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玲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对教育乱象的勘正,对促进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减少校外培训促使校内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也侧面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在此之前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的主要课程,在新政策下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形式等方面做出较大改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各个层面和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探讨。如何让学生从校外培训机构的“可口零食”中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正餐”中,且实现减轻学生课后负担呢?显然,建立高效的教学秩序,丰富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作用
“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能规范教育行业的乱象、减少社会矛盾,从教育本质来说,更在倒逼校内教育乃至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对现实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的冲击,也是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仅从小学教学方面来说,“双减”政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双减”政策的出台,勘正了教育主阵地,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焦虑心理和校外培训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教育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让家长对校外培训有了盲目的追赶心,重复教学、拔高教学等形式导致了学生不是在校内“吃不饱”,而是“随便吃点”,去校外“吃零食”。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評价无法通过作业或者提问来反映,很多“神奇”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作业马马虎虎,考试却很不错。长此以往,教师的授课也较为被动,并且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师资从校内转入校外也形成了必然,这也导致了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质量的下降。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打破了这一恶性循环,通过“减”校外培训来勘正教育主阵地,提升了校内教学活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减轻了学生家庭在校外培训方面的经济负担。这一政策促使学校必须认真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喜欢校内教育,家长认同校内教育。
第二,“双减”政策的出台,勘正了教学主要形式。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中,大量的作业巩固以及考试排名等,让学生丧失童年快乐,活在应试教育中,不利于素质教育及创新思想的培养。“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在课后作业以及成绩评价方面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有效教育的保障。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方面实施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从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的难度水平、数量和形式方面实施分层设计,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回归课堂
1.教学关系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讲授、板书,学生听课、课后作业巩固,是较多见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已不符合学生学习和接受的客观规律,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情绪。“双减”政策的推行,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转变教学关系势在必行。从传统的教师演“主角”、学生演“配角”转变为教师当“导演”、学生演“主角”。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且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善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这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悯农》这首古诗词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观看真实的农民耕种、除草、收获等视频教学资料,想象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勤俭节约、不浪费的思想认识。学生依靠自主思考获取的结论,对于改善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较强的思想引导作用。比如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剩菜、剩饭现象后,会想到农民伯伯的艰辛,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而减少或杜绝剩饭剩菜现象,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
2.沟通方式的转变
落实“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沟通与交流活动时,教师需以平等身份对待学生,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原因,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当语文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粗心大意、作业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首先倾听学生原因,切忌盲目批评和指责,避免学生无法将真实原因向教师进行详细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真实学习想法,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使学生认识到日常学习态度不良和行为习惯不良可能对其今后发展带来的巨大隐患,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改变不良习惯,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促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性
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寻求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兴趣。第一,情境式教学法的使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十分有效。例如,在学习《忆江南》《望洞庭》《独坐敬亭山》这三首诗文时,教师一边朗诵,一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播放与这些诗句所对应的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对诗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听还可以看,更利于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第二,提问引导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铁路修到拉萨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课后作业的简洁高效性
“双减”政策对低年级不允许留书面作业、高年级要减少书面作业的要求,使得传统的题海巩固方式不再适用。为此,对于小学语文科目的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应以阅读以及预习下一篇课文为主。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应该要求对好词好句进行勾画和摘抄;预习则是对次日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带着问题去预习十分重要。以低年级口语练习作业内容为例,可以要求学生以对家长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开展,通过视频打卡的形式提交线上作业。对于高年级而言,关于景物写作类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公园,使学生将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进行记录,逐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可起到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作用。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学方式创新
1.健全教学评价内容
除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外,还需要对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学习动力、学生自主思想的运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比如将学生日常线上作业打卡数量和质量、纸质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及正确率、学生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的数量和频次等作为教学评价内容。这样既可以从中看到学生实际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看到教师教学方法是否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2.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了学校对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实施考试测评外,还需要充分尊重和突出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对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情况、黑板板书工整性、作业评语针对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打分。同时学生还可向教师提出学习需求方面的建议,比如增加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内容作为阅读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喜爱的话题作为写作主题等,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创新改革。
结束语
“双减”政策是教育改革系列文件中十分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这也说明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作为基础课程的小学语文课程,应该迅速做出转变。在教育观念上,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促使师生沟通更加顺畅。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方面出发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可以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婉霖.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新课程,2021(35):60.
[2]韩悦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与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方法[J].新课程,2021(35):215.
[3]周红霞.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70):49-51.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