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仕阳 周柱
摘要:“单元一体化”要求知识的整合性和单元之间的关联性。让教学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在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便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语文这一科目的知识是非常密集且有层次性的,如果教学出现重复或缺失,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而且容易出現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空白和衔接不当。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单元一体化教学为基础,在教学方法的帮助下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力量。
关键词:单元一体化语文课堂建构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还要为学生打好“地基”,引导学生“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画好框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单元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属于自己的力量。
一、教师创新课堂设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能引起学生一系列良好的学习反应,还能让知识从教材中的文字符号变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新颖且灵活的课堂设计能够把“目标确定-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接收-转化利用-目标达成”这一流程顺利地实施下来。教师把课堂内容变换整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原本独立的知识“牵手”走入学生的学习天地。教师创新课堂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调动起课堂氛围,还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传承。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把原本的单元内容重新组合,把关联度较大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比如把识字(二)里的“大小多少”和课文3里的《大还是小》放在一堂课里进行教学,在学生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就立刻进行课文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迅速掌握书本知识,也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上课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学习课文《小小的船》《雪地里的小画家》《小蜗牛》进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教师把上述内容整合成一个单元帮助学生把原本打散的知识重新组合,为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助力。教师要在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之后进行复盘,并和学生一起检测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教师和教师之间还要商讨教学内容,比如是否能把《青蛙写诗》和《雨点儿》放在一个单元中进行学习。教师要不断地优化知识内容、变换教学形式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结合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本书里有多篇课文,课文和课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可以把有衔接关系的课文放在一起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比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雨点儿》和《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些都是描写单个季节的课文,属于同一层次。所以,教师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和讲解,加强学生对季节的了解,引起学生对四季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不同季节积极探索的欲望,进而带着好奇心寻找季节的奥妙。
然后再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是前几篇课文的一个小概括,属于高一层次的内容,所以把它放在前几篇的后面学习,这样就可以把知识一层一层地往上递进,由点到面地学习知识为学生编织整体的网络结构图,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课堂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课堂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教授方法有关,和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关,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比赛竞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面的识字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在教授知识之后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随机课堂检验,教师提问字词的读法让学生进行抢答,累积分数最高的一组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构建完善教学模块,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是系统设计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通常以单元为教学单位运用单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块,让学生在每个模块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模块与教学模块之间既要独立发展又要有联系,独立是指每个模块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而联系是指知识是整体的并不是分裂的是要串联起来教给学生的。纵向上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横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层次,在横向与纵向的双重帮助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教师要把与教学目标相贴合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同一个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材料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中出现了许多的关于动物的课文,比如《寒号鸟》《小蝌蚪找妈妈》,并且在课文(一)中有以“有趣的动物”为题目的口语交际。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目标把每篇课文的小目标整合成一个大目标,让学生在了解动物种类的同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和了解,或者是对动物最感兴趣的地方。二年级上册中还出现了许多诗歌,比如《敕勒歌》《田家四季歌》等,教师就可以把分布在各个单元里的诗歌结合起来为学生集中上一堂课,教学目标可以定为“让学生了解诗歌、知道诗歌的由来并且能够自己创编简单的诗歌”。如此这样把教学模块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够让学生打通教材之间的联系通道,让学生的学习之路畅通无阻。
语文学习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情感,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时候也要“集中火力”,比如在学习关于国家情感的文章时,教师在学生学习本年级知识的时候帮助学生串联起其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二年级下册的《神州谣》。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会利用知识,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后检测,及时地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教师可以专门组织一个模块叫作“检测模块”,在这个模块里教师要把重点知识放在课上进行随机提问,不仅要进行提问还要创新形式,比如要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创编小故事或者是把学过的课文里的重点词汇拿出来进行口语交际,要让学生既能学又能用。除了“学习模块”和“检测模块”之外教师还可以建立“阅读模块”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在每单元的阅读环节中带领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涵养。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模块”中举办各类有趣活动如“阅读分享大会”“我来读名著”等,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学生一片自由的阅读天地。最后,教师要把每个模块整合成一个大模块,在大模块的引领下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把相同的主题组织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内容要连接成一个整体搬到教学的舞台上让知识在舞台上尽情“跳动”。教师在演绎知识的同时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所回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与知识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加强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吸收和利用,让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力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的知识素养。让学生带着优秀的文化知识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
例如,教师要确定一个主线内容并利用此主线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让知识脉络清晰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内容时,教师首先确定一个主题为“历史人物”,那么教师就要围绕这一主题由远到近地让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带领学生由点到面地进行探索。比如先让学生学习“神话人物”,那么教师就可以把《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放在一起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神话故事带到课堂上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做能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然后再学习“古代人物”,比如把《扁鹊治病》《王戎不取道旁李》和口语交际“讲讲历史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弘扬其中的奉献精神或者是治病救人等伟大精神,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精神内核,然后再与学生共同交流并找出历史人物之间的共同点,找出历史人物的功绩以及这些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动力,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再如确定主题为“观察”之后教师要紧紧抓住观察这两个字,在单元教学中要把“观察”贯穿整个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可以把豆荚作为学习工具带到教室中,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察豆荚里到底有几粒豆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习作“生活万花筒”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内容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大事件,然后让学生把观察的事情组合起来写一篇作文。从学生熟悉的主题展开教学能够迅速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时教师可以从“熟悉的人”这个主题出发先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在课文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最好的伙伴是谁?”“你和你最好的伙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你和最好的伙伴现在还有联系吗?”让学生把自己带入其中,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更好地理解课文,然后再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去不断探索。这种形式还能够让学生对下一次的主题学习有所期待,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有趣的想法,师生共同努力让语文这门学科“活”起来,在学习中贯穿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品德素养。
四、经常开展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利于课堂内容的创新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模块的整理,最主要的是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并对教学进度做出及时调整,在之后的学习中把学习的“火候”调到学生最适应的“温度”。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的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除了课堂内的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课前的预习也可以视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习惯对您说”时,教师可以把这一部分和第四单元的课文《少年中国说》结合起来讲解。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要单独拿出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作文内容。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的作文了解一遍并把其中的问题找出来,然后为学生分析,比如有的学生对“您”这个人物表现得太局限,那么教师就可以把有这些问题的同学和没有这一问题的同学放在一组,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又如在学习课文《鲸》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鲸的了解以及提前预习的感受,对于学生非常棒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加强自信心,对于学生略有偏差的理解教师要及时进行改正让学生沿着正确道路来学习课文。在学习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畅谈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表现自我并且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也就是让学生找一找同组的同学最喜欢的人物形象里的正能量事情,由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出语文教材编排的优势,并落实语文要素中“知识教学应用”的功能,教师在单元整体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在整合的教学内容中实现多思维发展。同时,可在单元比较阅读中深度构建人文认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動时,可以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发现阅读的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经验,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进行适当和及时的评价,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红楼春趣》这些关于四大名著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上一单元的结尾让学生把四大名著作为课外阅读书籍简单地进行阅读,了解课文所涉及名著的相关知识。比如可以了解一下《草船借箭》所涉及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一些人物知识,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那么在正式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比如学生认为《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风”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结语
单元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在课前要把知识体系化、单元化,在课堂上还要把内容串联起来。对于学生来说一体化教学让他们从单纯的听讲慢慢地转变为在听讲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转变的过程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跨过关键期之后教师和学生都会得到很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单元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它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跳脱试卷的束缚开阔视野、打开格局。
参考文献:
[1]俞颖东.先行·单元·课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J].颂雅风,2020(5):73-75.
[2]孙立农.小学语文课中的词语盘点教法初探——以我上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为例[J].课外语文(上),2018(4):67.
[3]袁永俊.小学语文课中的词语盘点教法初探——以我上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为例[J].亚太教育,2016(12):21.
责任编辑:赵潇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