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学学科发展与“新文科”建设的共同逻辑研究

2023-06-02 00:34王思雅
陶瓷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交叉

王思雅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1 引言

“新文科”是一项国家性决策,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具体包含人文学科发展规划与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多项改革。研究其与艺术学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意味着研究一项政策对适用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就范围来论:对内,影响艺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对外,影响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早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艺术领域不断拓宽,使得艺术形式日益多样。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相融的部分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领域,甚至是可以诞生新思考的关键联结点。从学科建设逻辑来看,这与“新文科”主张的“学科融合”不谋而合。从我国艺术学研究发展历程来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此类研究方式业已出现并且获得了丰硕成果,更促使艺术学边缘界域转化为学科融合研究的主流阵地之一。

1 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融合”

1.1 学科建设逻辑上的不谋而合

“新文科”的建设逻辑是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融合”。世界学科发展经历了古典时代综合-近代分化-现代最终趋向综合的进化过程。近代时期具体学科分化独立,各领域研究快速、准确的进步,古典时期那种混元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被取代。但这种取向在长期运作后逐步显露其缺失之处:对特殊性的钻研,使得对共性规律的掌握逐步单薄,以至于难以发觉各学科连接点或者交融部分的新问题。在此背景下,现代科学的建设发展趋势向综合性转变,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成为新理论的萌发之处。相关论文、著作涌现,对传播此类学科建设基本概念以及方法、提供核心信息和知识结构,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依此兴发的大量研究成果不仅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同样关涉人文社会学科。

例如艺术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美国学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进行此类研究时,对所处学科交叉位置纠缠不清的混沌特征有感,曾做过一个非常精妙的比喻,庞大的学科金字塔被人们建造,虽然越向顶端越显锋利,但其基础规则却越发含混,尤其是当更多交叉学科被提出后,金字塔的底部为了包含进更多的种类而不断向四处扩散,展现出混沌的特征。就像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对层峦叠嶂的描绘,山峰清晰可辨,但山脚、山与山的交叉部分往往被描绘在“不可触摸的轻纱似的空白之中”①。人类也是逐步意识到这些问题,继而辩证地又回到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把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寻找本质、总结规律。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界关于艺术的跨学科研究业已发生。学者们将目光投向艺术与其他科学的交叉领域,产生大量学科交叉研究,例如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人类学、艺术文化学等等。相关著作丰富,例如,1987 年出版的滕守尧著作《艺术社会学描述》,1982 年出版的金开诚著作《文艺心理学论稿》,1985 年出版的陆一帆著作《文艺心理学》,1990 年出版的杨春时著作《艺术文化学:超越的文化》,1996 年出版的丁亚平著作《20 世纪艺术文库·理论篇·艺术文化学》等等。

这些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著作丰富了艺术学的研究范围,为把握艺术的本质提供了更多角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发行的《20 世纪艺术边缘学科译丛》向我国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多个跨学科的艺术理论,主编张首映先生在总序中写道,该译丛选择研究的是“艺术与非艺术交合圆通”“横贯人文、社会、自然三大学科及其交叉学科”和“将艺术与人类文化融汇而成新的”艺术边缘学科。虽言之“边缘”,但对其未来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并对此项工作投以了巨大的研究热情:“有此强健体魄、高远眼界,艺术边缘学科自然会花枝招展、娑婆多姿,在艺术那丰厚而又辽阔的土壤上翩翩起舞。”②可见我国学者不仅进行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也已经对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跨学科建设产生了一定设想。

1.2 学科建设实践中的发展举措

推行学科融合建设可以弱化学科分界,在此基础上突出问题意识,将解决问题作为学术研究的目的。王学典在文章《所谓“新文科”?》中提到“为学术而学术”的时代已经走向终结,当下是学术研究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产生更紧密关系的“新时代”③。“新文科”建设旨在发展文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 年11 月初,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举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通过大量实例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举措进行了说明。中国人民大学的信息技术交叉应用平台建设(数字清史、数据法学、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大数据、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中国古代文化体验与实验中心等新文科主题实验室);清华大学以“战国竹简”“算表”为代表的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屡获重要奖项;华东师范大学设置“元化班”(国家拔尖计划2.0 基地,以文史哲大类培养、多学科导师、新形态教学模式运用创新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科交叉,共植“人才之树”)“思勉班”(探索“历史+”TSM 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时间”“空间”和“人”塑造现代历史学科的本位认知)“新闻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南京大学落实新时代“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推进的“熔炉工程”等等。

这类涉及学科融合、交叉研究的创新型举措案例为我们理解“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要义提供了最直观、有效的途径。会议对这些具体项目进行考察后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这一重要文件。并且整体规划了新文科建设的组织安排,强调推动研究范式转型,发展文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方面则是要推动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被更加广泛、有效地应用。

2 艺术学边缘界域转化为学科融合研究的主流阵地

2.1 首批“艺术类”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分析

“新文科”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并立,设有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教育部办公厅2021 年10 月28 日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2021〕31 号)④,全国共有1011 个项目获批。该文件强调“新文科项目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聚焦人才培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技术水平,加强理论研究和规划总结,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实现文科教育真改、实改、深改。”获批项目第十六大类为“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项目,全国共有64 项上榜。作为首批项目,可以说能反映出教育部目前对艺术学作为“新文科”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应该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具体内容之导向。

笔者以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第16 大类“艺术学领域新文科建设实践”项目为信息来源。需要说明的是,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项目以其他文科为研究主体,但亦有艺术学学科的参与,散落在剩余千余项目中(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共有22 大类)。艺术学下设5 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如果依照以上5 个一级学科来分类,可得这64 个项目中,基于设计学学科的最多,有近30 项,占了全数的近一半。另有戏剧与影视学11 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中有近一半是数字艺术研究项目。美术学学科4 项,音乐与舞蹈学学科7 项。艺术学理论区别于其他4个以特殊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的一级学科,所涉及约为14 项,其中包含美育导向的内容。此处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31 号)随文附件,以所涉及项目关键词为归纳标准。可作定性参考,具体数值未达精准。具体来看,设计学相关项目,关键词多集中在“艺工融合”“艺术与科学相融”“科艺融合”“跨界、交叉融合”,研究板块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是以学科融合促进艺术学学科内涵的提升,多关联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创新创业规划。

二是以学科融合解决与艺术学学科有关的实践问题,落地于具体产业,例如工业设计、时尚产业、非遗创新、城市建设等。

戏剧与影视学部分与设计学相似,尽管笔者将数字艺术研究项目归纳在这一部分,但事实情况上,数字艺术与设计学的交叉融合程度是相当大的。剩下的美术学以及音乐与舞蹈学学科项目相对较少,但类型与以上项目雷同。剩下的以研究艺术一般性规律的,基于艺术学理论的项目约为14 项。

2.2 “问题导向”下的艺术实践指导

艺术实践种类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每一个新领域的诞生都有可能伴随一个新兴的艺术实践形式产生。这些实践形式可能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也可能参差不齐。但本文认为,其中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问题导向”,这是应用型研究成立与发展的底层逻辑。应用理论利用跨学科视角解决具体艺术实践上的问题,是以“问题导向”为建立根本目的的学科研究。随着艺术实践类型的逐步增多,需要应用理论指导的实践场景也愈发增多。

这样的理论体系建设对内要求的是以融合其他学科来提升文科内涵,对外追求则是推动研究范式转型,从纸上谈兵到真刀实枪地解决问题。这与上一节我们分析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关键词所获得的结果一致。64 个首批上榜的具体项目既是研究热点,展现出当前形势下我们对“新文科”这一政策的理解;又是标准,可作为基本范围的框定,也给未来我们对“新文科”的认知提供突破的可能。

根据“新文科”战略构成的未来建设要求,其中心思想绝不是功能的分化,而必然是以强调问题导向来弱化对单一学科发展的偏好;通过机制整合、协同合作完成多元因素(来自多项学科研究成果)的联结,打破固有的学科壁垒,达到跨越学科的互动协作。我们可以看到“新文科”对艺术学的创新发展已经呈现出的影响,它使艺术学的研究发展双向获利:一是站在多元学科协作的基础上,艺术学学科能取得更丰富、系统的研究材料,或是糅合其他学科特有研究方法去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二是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有的观察方式与反馈系统参与到行业产业发展、国家重大项目研究之中,做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甚至是加入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之中。

3 结语

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领域,“新文科”对其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国家性决策从根本上推动和保障了艺术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的不断进化,艺术学科被封闭在一些艺术院校、艺术研究院所的时代,在真正意义上结束了。艺术学研究突出问题意识,推动研究范式转型,强调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功能。

进入21 世纪后,跨学科研究是对艺术学发展持续带来较大影响的研究方式。数字化、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都为艺术学研究打开新的观察视角。但“新文科”不是简单的“文科+新技术”,当下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结构早已沉浸在新技术的飞速更迭之中,一加一的模式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建立多领域的创新协同合作机制,促进具有实操性的学科融合研究发展,才能向那些“不可触摸的轻纱似的空白”之处挺进。直至完成学术领域的开创,健全新的学术共同体,用实践和方法上的突破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注释

①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走向艺术心理学[M].丁宁、陶东风、周小仪、张海明译.郑州:黄河出版社,1990.2.

② 张首映.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总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③ 王 学 典.所 谓“ 新 文 科”? [N].中 华 读 书报,2020-6-3(5).

④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1/202111/t20211110_578852.html,2021-10-28.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交叉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