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蓓
摘 要:劳动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行为,劳动活动有着磨炼意志、提升体能、端正态度的实践价值,由此延伸出的劳动教育涵盖安全教育、实践教育、道德教育等诸多要素,其已然成为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本文结合幼儿园日常教学情况,分别对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要点和策略三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园共育;劳动教育;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2539(2023)09-0022-03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们用于评价幼儿素养高低的统一标准,其中“劳”即劳动,由此延伸出的劳动教育便是以培养幼儿劳动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劳动教育,意在有机融合幼儿园情境和家庭情境,实现家园理念共享、步调一致,在合作共赢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1.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1)劳动教育符合素质教育践行需求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身心发育迅速,好奇心强、可塑性高的特点为劳动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等多元化教学开展奠定了稳固基石。所谓素质教育即围绕幼儿素养提升、人格健全、观念定型等内容开展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力度加大,幼儿园教育不再将“幼小衔接”视作教学开展的唯一重心,课程设置更多样有趣,在坚持智育的同时大幅加大了美育、德育、劳育、体育四类其他教学模式的实践力度。事实上劳动教育本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概括而言劳动即个体创造价值的活动,由此概念延伸出的劳动教育即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端正幼儿劳动习惯、增强幼儿劳动实践的教学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抗压能力、坚持能力,故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如今,劳动教育有其独到的教学价值,幼儿在园内、在家庭中参与劳动实践已然成为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实践内容,家园共育这一教学背景同样保障了劳动教育的持续性、稳定性,园内园外、课内课外幼儿都能获得极大的劳动实践空间。
(2)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及能力限制,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互衔接、相互合作,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建设持续、稳定的劳动教育实践桥梁。劳动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作为一种综合性、基础性的实践活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肌肉能力、协调能力,有效促进了身体发育;又在合作沟通中锻炼了自身语言能力、组织能力,给予幼儿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成长空间,从中可见劳动教育对幼儿全面成长有着积极影响。俗话说:“生活的本质即劳动。”在社会竞争压力急剧增长的如今,幼儿理应具备的技能越发多样,家园共育牵涉的实践活动随之向外拓展。就这一层面而言,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便是为了帮助幼儿在实践中适应不同环境,在实践中理解什么是危险、什么是“不可为”“可为”之事,长此以往幼儿将产生自主劳动意愿,幼儿的生活技巧、创新思维、学习能力等均能在实践过程中稳步提升,为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必要基础。
(3)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道德品行
劳动有助于幼儿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劳动素养即经由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积累而成的劳动提升,无论是劳动观念还是劳动能力,其均是劳动素养的外在表现。诚如前文所述劳动素养培育是劳动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既是素养培育便意味着劳动实践并非进行一次两次就可以结束了,劳动教育应是深入幼儿生活、长期开展的,在长时间不间断的亲身体验中幼儿才能感知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为何这般困难,也才会对劳动者产生尊重之情。以料理活动为例,这一活动在家园环境中均可开展,其也是家庭环境中的常见劳动行为。幼儿参与其中才能直观感受洗菜、切菜、炒菜、上菜、清扫一整套操作流程的艰辛与不易,如此这般幼儿也才会对每日坚持这一行为的父母产生同理心、敬畏心,也只有在实践过后幼儿才能体悟出劳动成果为何来之不易,日后便不再会出现浪费粮食、刻意“捣蛋”等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了。
(4)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幼儿适应能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少幼儿成为家庭核心,备受家长疼爱的幼儿常会出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这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并无任何好处。幼儿离开幼儿园后就要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小学教师不再会像幼儿园教师那般“面面俱到”,如何调整学习状态、如何适应陌生环境全都需要幼儿自主调整,特别是对那些住宿生而言,穿衣、叠被、洗漱、打扫卫生等只能依赖自身力量。对此,劳动教育给予幼儿自理能力提升的平台,在劳动实践中幼儿心性和抗压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幼儿才能更好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无论身在何处均能保障自身健康成长。
2.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要点
(1)加强劳动教育宣传,谨遵以身作则原则
家长和教师是幼儿成长中接触最为频繁的两类群体,园内幼儿认知有限、阅历有限,其常会通过模仿教师、家长言行举止学习新的技能,因此“以身作则”是家校共育工作开展的一项核心原则,这一原则明确规范了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要求教师和家长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带动幼儿投身劳动实践中。家园共育的开展前提便是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未能给予幼儿足够的家庭劳动机会,有的家长对劳动教育课程存在偏差认知,认为其不过是“副课”,不愿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还有的家长认为3~6岁的幼儿年龄很小,劳动对他们而言为时尚早。无论基于何种现实原因,幼儿家长的不配合、不支持都严重影响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对此幼儿园应定期召开劳动宣讲会议或亲子劳动游戏,邀请幼儿家长到场共同参与,尽可能减少幼儿家长的负面情绪。此外,园方也可在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教育政策解析和教育理念宣讲等内容,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为幼儿家长解疑释惑,在良性沟通中建立家园共育信任关系,以此实现家园一体化劳动体系建设。
(2)丰富劳动教育形式,谨遵寓教于乐原则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过于枯燥的知识或是过于专制的教学难以有效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其中。游戏和劳动实质上是存在相通之处的,比如停靠船只的收绳行为便是拔河游戏的灵感来源。因此,教师在园内开展劳动教育时应严格遵循寓教于乐原则,站在幼儿视角观察生活中的劳动场面,并将其转化为趣味横生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劳动素养。除了游戏天性外,幼儿间还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例如,小明会说100个单词或小红会编十字绣等,拥有过人技能的幼儿亦受到他人关注,也能带动其他幼儿参与其中。对此教师便可设计出“1分钟內看谁被子叠得最整齐”“怎样洗玻璃杯才最干净”等游戏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热情让其在实践中锻炼自身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实践中锻炼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这些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有趣,即使是在家庭环境中也能随时随地开展。为确保幼儿能坚持参与劳动实践,家长应配合教师如实记录幼儿的家庭劳动情况,教师按照家长反馈每日、每周录入劳动数据,每月最后一天教师可评选出表现较好的若干幼儿予以鼓励,在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下幼儿的劳动意愿将得到全面激发。
(3)完善劳动教育评价,谨遵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便已诞生的优秀教育思想,其肯定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学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素质教育背景。园内幼儿人数众多,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长经历,若按照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幼儿便失去了教学公正性价值。因此教师在实践中一方面应设计种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园内幼儿的差异性需求;另一方面应给予幼儿肯定与认可,帮助幼儿在实践中收获劳动价值、建立劳动自信。“打压”式教育在我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即便是现在仍有家长不愿当面夸奖自己的孩子以免其产生骄纵心理。对此教师应在家园沟通中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尽可能以鼓励口吻代替严厉批评。如同劳动素养提升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不可仅按照劳动成果衡量幼儿能力,而应深入挖掘幼儿的劳动潜力、正视幼儿的劳动过程,长此以往幼儿才能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3.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1)优化劳动环境,提升劳动体验
劳动应是生活化的日常行为,这句话换一个角度来说便是劳动教育开展背景应是幼儿熟悉的、置身其中的生活化背景。考虑到园内幼儿的真实水平,教师可在教学中营造特定的劳动情境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吸引幼儿注意、增添教学趣味。《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作品,短短13集动画描绘了不爱干净的邋遢大王“误入”老鼠王国,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重回人类世界的故事。邋遢大王在这般“奇遇”下改掉了过往的坏习惯,他再也不邋遢了。教师可为幼儿播放动画第1集片段或是片头曲内容,让幼儿直观感受不洗手直接吃东西、食物乱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家中食物饮料通常是如何收纳的,或是鼓励幼儿围绕“洗手”主题制作宣传海报。这类游戏活动符合幼儿情感需求,相较枯燥的知识导入动画、游戏导入更具趣味色彩。
切入劳动主题后,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劳动活动:首先,教师可为幼儿制定“能力养成计划表”,将1日24小时时间划分为不同区块,每一时间区块幼儿应完成相应的任务。计划表应从幼儿起床开始,涵盖穿衣、叠被、洗漱、用餐、清扫等通用劳动元素。教师还可按照幼儿偏好增加照顾植物、收拾玩具、归纳绘本等其他实践元素。能力养成计划表适用于家园环境,家长可根据幼儿居家情况和成长情况对计划表内容进行增添修改,但计划表本身是需要幼儿长期践行的,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幼儿的劳动素养显著提升。其次,教师应安排班级幼儿参与日常值日工作。尽管园内幼儿年龄普遍分布在3~6岁区间范围内,但基本的擦拭桌面、回收玩具、扫地拖地等劳动行为还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对此教师可将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周的班级清扫工作,每月回顾各小组劳动情况,对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并安排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值日安排同样适用于幼儿家庭,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承担部分家务,给予幼儿充分的锻炼机会。最后,教师应科学划分劳动区块,如照顾植物的种植区、学习叠被的生活区、讲解洗手步骤的展示区等,在教学中突出不同区域的劳动主题,以此提升幼儿的劳动体验。
(2)挖掘劳动主题,丰富教学内容
前文列举的《邋遢大王奇遇记》动画便是对劳动教育主题的趣味拓展,与之类似的还有《三只小猪》《拔萝卜》等故事,教师在实践中应结合班级幼儿参与情况设计带有个人特色的园本课程,在多元角度下增强幼儿的劳动认识、劳动观念。除了动画欣赏、绘本阅读外,教师还可围绕我国传统习俗、民间风俗内容设计劳动教育主题。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除夕是新旧交接的划分点,正月初一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因此教师可围绕春节过年习俗,带领幼儿参与包饺子、贴窗花等不同的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幼儿的劳动认识、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此外,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12日植树节和5月1日劳动节等特殊节日也是值得教师深入挖掘的教育元素,家长应将监督幼儿在家中坚持参与家务劳动,在长期坚持下幼儿的劳动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3)拓展活动范畴,提升幼儿能力
家庭是家园共育开展的重要场所,这便要求幼儿园和幼儿家庭间应形成时空上的密切衔接,以此构建幼儿劳动教育完整性、连贯性框架。从中可见劳动教育范畴理应拓展至家庭环境,一方面要求幼儿家长掌握全面的劳动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制订科学的家庭劳动计划,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家长从幼儿的衣食住行基础环节入手,尽可能多地给予幼儿锻炼机会,让幼儿在练习中巩固自身所学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家园共育意味着劳动教育活动的双向开展,教师和幼儿家长间应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变化,协力为幼儿打造安全健康的劳动空间。
4.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的实践形式符合劳动教育的逻辑需求,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开展添砖加瓦,衔接园内园外的劳动实践空间,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劳动素养。
参考文献
[1]苏维.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透视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0(40).
[2]刘霞.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措施[J].好家长,2022(13).
[3]柳梅香.幼儿劳动教育策略及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
[4]王英. 幼儿劳动教育的课程构建[N].江西日报,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