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清
摘 要:在信息技术加持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本文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意义、现状与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提出参考性教学建议,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并助力学生高效、高质学习与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095-03
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下诞生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本为原则,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课堂设计,积极地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以更加创新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并就此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学习基础,发展关键能力与品质,并在未来的学习与成长中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1.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意义
新课标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主要教学理念与目标,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则能有效达成这一教学要求,全面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以下便是实施意义的具体体现。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与填鸭,导致课堂氛围变得较为沉闷与枯燥,同时也导致学生主体位置不被凸显,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而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各类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可打造出一个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还有利于彰显学生主体位置,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2)有利于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而言,信息化教学更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即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微课等信息化工具更加直观地去观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更加精准地对课文内容与思想情感进行理解。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课堂主体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相互讨论,能促使同学之间彼此相互学习、深化知识理解、共同进步。由此,信息化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意义重大。
(3)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行业的重点教学任务与目标,而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与设计则能促使目标尽早达成。即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站在课堂组织与引导的位置,充分契合学生学习基础与成长特点组织课堂和引导发展,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生动、丰富、唯美的课堂中,还可促使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获得有效发展。
2.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多类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但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构建效果并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预习信息化程度低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不再局限于学校与教室,而是要落实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中。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工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内化。而在这其中,课前的预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现实情况而言,不少教师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一方面,不少教师并未真正领会信息化教学模式下课前预习的多元化作用,而是让学生死板地阅读课文、查阅生字或做相关练习题,以至于学生无法真正走进课文并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对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都是停留在纸质载体上,而没有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不仅导致学生预习效率低下,也导致学生缺乏预习兴趣,最终影响预习效果与课堂质量。
(2)课堂活动信息化程度低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为课堂活动的组织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包括为課堂活动的组织提供更为新颖的思路和更为创新的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契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工具,打造出更加立体、更加智慧的教学课堂,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沟通交流。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课堂活动信息化程度依然是一个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即教师对信息化课堂的构建更多的是依赖多媒体播放教学PPT或相关视频。尽管这样一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为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以及没有将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将导致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流于形式,难以收获高质量教学成效。
(3)课后作业信息化程度低
课后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的延伸,具有诊断、巩固、分析等多种功能,能够契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未实现全面覆盖,致使不少问题出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通常以书面作业和背诵作业为主,形式单一,内容也较为枯燥,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都倍感乏味,甚至会产生抵触、厌倦等心理,从而出现敷衍了事与抄袭作业的情况。
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1)课前预习信息化,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高质量的课前预习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尤其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以此助力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成效,也助力学生获得关键能力与品质的发展。而高质量课前预习引导,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以实现。以《望庐山瀑布》一课的教学为例,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对古诗的学习存在畏难心理,以至于无法非常有效地对古诗的语言风格与思想内涵进行理解与把握,从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对此,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契合学生学习基础与特点为学生设计制作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预习微课。首先,预习微课的时长要控制在5~10分钟,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其次,预习微课需要包含有以下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为古诗朗读模块,即以庐山瀑布的壮丽风景为背景画面,同时以雄浑、绵长的轻音乐为背景音乐,富有情感地对该首古诗进行朗读,以此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视听感受,从而激发对该首古诗的探究欲望。第二个模块为词句释义模块,即结合具体情境为学生阐述相关语句的内涵,让学生对古诗画面已经有更为充分的认知。第三个模块为情感表述模块,即学生就自身对该首古诗词的情感理解进行表述,同时教师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该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师要将制作完成的预习微课发送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自行下载预习,并可在预习过程中随时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探讨。如此,通过微课的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促使学生获得更为理想的课前预习效果,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并有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导入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质量的课堂导入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而针对高质量课堂导入的实施,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以《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为例,从课文题目上来看是一篇写秋雨的文章,但从课文内容上来看是写秋雨下的风景的文章。整篇课文文辞清丽自然、生动质朴,并充分应用各类修辞手法,完整地表现了秋雨下秋景的特点及作者对秋景美好的赞美与向往。在教学过程中,为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以及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描写手法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便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高质量课堂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为学生展示课文各个自然段所描绘的美丽的秋天风景,以此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以优美灵动的音乐为背景,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促使学生感受课文语言和其所描绘画面的魅力。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契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围绕“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味道”等主题进行造句表达。如有的学生说“秋天是金黄色的,是硕果累累的颜色”,还有的学生说“秋天是甜的,是丰收的喜悦”。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充分感知作者笔下的美景与情感,并通过口头上的语言表达,充分锻炼自身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
(3)课堂活动信息化,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的推广为课堂的革新带来了全新动力,但信息化课堂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堆砌,而是需要有效契合教学需求与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活动进行有效整合,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效学习,良好发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契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本文的学习思维导图,以此帮助学生系统化、细致化学习。思维导图要以“叶圣陶先生”为中心词,并以“修改文章”和“邀请做客”为分支,从而在之后的分析学习中让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产生更为整体与深入的认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对上述两大分支进行细化。如在“修改文章”这一分支下划分出“字”“词”“句”等分支,即课文中哪些字词句体现出了叶圣陶先生细致、严谨与认真的精神品质。再如,在“邀请做客”这一分支下划分出“交谈”“期望”等分支,即课文中哪些话语描绘出了叶圣陶先生对青年的包容、期盼以及和蔼可亲的气质。而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助电子互动白板与学生互动交流和双屏同传,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阅读思维与理解成效。
(4)课后作业信息化,助力学生全面巩固
课后作业布置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重要的一项手段。为了有效改善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内容枯燥与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后作业布置,从而在提升课后作业布置科学性的基础上,助力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知识点。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便可积极使用“作业盒子”这一信息化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涉及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等,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有效打破语文学科与社会、自然、艺术等学科之间的壁垒,并充分依托信息化技术而为学生设计出综合性、创新化的课后作业。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课后作业,即制作一张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宣传海报。首先,教师要通过“作业盒子”为学生发布该作业任务,并附带相关资料,包括海报制作的基本格式和环境保护现状等,以此促使学生拓展阅读,从而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和充分打开学生思维。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后作业交流平台,如班级微信群或云课堂等,以供学生在设计制作海报的时候进行交流和解决相关问题。而当学生完成该作业任务之后,要将自己所设计制作的海报上传到“作业盒子”,并附带自身的设计理念与相关阐述。最后,教师要在“作业盒子”的辅助下对学生所提交的作业进行智能化批改,包括语言批注与动画表情赞扬等,并在批改完毕之后返回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性修改。如此,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作业布置、批改与修正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与精准化,不仅可充分发挥作业布置的本来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巩固知识,还可以充分发挥作业布置的延伸作用,有效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品质。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新课标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课前预习、课前导入、课堂活动与课后作业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在助力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也能有效发展核心素养,从而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丽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21(28).
[2]杨帆.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读与写,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