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神话 培养文化自信

2023-05-31 09:32严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神话识字想象

“选一篇什么课文参赛呢?”这是我脑海中有关省赛课的回忆里最早的一个问题。选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参赛,与十年前我在美国公办小学教汉语的经历有关。那时候,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席卷全球,在中国文化课上,美国的小学生就问我:“老师,中国有超人、钢铁侠这样的超级英雄吗?”我回答:“有,几千年前就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有开天辟地的盘古、炼五色石补苍天的女娲、人小志气高的哪吒、劈山救母的沉香等超级英雄。”金发碧眼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回国后,我发现我们中国的学生也爱看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我也问他们:“你知道咱们中国的超级英雄吗?”学生回答:“老师,超级英雄都是外国的。”

当我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看到《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时,上面的那段回忆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选哪一篇课文参赛?我将书翻来翻去,目光最终停留在《羿射九日》上。当时,我有两个想法:第一,“教”与“赛”互相促进,教着哪个年级就“赛”哪个年级的课;第二,偏向虎山行—— 选一篇几乎没有在大赛里出现过的课文,从“零”开始,打磨出一节真正属于自己的课。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想通过这次赛课,真正学好中国神话故事教学,在中国孩子心里栽种下这颗“文化自信的种子”。

一、明确神话特点,做好学习铺垫

《羿射九日》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刚着手备课时,我和同事们就在讨论三个问题:神话是什么、神话教什么和神话怎么教。神话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中国文学大辞典》则将神话定义为:“民间文学体裁,是远古时代人类创造的反映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叙事作品。”而《辞海》对神话的阐释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对以上几种神话的定义进行梳理,再结合《羿射九日》这篇课文,我们分析出神话文本的几个典型特点:故事情节神奇、人物形象崇高、故事主题震撼。

神话中极富夸张与自由的神奇情节使得神话对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羿”在故事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是世界末日之时拯救人类的英雄人物。其实,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英勇无畏的盘古,开辟天地;善良的嫦娥不惧奸人,泪奔月宫;人小志气高的哪吒,惩处恶霸。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很容易激发儿童的敬仰之情。羿终结了人间苦难,沉香劈山救母,精卫衔微木填沧海,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这些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以壮阔的叙事、宏大的主题带给儿童深入心灵的震撼,能够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塑造儿童的文化价值观。

故事情节神奇、人物形象崇高、故事主题震撼是《羿射九日》作为神话类文本最鲜明的文体特点,我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应当把握好、运用好、凸显好神话课文的这三个特点,实现神话阅读教学价值的同时,也为学生之后的神话学习之路做好铺垫。

二、抓住神奇之处,激发学习兴趣

神话故事的最大特点就是“神奇”,这也是学生爱神话的主要原因。教神话,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发现神奇”“想象神奇”“感悟神奇”。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神话独有的“神奇感”而教,带着浓浓的“神话味”,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羿射九日》由世界之初的神奇景象,到十日炙烤的惨绝人寰,再到羿射九日的壮烈与震撼,最后呈现新世界的焕然一新。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震撼与浪漫的色彩,其中的神奇元素俯拾即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抓住这些神奇的“珠子”,串成一条指向阅读与审美的“项链”,给予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和文学审美的熏陶。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在教学导入部分,我以“故事也是有年纪的”“爷爷的爷爷……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为引子,隐喻中国神话故事历史悠久,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继而,我让学生通过猜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方法激活幼儿时代的神话记忆,唤起学生学习《羿射九日》的心理图式,激发学生学习神话的心理期待。《羿射九日》的第1自然段用最平实、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世界之初的绚丽奇景,我通过一个主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神奇”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品悟神树、神日、神车。学生很自然地构建出一幅神奇瑰丽的画卷,渐渐走进神奇的远古时代,感受神话故事情节的神奇,感悟神话世界的神秘与浪漫。

几次试教后,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神奇”与“好奇”如影随形,相辅相成。学生们一边感受着神奇,一边也因为好奇,将学习的神奇之旅引向更深、更远处——“老师,扶桑这么神奇,那古代有没有专门讲这棵大树的故事?”“老师,扶桑到底是什么样子?要是那时候有相机拍下来就好了。”“我画一棵我想象的扶桑树给你看。”……我惊讶地发现《羿射九日》第1自然段的教学价值并不止于此,顺着学生的“好奇心”查阅资料,顺势拓展:我带领学生走进古书《海内十洲记》,在祖先的文字典籍中追溯先民对“扶桑”的记载和想象;我还带领学生收看考古新闻,跟着新闻走进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国宝级文物“一号青铜神树”。就这样,我很自然地把学生对神话故事的想象引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既让学生认识到“神话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让学生自主感悟到“原来神话亦是事实”—— 神话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民族文化,早已融入历代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民族文明发展之中。

古书《海內十洲记》和四川三星堆文物青铜神树的拓展,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把神话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引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想象、朗读和感悟让学生在“神话与现实”之间穿梭,先离开现实,走进神话的想象世界,再从神话重返生活,欣赏民族文化之美。这一连串的发现、感悟、认识、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加深了对神话的认识与想象,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学生心中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亲密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悄然而生。

三、用神话教汉字,提升教学效率

在神话中,一切都弥散着神奇的光芒。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起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且将之引导进入神话那神奇的环境与情节中去?斯霞老师认为随文识字的思想精髓是借助阅读丰满识字意蕴,通过识字加深阅读体验。我觉得,低年级即使是识字教学,也能意蕴丰富,体现汉字文化的神奇。

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一个“炙”字启发学生的想象,而后由一个“火”字串起故事中与火有关的汉字(烤、焦、蒸、熔、炎)。学生在故事之中,既识得“火”字之變与汉字之美,又悟得故事情节之奇和神话之美。

生:(读)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师:“炙烤”是什么感觉?

生:热的感觉。

师:有多热呢?来看一个字。(出示:小篆字体的“炙”)

师:看字形,猜“炙”是什么意思。

生:肉在火上烤。

师:对,什么感觉?

生:烫得不得了。

师:那十个太阳炙烤是什么感觉?你再读一读。

生:(读)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师:世界变成怎样的了?文中藏着好多与火有关的字,谁有火眼金睛找一找?

生:“烤”“熔”都是火字旁。“焦”和“蒸”都是四点底。

师:请用这些字组词,感受一下这些字的“火力”。

生:烤肉、熔化、蒸发、烧焦。

师:说到和火有关的字,课文中还有一个更厉害的。看看谁能猜出来—— 火上加火。

生:“炎”热的“炎”。

师:带着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课文,看看世界变成怎样了。

此处的教学既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随文识字的特点,又关注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根据汉字字理识字,由一个“火”字的变化和组合,从识记一个字,走向识记一组字,甚至一类字。许多字字形相关,许多字字义相连,学生在高效识字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感悟中华汉字的造字之美。由词入句、由句入段,最后在句与段的朗读中深化对词语的理解,实现了对句段的感悟,对故事环境和情节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窦桂梅老师曾说,阅读教学要实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上完《羿射九日》这一课,我想我向着这“三个超越”迈出了一小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神话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值得我今后开展更丰富和更有深度的探讨。发现神话的价值,发挥神话传文明、育审美、促阅读的作用,只是神话之于儿童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意义。我想,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从神话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在不断地回望、想象与探索中,充满勇气地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这一颗基于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需要教师在儿童的心中种下。

而回看我自己这一路走来,从执教《羿射九日》一路赛课,到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赛课获得特等奖,我深深感到,人生经历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一路我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绝不是一张证书能够表达的。感谢所有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老师们。我想说:小语不小,向前辈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儿童学习,行与思间且看风景。※

严璐,江苏省第22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比特等奖获得者,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严璐老师曾获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大赛特等奖、扬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扬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创办的“抓马剧场”实践课程获扬州市“双减”优秀案例一等奖。2010年和2013年,她由国家汉办选派赴美国公立小学任教两年。

猜你喜欢
神话识字想象
东方神话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识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识字儿歌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