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新方向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3-05-31 10:00逯春辉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融合出版课后服务

[摘要]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具体要求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文章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的调研、策划、开发课后服务产品的过程为例,分析“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探索课后服务产品的实践路径,以期对教育出版探索新的出版方向、更好地服务我国教育事业等有所借鉴。

[关键词]教育出版;课后服务;立德树人;融合出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课后服务质量,《意见》提出:“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充分认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及时扩充选题方向,独立开发了课后服务数字课程等一系列辅助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出版产品,在发挥出版公益精神、实现出版社会效益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研读政策,积极精准落实

(一)紧跟政策导向,抓住出版机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的主要出版方向为服务教科版教科书(小学科学,中学物理、信息技术、体育、英语等学科)的音像、电子、数字类产品。2021年7月,《意见》出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紧跟政策导向并精准落实政策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也深刻认识到课后服务领域的出版机遇与挑战,以及教育出版产业结构优化和业务模式升级的迫切性。

(二)充分调研存在问题

“双减”政策落地的一段时间内,课后服务在落实上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首先,学校、教师对“双减”政策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认知偏差。比如,学校课后服务意识不足、准备不足,导致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单一;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与个人休息时间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教师的积极性有待增强等。基于这些原因,很多学校的课后服务仍以传统的作业辅导为主,按学生兴趣规划、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主题课程鲜见,致使一些学生对课后服务的兴趣度不高[1]。其次,学校缺乏专业的课后服务教师和课后服务资源。“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部分学校课后服务教师为常规的任课教师,而如戏曲类、体育类、舞蹈类、爱国主义教育类等方面的师资和相关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导致课后服务开展的效果不够理想。最后,农村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开展难度更大。在农村地区,师资、教学资源、场地等相对欠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只能局限于辅导学生的作业,在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明显力不从心。

(三)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依托规划产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评估出版团队的能力,全力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着力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当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已完成第一阶段课后服务产品的开发。这一阶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聚焦于党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科技创新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等主题,策划并出版了《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党史进课堂》《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国情与生态文明教育》《课后服务数字课程—科普教育》《课后服务数字课程—跟着书本去旅行》《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匠心手艺》等电子出版物形式的课后服务产品。其中,每一个课后服务产品中又划分为若干门课,具体到每一节课,是由教学案串联起的以整体介绍、学习目标、课程导入、视频播放、图文展现、问题互动、交流反思为线索的完整课程资源包。

二、坚守内容质量,开发高品质资源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中小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因此,有效支持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出版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出版需要更加强调内容质量,作为供课后服务使用的教育出版产品,在功能满足一线教学的基础上,其內容质量需要得到保证。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组建特级教师团队编写教学案

教学案是将一堂课串起来的脉络,其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在教育产品开发过程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邀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等单位的特级教师组建成编写团队,从样课的打磨到每一节课教学案的精益求精,每位作者都付出大量努力。另外,编辑则在严格遵守出版流程的前提下,把控每一节课教学案的内容、体量、逻辑,以保证教学案的内容质量。

(二)精挑细选视频资源

第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给不同学段的学生配备适宜这一学段的视频资源。以《课后服务数字课程—榜样人物》为例,这一电子出版物包括五门课,分别是最美孝心少年(小学低段)、最美孝心少年(小学中段)、最美孝心少年(小学高段)、感动中国人物、杰出人物。关于“最美孝心少年”系列人物的选择和划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基于以下方面考虑。从“孝”的角度来看,学生理应多学习、感受孝道,并将“孝”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心灵深处。但同时,调研发现,与学生年龄更接近的孝心少年事迹更容易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为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将“最美孝心少年”的人物事迹按年龄段划分到三门课程中。第二,对视频资源的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充分考虑了“适合学生看”和“学生爱看”的特点。比如,《课后服务数字课程—国情与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超级工程课程中的视频大都是运用航拍、水下摄影、逐格、移轴等拍摄手法,呈现震撼的视觉效果。同时,超级工程课程中的视频还有大量的三维动画,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实施过程展示得更简单、直观、形象。对此类视频资源,学生不仅爱看,还在感受国家科技进步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精设互动题目,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一堂课不论是常规的课程,还是课后服务课程,仅有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这也是教学互动的目的。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题目的设计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段特征的基础上,还考虑教学案与所搜集视频资源的关联性,视频中价值观的引导,学生是否愿意回答及可能怎样回答等问题(要提前预设好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由此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的互动题目,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编创队伍转型升级,构建教与学全新生态

(一)编创队伍转型升级

1.强化编辑的教育属性

以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开发的教育产品,不论是电子音像产品还是数字产品,更多地是偏向“提供资源”,即使是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教育产品,也是以“有專业的老师引导”或“有家长参与”为前提。而此次课后服务课程的独立开发,不论是教学案的编写、审改,或是视频资源的筛选,还是互动题目的设计,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编辑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编辑与作者携手共创课后服务课程既是在共同开发一种教育产品,也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授课模式、解决方案,既是在制订规则,也是在按所制订的规则操作执行。上述这些都需要编辑积极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素养才能够提供有效支撑。

2.编创队伍的转型

从媒介来看,不论有无课后服务这一出版机遇的出现,教育出版都已开始从纸质出版向融合出版的产品形态的转型[2]。产品形态转型的前提是人才的转型。教育出版单位在落实责任和履行使命的过程中,不管是打造优质品牌服务,还是研发优质课程产品,都离不开专业的编创队伍建设[3]。而教育出版从业者因长期在传统图书行业耕耘,在“守正”方面尤为突出,但在“创新”方面稍显不足。因此,如何将传统业态资源融合以服务新的教育业务,成功转型为一个“创新者”,是广大教育出版从业者亟须解决的难题[4]。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近几年的出版工作为例,其所开发的产品涉及的资源类型除视频以外,还包括电子文稿、课件、图片(图片库)、动画、音频等。在多媒体内容的开发上,电子音像编辑和数字编辑虽然相对纸媒编辑已经走在前列,但是在模型建构、程序的逻辑结构以及平台建设、客户端开发等方面的认知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笔者以此次课后服务课程的程序开发环节为例:前期,编辑需要向程序人员提出诉求,清晰描述产品的基本架构;中期,编辑要协调美术编辑与程序人员对接,配合程序人员进行小范围的测试并及时做出修改决策;后期,编辑对已经链接好资源的整套程序进行审核。在此环节中,编辑虽不直接进行程序的开发,但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参与,以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思、总结产品建构上的不足。

出版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从编辑的职业发展角度来说,编辑作为教育出版单位的核心力量,需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融合出版的能力和素养,在牢牢守住质量这条红线的同时,应逐步了解新媒体平台搭建、微信公众号运营、短视频传播、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紧跟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步伐。

(二)从课后服务入手,构建教与学全新生态

第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将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现状,开发符合学校现状、贴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充分考虑农村经济条件的课后服务产品,构建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特色模式。笔者以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小学为例,其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已经被多家官方媒体报道。非遗工坊的孩子检测了周边17个村庄的土质,尝试用本地泥土烧制陶瓷;创美工坊的孩子用九渡河的花草制作纯露,留住田野的味道;田园工坊的孩子学会了做豆腐、豆干……[5]这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后服务课程模式值得借鉴学习。第二,在完成编创队伍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将组建团队独立开发或与教育科技企业合作,加速课后服务平台的建设。其将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后服务课程串联起来,保留学生的学习记录、互动记录,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到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互动和分享,再到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协同互动,使课后服务课程成为沟通、成长、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的桥梁。

当前,各教育出版单位拥有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出版单位应把握机遇,充分领会我国教育事业新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使命,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加强课程开发和研究能力,加快融合出版转型,从而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中小学课后服务助力[6]。

四、结语

“双减”政策出台后,全国中小学都在积极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很多地区甚至已经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督导检查,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同时,包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内的多家教育出版单位的课后服务课程也在诸多校园内发挥积极作用。未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还将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意识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等主题课程产品。同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将积极开展平台建设,通过新建、合作引进等方式健全课后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教育资源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晓涵,杨凤林.“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C市三所小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2):114-118.

[2]陈灿.“双减”视域下教育出版单位业务转型升级路径探讨:以凤凰课后服务解决方案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5):30-32.

[3]刘黎黎.“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的使命与担当[J].传播与版权,2022(11):19-21.

[4]张竞艳.广东新华:“平台+服务”,开好服务教育“新局”[J].出版人,2022(06):80-83.

[5]赵婀娜,吴月.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小学 让山村少年有根有光有远方(教改一线·校长和学校的故事)[N].人民日报,2022-01-23.

[6]吴晓东.教育出版助力“双减”课后服务初探[J].出版参考,2022(03):5-7.

[作者简介]逯春辉(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编辑。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融合出版课后服务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务实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