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驱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2023-06-05 01:03张新慧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阶生字导图

张新慧

探究实践

一、自我挑战,确定学习内容

准备:征集一位学生为挑战者,线上讲解课文《古对今》,并录制教学视频。

师:为配合小老师学习《古对今》,你打算为探究学习做哪些准备?

生:朗读课文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标注自然段、认识新偏旁和笔画名称,最后把课文读得流利和有感情。

师:充分预习是很棒的学习准备。对于认字,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使用字典。我在假期学会了音序查字法,对于不熟悉的字,我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认识它,还能知道字的意思。

师:“预习五步法”和“音序查字法”可以用于其他课文的学习吗?

生:可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通过问题,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并归纳预习课文,做好学习准备。

二、互动交流,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实践一:观看教学视频,思考提问。

学生在提问解答环节,经过梳理和汇总,总结探究内容为朗读、识记、理解。

1.对朗读要求的解答具有相似性。回答集中在声音响亮、字音准确、语句连贯、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今”字是前鼻音。

2.生字识记集中在识记方法和生字读音。

(1)识记方法多种多样。早晨的“晨”,上面是一个“日”,理解为“太阳”,下面的“辰”,理解为“星辰”。“晨”字可以这样解读:星星落下去了,太阳升起来了,就是早晨了。

(2)生字读音,回顾旧知。例如,“朝霞”的“朝”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早晨”的时候,读zhāo;当它表示“朝代”的时候,读cháo。

3.课文理解体现在三个层面:词语、段落、文体。

(1)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理解词语。(问:“我”没见过朝霞,该如何理解这个词?答:一会儿我给你发一张图片,你看着图片就知道什么是朝霞了;早晨六点多钟,如果光线很好,你起床就可以看到朝霞了。)

(2)运用自己的语言理解段落。学生对“古对今,圆对方。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的理解是:古时候可以和现在相对,圆的东西对应方的东西,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酷热相对,春天的温暖对应秋天的凉爽。

(3)拓展补充,思考文体。(问:什么叫“对韵”呢?答:由对子组成的韵文,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对对子有单音节词相对,如古对今,圆对方;也有双音节词相对,比如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有趣的对子,我推荐大家看看《声律启蒙》这本书。)

实践二:在线交流反馈,表达感受。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困惑、想法、建议和心得。统计交流反馈,根据出现的高频词语分析,“很喜欢”“有收获”“向他们学习”出现频率最高。学生大都围绕“识记方法”“课文朗读”“词语理解”展开评论,观点有理有据,有一定思考深度。

【设计意图】观看教学视频不能满足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在线语音提问与解答将学生的自主探究推向实处。在生字正音、词语解释、课文朗读中,信息收集、存储、巩固等低阶认知策略使学生完成了基础的知识学习。为进一步达到高阶学习,学生应在获取和整合知识以及扩展和精练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推理、分析错误等,对重要的知识进行更深一层的认知加工。

三、问题驱动,发展高阶思维

驱动性问题1:用思维导图把学到的知识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通过语音合作探究,再通过屏幕分享绘制的思维导图。

驱动性问题2:我们的思维导图能否用于其他识字课文的学习?

学生思考后回答:思维导图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用,小部分需要修改。比如,学习前一篇课文《动物儿歌》,仍然可以使用“生字掌握”和“课文朗读”这两部分。

修改建议:“课文理解”中的“片段”要更换,因为《动物儿歌》只有一个自然段,所以不能写“片段”,而要写“全文”,“段意”应换为“文意”。“文体”那里也要把“押韵”和“对韵”换成“儿歌”。最后,“课外拓展”的《声律启蒙》可以换成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探究内容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承接上一环节的提问、解答与反馈,通过驱动性问题1让学生梳理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和已知知识,师生线上共同画《古对今》探究导图,整合零散知识。借驱动性问题2,由关键知识点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建立不同课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能否”的回答没有固定答案,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发现“生字掌握”和“课文朗读”是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与运用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帮助,并降低对学生回答和思考准确性的期望,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开展思维的自我调节,从而发展高阶思维。

教学思考

一、落实探究准备,创设驱动平台

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在探究准备中,“小老师抢报名”活动要求学生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可班级众多学生都渴望尝试。“讲哪些内容能把《古对今》这篇课文的知识讲明白?”挑战者报名后对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线上对课文探究内容展开互动交流。在这次线上教学活动中,全班有43人参与了探究活动。其中,一位挑战者小老师主讲,另一位小老师辅讲,这两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非常扎实,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在录制教学视频、线上交流互动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求证思考、推理探讨等方式,落实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认真研读课文,关注知识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认知思维得到提升。

二、设计驱动问题,走进语言深处

在问题驱动、发展高阶思维环节,运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明确对学生提出带有问题解决、创造、系统推理分析等高阶认知策略的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由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动力中,提升语文思维。

在绘制课文探究导图这一环节中,鉴于学生处于一年级,表达与思考能力有待提升,故而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在线完成。后期随着学生年龄增大和高阶认知思维发展,将考虑由学生自主完成。

语文学习关注语言积累与运用,借由探究导图,学生对所学零散知识做梳理整合,并在对其他识字课文的学习中迁移运用决策、创见、问题解决等高阶认知策略,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文思维品质,逐步发展高阶思维。

三、关注认知策略,发展高阶思维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需重视认知策略的运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我们暂且将学生“对比两个字的字形结构”认定为运用“比较策略”,将“归纳《古对今》的反义词”认定为运用“分类策略”,“通过一张图片直观说明朝霞的意思和早上六七点看朝霞的建议”认定为运用“创见策略”。

策略的形成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方法不是指一个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而是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应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反思、提炼,最终形成解決问题的思维。

当然,语文思维的发展不是通过几节探究课就能形成的。通过本次线上教学探究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堂教学,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应不断优化问题驱动。教师也应努力以高质量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以此逐步发展其语文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高阶生字导图
烃思维导图
读儿歌识生字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生字辨识大闯关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