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连福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3 年9 月,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内涵,这是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阐发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队伍高标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对教师文化传承作出的新概括,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内在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和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思想深邃、饱含深情、催人奋进,既充分肯定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又号召全国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事业中鞠躬尽瘁,为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过硬、忠诚可靠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教育家精神以其强大的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广大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心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1],这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驱动广大教师实现自我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快实现建设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之本在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从六个方面系统地阐释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高尚品格,成为驱动广大教师不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塑造的重要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知识渊博、能力出众、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核心力量,广大教师要从教育家精神中汲取智慧力量,努力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广大教师学识水平的提升。“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是否能担起师之大任。扎实过硬的学识本领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广大教师厚积知识,不断提升理论学识、实践学识、创新学识,以更高的学识水平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从而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广大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3],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4]。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广大教师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高尚的道德品格感染人、感召人,真正成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向导”。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5]。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这就需要全社会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一方面,有助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站在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的战略高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有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高尚品德和业务能力,引导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另一方面,有助于锻造更多“大国良师”。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育家和人民优秀教师,他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奉献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用这些“大国良师”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力量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激励广大教师以优秀教育家和人民优秀教师为榜样,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从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不断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良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强则国家强,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6]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新的发展阶段,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引擎。
一方面,有助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广大教师要“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7]。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没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教育的现代化。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广大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攻克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凝聚磅礴力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教育家精神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力量源泉”[8],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教育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我们更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变革转型,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六个方面的内容彼此依存、紧密关联,是逻辑严密的有机统一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既要讲政治,又要讲道德;既要讲传承,又要讲创新;既要热爱学生,又要胸怀天下。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生动展现了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原则遵循、注入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奋斗方向。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彰显了教育家精神鲜明的政治性。理想信念之于教师,是精神支柱,是政治灵魂。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只有首先在教师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只有教师信仰坚定,才能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人民教师理想信念的价值底色,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归属,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相互贯通。新时代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将教师的教育追求和职业发展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厚植家国情怀,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彰显了教育家精神高尚的道德性。“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出自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开篇《德行第一》的第一则第一句,其意是言行堪称士人的准则、举世的典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9]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家精神中强调教师应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深刻诠释了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教师既要做学富五车的经师,更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师,争做“大先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思想、真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生命、新人的塑造者。新时代教师涵养道德情操,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做到修身修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学生,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做学生真正喜爱和敬佩的人。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彰显了教育家精神深远的传承性。启发智慧、润泽心田,分层、分类、分段施教,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他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注重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维。“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又融通了现代教育价值理念,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教师培养育人智慧,要传承好因材施教的传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合理地制定教育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情感,引导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突出的创新性。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扎实的学识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当今时代,知识、技术、理论快速向前发展,教师如果不紧跟时代勤奋学习,其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就会滞后。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创新是强国建设的第一动力,也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广大教师要坚持求真求新,迸发创新活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在教书育人和基础前沿、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新时代教师秉持躬耕态度,既要勤勉治学、躬耕实践,也要求真求新、与时俱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热爱学生的仁爱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教师对学生要有亲情,要以至诚至爱之心关心关爱学生,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感基础,是对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完美注解。“仁爱之心”内蕴着教师“蜡炬成灰”的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敬业爱业、“润己泽人”的深沉大爱,教师的仁爱情怀最能打动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仁爱之心”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新时代教师培育热爱学生的仁爱情怀,要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彰显了教育家精神胸怀天下的高远境界。胸怀天下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宏伟愿景,体现了中国人民“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远大胸襟。当前,“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面对人类的共同挑战,新时代教师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升华胸怀天下的高远境界。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恩格斯曾指出:“教育的普及,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11]这就呼唤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担此重任。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12],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坚持政治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为基本着力点,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导向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13]。教师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卓越人才。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号召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站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夯实人才基础。一是发挥党员教师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党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常态化,不断吸纳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加入党组织,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坚定强国有我理想抱负。广大教师要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服务国家社会的持续引导者,努力做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求道与问世相统一的“大国良师”。三是践行培根铸魂使命担当。广大教师要始终明确“教育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目标导向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鲜明主旨,也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4]。这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励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必须明确目标方向,扎实落实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一是打造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重点加强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建设和师范专业建设,在教育硕士、博士授予单位方面给予师范院校一定政策倾斜,鼓励高水平师范院校建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和引领力的师范教育基地,为培养高质量教师教育人才筑牢基础。二是加强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计划,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为补充的教师教育学科群,辐射带动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和专业全面发展,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本领过硬、能力突出的教师后备军。三是实施各类教育协同提质行动。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设立教师教育专业,全面提升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师的质量,制定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注入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驱动力,也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15],借助严格的规章管理和依法保障制度,敦促广大教师将教书育人与自身修养结合起来,成为启润心智、行为世范、至诚报国的“大国良师”。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结合新时代新实际不断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一是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同时借助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挖掘师德典型,通过产出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学、施教。二是优化教师城乡区域分布。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的原则动态调配,将县管校聘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学区走教制等落到实处,推动教师教育资源跨城乡、跨区域流动。三是依法保障教师薪资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民办学校教师、高等学校教师等群体的薪酬权益,尤其要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推动高等学校教师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改革,为青年型教师、教学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各类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坚持效果导向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现实要求,也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助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16]。发挥“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等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榜样作用,形成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在示范带动效果上见真章,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一是深化考核评价制度。各级各类教育要制定符合教师教育发展规律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实际情况就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进行考核,推动教师教育年度考核、季度考核、月度考核数字化、公开化、常态化发展,为全社会认可教师教育成果提供可靠支撑。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教师群体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等先进人物,举办教师走访慰问、教师风采展示、“城市亮灯”感念师恩等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媒体宣传平台,充分展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可亲可敬形象。三是完善荣誉表彰体系。国家要做好特级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各地方要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荣誉表彰活动,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出资赞助相关活动的开展,从而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培养优质人才贡献力量,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