误,但仅就其溢出明刻本20首诗歌而言⑤,其文献价值已不容小觑。故对校二者的差异,对于丰富汪广洋诗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学及诗学价值。
【注 释】
①汪广洋流寓时间及地点,其诗中有交代,如《怀陈教授》之题序云:“余自甲午寓太平,获交于永嘉陈君天祥。”又《采薇》之题序云:“甲午春渡江,馆于姑苏潘氏东轩。”甲午,时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姑苏即苏州。
②凤池,古皇宫禁苑中池沼之雅称,常与鸾渚并提,为中书省办公所在地。
③胡翰(1307—1381),字仲子,金华人,洪武初为衢州府学教授,有《胡仲子集》,事迹据《明史·文苑传》。
④广右本,为焦竑家藏,卷首有宋濂序。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澹园,江宁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历翰林院修撰、南京司业等职,有《澹园集》。
⑤天一阁博物院所藏卢纯学选辑、江一夔校阅之明刻本《明诗正声》,其卷一五言古诗类所收汪广洋《夜直与架阁栾秉德期,孙伯融不至》一诗,亦为王伯祥明刻本所不载。诗云:“双立碧玉瓶,对酌紫薇省。长风吹翠梧,初月下金井。幽怀郁未开,短发醉慵整。夜分群籁沉,窗外烛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