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提出了借鉴“自然母语学习法”将小学英语教学置身在真实的或创设的语境中进行,让小学生在“母语式”的英语语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从而有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让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标准自然母语学习法学习语境
英语的学习对于了解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英语本身与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就使得小学生学习英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少“母语式”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当前英语教学和小学生英语学习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着力营造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在母语般的环境学英语、讲英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为学生真正地学会英语、使用英语打下基础。
一、当前小学传统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一)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教育需求
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学校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存在“为考试而教学”的现象。为了提高分数,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语言与生活实际,更加注重学生的答题能力,往往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学好英语。很多人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又缺少母语般的英语学习环节,习得的英语只是“中国式英语”,这种英语学习模式是与国际化的英语教学背道而驰的。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努力创设英语母语的教学情境,在生活中教学,在教学中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忽视了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教育,教师没有创造有效的多样化的学习语境,也没有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接受英语知识,以考试为导向,也很难真正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或者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英语教学要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更多地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反馈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师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的学习途径,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三)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语言习惯的养成与自身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小学英语教学自然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一個量的逐渐积累和质变的过程。但有些教师只想粗暴地提升学生成绩,只重视刷题考试,正是由于这种枯燥的机械操练,使得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消磨殆尽,也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
(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课堂中,学生才应该是绝对的主角、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但如今,有些教师不能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基于双向性、多向性对话主动学习,而是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单向传递、孤独地记忆知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苹果的交流还是一个苹果,而一个思想的交流却是二种思想的碰撞。如果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将会极大地束缚学习主体的发展。
二、“自然母语学习法”的内涵和特性
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D.Krashen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自然母语学习法”的代表性理论。“自然母语学习法”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同,它不是逐字逐句讲解词汇句子,而是借鉴了婴儿学习语言的经验,让学习者在母语般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身临其境般的教学讲解和形象生动的教学工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小开始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让母语学习如影随形,让学习者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营造一种放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焦躁和畏惧心理。
(一)“自然母语学习法”的教学特点分析和运用
自然母语学习法在对待外语与母语的问题上,相比直接法和翻译法都有所突破,对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然母语学习法的关键是可理解地输入:一是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要习得新的语言,需要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必须是自然的,可理解的。二是尽可能保证输入的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输入的语言材料对于学习者越感兴趣,关联度越高,对语言的习得则越有利,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相反,不可理解的输入越多,则会造成学习者的混乱,难以理解语言材料,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不同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所差别,但共同点都是能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方式学会自己的母语。采用自然母语学习法的教学,就是顺应这种规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这种语言。一是创造语言习得环境。用“自然母语学习法”学习英语,就是让学生按照母语的学习过程,常常浸泡在英语的自然环境之中,在这过程中自然习得。二是不急于纠正错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在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教师都不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错误纠正上。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应当抱有理解和耐心,一个令学生放松的学习环境,应当是不会为怕犯错而担心的轻松氛围,“自然”之意也正在于此,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自然,也应是教学环境的自然。
(二)“自然母语学习法”的教学实践分析和运用
小学生对于语言的认知还处于架构建立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第二语言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接触英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区别,也能让学生对这两种语言有更好的认知。所以,在小学教学期间通过“自然母语学习法”授课,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言器官配合上还没能成形,包括舌、唇、齿等的相互配合还在磨合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进行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语言不同的发音体验。通过这种体验,着力将小学生的发音器官培养成适应英语发音的器官体系。其次,小学生对于汉语的认知和表达习惯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体系,这时候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更大程度上保留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语感,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具有标准性,接近于真正的欧美国家发音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应当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小学生的需求为起点,塑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然母语学习法是一种潜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教师用英语,学生用母语或者英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学生不用在乎语言的形式、语言的语法,关注的是语言交流活动的本身,教师则要尽可能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通过听、读和理解语言信息来实现,把意义和交际置于语言学习的核心地位。
三、如何借鉴“自然母语学习法”创设语境学英语
小学生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育的重点就是要把英语学习放在其兴趣点上。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教学的成效。教师作为孩子们学习英语道路上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要采用一系列方式方法,努力创造母语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方面,在研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注意选用具有正确育人导向的,真实、完整、多样的英语素材和教学资源,如与教材单元主题情境相匹配的英语绘本、短剧、时文等学习材料。另一方面在给孩子们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参与到这些情境中去,进行语言运用能力训练。
(一)在“故事”中学习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故事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讓学生们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中,学习英语自然事半功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讲述英语,带领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牛津英语4B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为例,在Leadin环节后,教师先播放故事视频,给学生创设全面的视听感受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提升学习热情,之后在讲故事《丑小鸭》的过程中,将日常的一些英语知识或常识穿插其中,以图片的形式给学生整理思维导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记忆,而且由于是穿插式教学、故事式教学,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以动画片、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教学导学,在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的同时,以听故事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意识。
(二)在“情境”中练习
英语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注重语言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着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有感愿意投入其中。另一方面着力选用活泼有趣的知识,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好的情境加好的引导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促使学生更深一步的学习。以牛津英语5A Unit 2 Going to school的教学为例,在Free talking环节,教师可以说It is windy and rainy today.I come to school by car.I live far from school.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对于“如何来学校”这一话题,则非常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对这个话题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已经调动起来,老师适时说出自己来学校的情形,并在后面的教学环节,搭建相应的语言框架,教授相应的重点词组,以“需要”带动语言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以学生的自身兴趣带动学习,可以有效地夯实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相互沟通交流中探索语言的运用范围,熟悉语言运用中约定俗成的规律。
(三)在“游戏”中拓展
游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将英语教学融入“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实现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目的,是小学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游戏是小学生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怎样将“英语教学”的枯燥和“游戏”的有趣结合起来,是每一个小学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解决好这二者关系的关键就在于,要通过游戏拉近师与生、教与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运用知识的同时,还能从心底中油然产生一种学习兴趣。TPR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在“游戏”中互动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能为孩子们所接受。在英语低年级阶段里,在字母教学中,教师根据26个字母的形态特征自编舞蹈进行教学,孩子们具有很大的积极性,合着音乐就和老师跳起26个字母舞蹈来,很形象地记忆也是很形象地模仿;进行身体部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说英文单词(nose,face,mouth,ear,eye,head,leg,arm等),学生迅速指出相应的部位,也可以带着学生跟着视频做身体部位操,从而全方位地加深对于单词的具体认知。或者在高年级阶段,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词组(carry heavy bags,cross the street等)教师也可以采用TPR来进行教学。
(四)在“生活”中运用
教育离不开生活,必须关注生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对学生的爱和包容,和学生相互交融,彼此理解,将教师自身的思想、理念慢慢渗透到教学中,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最终促进学生吸收“可理解输入”的最大化。教师要懂得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寓意深刻的资源,通过这些特殊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际价值与广泛用途,加深对英语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在“双减和五项管理”背景下,我们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以牛津英语5A Unit6 Family life为例,此单元的keywords是房间的具体说法(living room,bedroom,kitchen,bathroom),此单元的语法是现在进行时的表达,在教授完之后我们可以布置一张调查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放学回家之后,观察父母及家庭成员各自在哪些房间,正在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观察和体验到“身边的英语”。此外,教师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英语融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英语的习惯,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可以把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拿来到课堂上去分享。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在分享与被分享的合作学习中得以成长,从而做到英语教学与运用更好地结合。
结语
传统教育形式中,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刻板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自然母语学习法”注重学习情境的创建,建立课堂所学和学生生活关联,避免了简单、机械式地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在能动的学习中,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参考文献:
[1]毛浩然,刘艳芹,林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拐点、难点与奇点[J].教育评论,2022(5):2430.
[2]李平.谈少儿英语学习的“自然母语法”[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116-118.
[3]林聆.让故事教学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催化剂——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0(83):81-82.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