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究

2023-06-05 19:38李秀芳刘建军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李秀芳,刘建军,张 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深化大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理解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以及更好实现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1]。在“大思政课”视域下,破解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课程育人质量,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理念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述[2]。2022年8月,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方向与路径。

(一)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思政课从根本上讲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思政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大思政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行为实践”的内在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等共同参与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达到“行为养成”的教育目标。

(二)顺应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育目标的要求

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有理想且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思政课”理念强调高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要着眼大视野、大系统、大课堂以及大师资等多维思政要素,把思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联系起来,让全校以及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破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

“大思政课”之“大”是对各种思政要素所形成的合力体系的整体描述[3]。“大思政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脱离现实,要在理论教学中引入鲜活的现实社会生活元素,增强理论的魅力。“大思政课”打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思政相关部门推动的封闭格局,突出协同意识,强化系统思维,强调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思政课的教育场域,调动了高校内外各方面的思政资源,从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组织内容与整体形态的优化再造。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以来,各高校不仅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也在积极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但总体看,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主体单一、教育内容形式单调、育人空间狭窄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人员协同、课题协同、资源协同和管理协同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格局。

(一)教学组织主体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由思政专职教师负责设计、安排和实施,而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辅导员、对学生职业生涯影响深远的专业教师以及实习基地相关人员等没有被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中。同时,由于高校协调力度不够,校外兼职思政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缓慢,如地方道德楷模、行业精英以及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都没有加入到高校思政队伍中来,由此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单一。

(二)教学内容形式单调

一方面,部分思政课专业教师社会阅历较浅、实践经历不足、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弱,受知识与能力所限,很难设计出体现校本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相对较少。此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内实践和校内实践为主,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多以学生个人假期参观家乡红色景点为主要形式,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局限于视频赏析、PPT图片播放和课堂讨论等传统方式,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和校地合作项目成果较少。

(三)教学空间狭窄

当前,多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思政课为核心的第一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二课堂为主,教学空间基本上局限于校内。第一,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协同性差,高校实习基地和实习企业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发挥的思政育人作用不明显。第二,校外思政教育资源开发整合不足,实践教学基地少、结构不合理以及同质化问题突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参与度低。第三,大学生虽然对网络关注程度高,但许多高校在网络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机制不健全

当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协同性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科学。第一,大多数高校缺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对校内外各种思政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第二,各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合力,如教务部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设置不完善;人事部门对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教育培训不足。第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科学,考核标准主要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为主,忽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三、“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强化系统思维和突出协同意识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力量的整合、教育资源的系统集成以及教育体系与组织内容的优化完善与整体发展[4]。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应通过构建协同融合的思政课多元主体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开放立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以及建立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途径,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协同融合的多元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多元主体融合协同为导向,努力形成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第一,通过高校党委统筹规划,建立多部门、多院系和多学科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发挥好业务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研室,组建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构建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大思政”多元主体育人格局。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实习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相融合,促进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第二,高校党委应积极挖掘校外思政力量。在校外行业精英、领域专家以及学者等人带动下,通过行业之间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育人与榜样育人。同时,通过校地合作加强高校与当地政府部门在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协同融合。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如乡村振兴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案例教学资源,高校也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和发展建议等方面的智力支持。

(二)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大思政课”强调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因此,各高校要统筹校内各门思政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实践方面的同向同行。第一,应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设计制定各院系“大思政”实践教学主题。实践教学内容既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又要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结合,并坚持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二,设计新颖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去观察、感悟和思考国家发展与时代变迁,同时聘请社会各界杰出人才参与高校举办的与中国发展相关的各类专题讲座,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其它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习与个人的自由调研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拓展开放立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

“大思政课”视域下,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龙头,统筹课内课外以及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带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由“单课程”向“全课程”拓展。第一,学校是建设与实施“大思政课”的主要阵地,要积极开发校本资源,利用好校史馆、历史建筑以及优秀校友等育人资源,结合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协同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专业知识传播和专业实践中凝聚思政价值,发挥其隐性育人的主阵地作用。第二,积极挖掘、开发、整合以及利用好高校所在地的思政教育资源,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出发,按照教育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原则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探索网络实践教学基地新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技术,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站建设,将网络实践作为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四)建立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普遍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5]。第一,高校党委要统筹规划,积极与社会、企业和政府建立合作机制,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第二,各职能部门要发挥各种优势,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如人事部门要在思政教师的招聘、培养、考核和激励等各项制度构建中突出对实践教学的能力的考察,学生处和团委应在开展各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或寒暑期实践活动时融入思政元素[6],教务部门要及时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大学生实践教学手册等,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第三,制定科学规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标准。在评定教师绩效时,除了对实践教学工作量给予一定的评价,还应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特色项目以及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作为重点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在评定学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时,把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探究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对有影响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校级表彰,力争打造出兼具校本和地方战略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

综上所述,要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高校应根据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当地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融合的多元主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拓展开放立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以及建立科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考评机制,以此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