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视域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逻辑理路

2023-06-05 11:15潘玉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家强国弘扬

潘玉腾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需要凝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精气神。2023 年9 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精辟阐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必将对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阐发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探讨发扬教育家精神与建设教育强国的关系,系统探究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理论逻辑: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育家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1],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基于国情、传承历史文化、融合现代文明的中国特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各类考察、讲话和批示中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等殷切期望,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的具体要求,强调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大先生”等,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大先生”,再到此次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尽管历次表述不尽相同,但精神内涵和本质是贯通一致的,与我们党对教师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展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蕴含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逻辑与历史的融通、传统与当代的融汇,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和最新典范,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创造性升华,映射着中华民族崇教重师的优秀传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教育家精神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教育家精神的源起是教育本质与精神本体通过劳动实践和生命体悟的结合,这种结合必然有知识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思想活动的共同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2]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从思想、实践、价值三个维度,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系统科学的教师发展理论体系,其中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是大德,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义;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是大能,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素养;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是大爱,是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底色。

1.大德层面: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要义

“德者,才之帅也”。德有大小之分、高低之差。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育家必须具有大德。大德,是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行的集合与统一。理想信念是指人们所追求的高尚目标和信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教育家的政治品德;道德情操是指道德情感和操守的结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彰显了教育家的道德品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与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一并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本质,这是从思想维度对教育家提出的大德要求。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大德的政治灵魂,体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中。列宁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3]。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理想信念始终高度重视,2014 年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2016 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教师“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8 年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把政治素质过硬作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个要求;2019 年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2021 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教师“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2023 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将理想信念放在教育家精神第一位,与此前相关论述是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教育与个人前途、家国命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大德的内在品格。“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教师要言传身教。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2014 年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2016 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要求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21 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大先生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202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要求,“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4]。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事业,其本质和对象决定了教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发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自觉崇德修身、以德施教,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努力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

2.大能层面: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素养

《后汉书·张衡传》有云:“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教师要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家,不仅要德配其位,而且要才配其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从教师成为教育家,需要掌握的本领很多,但最根本的是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当今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不断涌现,教师只能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统一于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具体实践之中,一并构成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素养,这是从实践维度对教育家提出的大能要求。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大能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5]。新时代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启智,更要润心,引导学生既要学习知识、增长智慧,也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塑造”。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过人的育人智慧。每个学生的禀赋、性格、特长、潜质不尽相同,只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需要教师尊重个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把握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根铸魂、全面发展,打造有温度的高质量教育,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大能的动力之源。马克思认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6];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当然只能是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7]。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对教育生态产生深刻影响,从近代提出并实践的“生活教育”,到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而成的“智慧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于学习、终身学习,静心育人、潜心科研,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3.大爱层面: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底色

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崇高事业,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8]。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早已深深融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血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回答了教师与学生、社会之间的纽带和联系,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家国的爱、对人类社会的爱融为一体,才能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都具有大爱的特征,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底色,这是从价值维度对教育家提出的大爱要求。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精神大爱的真挚情怀。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古以来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内核。孔子曰:“仁者爱人。”《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信道、奉教、效行”的基础,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又与教师乐教爱生的职业精神紧密相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9],强调“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10]。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鲜活情感的生命,没有仁爱之心不可能成为好老师。爱是需要教师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以纯粹无私的爱润泽学生心田。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用爱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努力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难忘的人生指导者和引路人。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大爱的格局境界。《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尚和合、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也是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唯一自古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的精神密码。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教师在人类文明赓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积极支持,正在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我国教育应顺应大势、发挥优势,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学生相互了解,努力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从“好老师要有宽阔的胸怀视野”,到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再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无不折射出教师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大贡献的价值追求。在新征程上,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广大教师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二、价值逻辑:弘扬教育家精神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

“人类实践活动愈深入,愈发展,就愈离不开人的精神动力。”[11]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强基工程、铸魂工程,需要崇高精神指引。教育家精神为广大教师树立了精神坐标和行为高标,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培养时代新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扩大教育国际影响力等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12]。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地位不断被强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是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既需要培根铸魂,培育学生精神、塑造学生品格、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又需要知识浇灌,帮助学生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掌握必备技能,促进学生思想觉悟、文化知识、道德水准等有机统一,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伟大实践,其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的六个方面精神内涵都与立德树人工作息息相关。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经师”与“人师”的高度统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涵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精神要素。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国良师”,引领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保持敬业乐教、关爱学生的职业热忱和甘为人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识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2.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但还存在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战略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阐述、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3],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以基础教育为基点、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以建设学习型大国为根本,着力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教育家精神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明确了教育从业者的规范职责,从教育目的论和方法论阐释了教师发展的理论体系,建构了新时代教育家应该具备的集体人格和精神风貌,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行止有参照,精神有归依。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引领广大教师形成广泛认同、塑造共同价值追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激发广大教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家精神既是教师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大众高度认可并大力倡导,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增强社会各界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共同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凝心聚力、同向同行。

3.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4],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和服务面向。当前,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必须“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15]。这表明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既要强大的物质支撑,又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蕴含中国当代教育变革的内在精神动力,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是引领新时代教育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创新性发展的精神旗帜。服务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集教育工作者、科技人员、专业人才于一身,是教育强国的第一人力资源、科技强国的第一保障、人才强国的第一支撑,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主体力量。弘扬教师家精神,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可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贯通融合,进一步强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16],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4.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我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17]。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下,需要顺应和把握全球化大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和扩大教育开放,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深化人文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不断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追求,教育从业者在人生价值与职业追求的统一中传承“胸怀天下”的文化基因和育人使命。“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教育家精神既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能力素养等方面对新时代教师队伍提出鲜明指引,又蕴含着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不仅体现着教师放眼世界,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当好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的博大胸怀,而且内蕴着扎根中国、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格局追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开放合作成为新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教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三、实践逻辑:教育强国视域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实现路径

思想的伟力不只在于理论本身的魅力,更在于可以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具有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实践驱动力,[18]需要大力弘扬和践行。在新征程上,要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从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引领、教师专业素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支撑引领建设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好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最显著的一个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政治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融入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具体实践,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切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牢牢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方向。

一是强化政治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集中阐释了“九个坚持”,并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摆在第一位。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教师是专业型人才,党管教师是党管人才原则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体现,也是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对教师工作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充分认识党的全面领导对建设教育强国的极端重要性,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忠诚拥护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领导方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身体力行弘扬教育家精神,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及各级党组织担负着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以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组织保障。学校党组织要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弘扬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自觉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0]。弘扬教育家精神,首先要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教育家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其一,融入思想理论教育。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培养教育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分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引导教师深刻认识自身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肩负的光荣使命。要坚持融会贯通学、与时俱进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准确理解把握教育家精神内核与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思想精髓的本质一致性,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和塑造能力。

其二,融入形势政策教育。坚持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学校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专家辅导、座谈研讨、社会实践等形式,深入开展世情、国情、社情、教情宣传教育,突出正面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教育辉煌成就,增强教育自信,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推动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师“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追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其三,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家精神彰显了师德的崇高品格,描绘了教师应有的精神风貌,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具体的师德标准。对照教育家精神,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评等制度,将教育家精神要求贯穿于教师招聘、考核评价、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教师管理全过程,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各项要求,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突出教育家精神引领,精心举办教师节表彰大会、教师荣休仪式、新教师入职培训等活动,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发挥先进文化涵养师德师风的功能,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活动,以党史为重点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引导教师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文化之根和历史之脉,树牢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夯实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能力基础

高超的育人智慧、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正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发展进入“以质图强”新阶段,加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科技自立自强等新任务要求教师既要政治强也要业务精。弘扬教育家精神,支撑引领教育强国建设,要围绕教师职业生涯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一是全面振兴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领域。当前一些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不清,片面追求综合性建设,教师教育不同程度被弱化、边缘化。教育主管部门要坚持师范院校“姓师”,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院校评价等方面坚守“师范为本”的办学定位,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师范院校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主业,推动教师教育全面振兴。要以弘扬教师家精神为契机,以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引领,以加快建设国家师范教育基地为抓手,统筹推进“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教师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一流师范大学群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推动师范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做大做强高质量师资供给的“基本盘”。抓好师范生培养,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集聚一流师资和资源要素,让教育家培养未来教育家。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教育家精神作为重要专题,纳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特岗计划”等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内容,推动教育家精神进培训、进课堂、进教师头脑。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教师教龄、层次等组织开展全员、分类、精准培训,推动教师育人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全方位革新,促进教师队伍加速现代化转型。数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也是教育创新的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要主动把握数字化引领教育变革创新的新浪潮,把教育数字化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引导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善于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智慧教育,推动教学空间、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育治理数字化全面转型,实现以教育数字化驱动教育现代化。

三是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人才是科研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撬动各类创新资源的重要杠杆,只有激活人才资源,其他所有资源才能转化为创新优势。”[21]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是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统筹用好各级各类人才项目,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拔尖创新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只能靠自主培养。教师应担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积极探索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模式和机制,深化探索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前沿学科知识、一流研究平台、浓厚创新氛围等。要引导高校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党和国家当前急需和长远需求,有组织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更多“从0 到1”的创造性突破,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优良生态

制度是治国之重器,良制是善治之前提。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2]。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系统科学、运行顺畅、协调高效、更加开放且有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以优良生态促进弘扬教育家精神常态长效。

其一,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评价是引导教师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指挥棒。要根据教育家精神修订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把育人成效作为教师评价的基础性指标,引导教师回归教育教学基本职责;坚持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明成效等作为教师评价的发展性指标,推动教师潜心科研、奉献社会、胸怀天下。强化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事务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类别、层次等实际情况,深化教师收入分配、绩效工资改革等,完善教师优劳优酬、多劳多酬的激励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教师成长体系和服务社会平台。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教师,系统推进科研经费、项目、成果评价等管理制度改革,切实为教师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松绑减负,有效激发教师服务强国建设的动力活力。

其二,健全宣传表彰制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典型的榜样作为一种价值载体,集中反映出一类群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其具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者多矣!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学品质、学方法”[23]。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利用教师节等重要节点有组织、分主题地开展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并利用鲜活、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电影、戏剧、诗歌等形式,讲述教育家们爱党爱国爱民爱生的真挚情怀和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贡献,增强人们对教育家精神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同。健全国家教师荣誉体系,常态化评选表彰人民教育家、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教师典型,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推动教育家精神可感可知、深入人心。高校应重视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身边事启发身边人,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引领带动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争先奋进。

其三,健全教师发展体制。教育家精神既是教师群体特有的精神标识,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风尚,厚植教师成长发展沃土。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履职尽责、职业发展创设更优条件。引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关爱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优先解决教师“急难愁盼”问题,让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安心从教、从教舒心,让教师真正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优化新闻宣传舆论环境,突出正面宣传导向,正确规范处理涉校涉师舆情,坚决制止污名化教育和教师的行为,营造公正法治有序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源源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教育家强国弘扬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教育家与儿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