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胜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应用题解题时,使用的方法存在不足,缺乏对应用题教学的创新设计,教学方法单一。对此,教师应基于新课改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希望笔者的意见与建议能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但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提高了数学课程的难度,这就导致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顺利开展。在数学学科中,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直接关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应用能力等。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式,提升解题能力。
1 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进行应用题解题教学,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审题主要是指学生在进行解题之前需要对相关应用题进行观察与审阅,并找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要点及重要线索,这也是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如果学生缺乏有效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会无法找到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影响其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影响后续的数学课程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洞察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水平。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重视示范作用,可以在每次应用题解题教学中为学生进行示范审题,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应用题解题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中,有道应用题是:一个成年人需要每天摄入65克的蛋白质,那么他20天需要摄入多少千克的蛋白质?一年呢?在本应用题教学中,其中的数量单位包括克、千克、天、年,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对这道应用题的解答,如先从20天开始计算,为“65×20=1350克”,之后再让学生将克转换为千克,为“1350克=1.35千克”。等学生熟练之后,再按一年进行计算。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层层剖析的能力。
相对于计算题来说,应用题在解答时必须先了解题意,从题目中寻找解题线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为后面的解题奠定基础。
如一道应用题是:一辆救护车从A地到B地所用的速度是100km/h,之后从B地返回A地的速度是60km/h,问这辆救护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在这道应用题中,来回的速度有差异,分别是100km/h与60km/h,这也是整道应用题的关键条件,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读一遍题,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条件。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整道题所隐藏的条件是来回路程不变,以此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水平。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关系,往往在接受新知识时容易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其内部,因此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时,只会盲目套用数学公式,缺乏对整道应用题的深入理解与把握。特别是一些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解题时,往往会忽视审题的作用,在做题时只求快速计算出应用题答案,可能会忽略应用题中的一些关键条件,从而导致解题的结果与正常答案有出入。因此,教师在进行应用题训练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审题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作用,在应用题中多引入一些隐藏的条件,以此将应用题审题的作用凸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应用题审题的重视。
教师设计一道工程应用题,如:A施工方和B施工方竞标一个工程项目。已知A施工方完成工程所需要的时间为20天,B施工方完成相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时间是 30天。问,如果双方合力完成,需要多少天? 这道应用题中,条件比较明显,有一定应用题解题基础的学生都能快速找到应用题中的关键条件,并得出实际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在原有应用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如:假如A施工方先做5天后,B施工方继续做,还需要多少天能完成呢?由于这道题中的问题方向有了变化,从而导致所涉及的应用条件也发生改变,学生必须重新审题,找到原有应用题的条件,并结合第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2 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
应用题作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不仅比较复杂,同时也比较灵活多变。在实际解题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应用题中的隐含关系,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应用题解题的自主探究空间,这对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大有帮助。
在人教版教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课程的知识点设计应用题,如:李阿姨用100元去买10斤鸡蛋,已知一斤鸡蛋4元,问能剩下多少钱?王叔叔用100元去买20斤鸡蛋可以吗?那30斤呢?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对相关题目进行解答,在引导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深化课程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入图文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物品的价格标注在图片上,并给出一个应用题的框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应用题的解题,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3 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数学教学的创新,如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借助情境氛围带动学生参与到应用题解答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去超市购物的场景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在結账的时候让学生算好购物小票上的钱数,看看与实际上付款的金额是否一致,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计算中找寻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概念知识,提升概念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在学习计算多边形面积时,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设计相应的课件模型,给予图形的长宽数值,让学生判断该模型属于哪种图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计算图形的面积。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脑将图形不断地剪裁、移动、重组,以拼图的方式组合成新的图形,让学生继续判断图形的类型以及计算该图形的面积。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趣味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4 重视问题设计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问题设计,以此引导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工程应用题。
在学过公倍数和图形面积的计算后,如:两个工程队在同一起点上向不同方向修路,其中A工程队向西修,每天修100米,B工程队向南修,每天修200米。之后他们又在同一天转换方向,A工程队向南修,每天修200米,而B工程队向西修,每天修100米。已知他们修的路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总长度是1500米,问A、B工程队各需要多少天修完?以及该图形的面积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启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领会课堂内容和提升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该在设计的数学问题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可以引入生活元素,以此降低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可以将手机的电量与“分数加法和减法”融合到一起,如:小张的手机现在的电量是总电量的1/2,小红的手机现在的电量是总电量的1/25,求小张和小红两人手机现在的总电量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设计不仅包含了分数加法的运用,同时还运用了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这对学生深入学习现在的知识并融合过去的知识是大有帮助的。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为学生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实现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在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时,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应用题,以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进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如: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5cm和3cm;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cm,下底为5cm,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等腰梯形的周长,问等腰梯形的腰长是多少?在本道应用题中,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想象出相关图形。之后,教师可以逐渐为学生补齐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特征,再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实现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5 重视数学建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建模。引入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用模型的方式进行展示,不仅能够降低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还能引导学生快速找到解题线索,从而将知识具象化,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数学建模能很好地反映“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数学本身就是由几何与代数组成,教师培养学生建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数学中,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博物馆去年访问人数是150万,而今年的访问人数是180万,问今年的人数比去年的人数多多少;今年比去年多出的访问人数占今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教师在讲解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要点,教师结合数学建模思想,为学生画出相应的圖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信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思维。
6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数形结合思想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熟悉其方法步骤与使用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以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勾股定理,以此强化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记忆。然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相应的应用题,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是10cm,最短边是6cm,那另外一边是多少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像,并将数字标注好,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以求出三角形另一条边的数值。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数学中的概念与定义,从而提高数学应用题解题效率。
在“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就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如:将一张纸的3/5裁去,剩下部分是该纸的几分之几?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按照题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道应用题的理解,以此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算出结果,从而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
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应用题:将一个圆形纸片裁剪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已知该圆的直径是4cm,那该圆的面积以及裁剪后的各部分面积各是多少?在此道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应用题要求进行裁剪,并让学生在裁剪好的图上标注数据。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公式求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这种实际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学科,其中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应用题解题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充分提升学生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教师也可以引入图文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应用题的解答;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感,使学生在计算中找寻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应该重视问题设计,以此引导学生提升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对应用题解题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数形结合,熟悉其方法步骤与使用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周福生.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2(30):182-184.
[2]祝伟.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