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6-12-03 15:51徐东
出版广角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出版教育信息化

【摘要】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教育出版活动本质和价值的分析,并结合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学深刻变革,指出未来教育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一是研发新型教材,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二是转变成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教育服务商;三是从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转变。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出版;教育信息化;MOOC

【作者单位】徐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近几年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式,这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融合发展是我国乃至全球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传统出版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传统纸质出版的发展潜力已经接近上限,出版社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占领先机,必须顺应潮流、融合发展,勇于开拓新型运营模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定义,其范围已经延伸到包括互联网广告、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移动出版、电子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在线音乐、网络动漫等几乎所有数字内容产业,而这些领域现在基本都是由互联网公司主导,传统出版行业似乎处境尴尬。笔者认为,在这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出版业绝不能仅仅“被”合作,前进的方向盘依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未来的“大数据”时代,都改变不了出版的基本功能与本质属性,出版业也绝非媒体口中可以轻易“颠覆”的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社更要植根于已有资源,坚持自身的选择方向、评价标准以及精神追求,立足于做优质内容建设的维护者、评价者和引领者。只要坚持这样的理念,出版社就不会被数字化浪潮裹挟,我们才能在新时代中找到航行的灯塔。基于上述的理解与感受,本文重点谈谈对教育出版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教育出版的现状分析与价值思考

1.纸质教材教辅面临“天花板效应”

教育出版始终在我国出版业占据较大的权重比例,大多数出版社都拥有稳定的教材教辅市场,这也是出版社持续盈利的基础。然而,当前纸质教材出版尤其是高校教材出版面临“天花板效应”,这主要是由以下的原因造成:第一,传统的由教材科统一订购并发放教材的模式已转变为学生自主购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推荐教材,而是推荐教学参考书或网上资料,使教材成为非必需品,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购买纸质教材。第二,网购成为教材销售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络平台购买图书,这样就造成大量校园书店的退出。第三,学生购买二手书、复印书和盗版书的比例不断攀升,使教材的生命周期延长,同时,复印书、盗版书严重侵害了出版社的利益[1]。目前纸质教材教辅的增长已接近极限,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大多数从事教育出版的出版社已经逐步意识到在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中进行内容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教育信息化引发教学的深刻变革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及其相应的一系列推动政策,当前政府已基本建设完成覆盖整个学校教育系统的数字教育网络和终端。教育信息技术正在重构传统的教育要素和教学环境,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当前,已经产生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移动学习等,MOOC、微信课堂以及各种教育类APP、AR和VR等新生的教育载体和模式也正改变着我们教学内容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方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学习需求是多元的,既需要经典讲解内容,也需要教师点评、应用案例、自测练习、小组讨论、动画演示等。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人而异,是个性化的、动态的,未来学习者有将希望享受到个性化的服务[2]。

这些教育信息化引发的深刻变革,意味着不同教学内容的组织策划与媒体呈现,这对教育出版提出了新要求。相关研发者应积极探索新型教育网络平台与教材教辅的融合研发,深入研究知识服务与个性化、多样化的混合学习模式,开发相关教育产品,服务当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越来越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需求。

3.教育出版的价值思考

教育是“源”,出版是“流”,只有深刻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地提供教育出版服务;只有真正理解教育出版活动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思考其在互联网时代融合发展的路径。笔者认为,教育出版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出版的手段与形式,为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无论这个内容是以纸质呈现,还是在其他终端呈现,归根结底是要融入课程教学,为教学过程提供优质的内容信息、有效的载体和工具。所有的教育手段和载体,最终成果的评估都将体现在学习过程和成绩之中,即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出版活动对教育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材教辅的出版是教育改革实现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教改思路的落地和执行,其内容组织与研发促进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有助于课程教学的传承与发展;第二,教材本身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载体和工具,也是展示教学内容的媒体和学生学习的工具,有助于教学管理的实现;第三,教材编写过程本身就是锻炼教师队伍、提升其能力的过程,同时还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教学媒体与工具如何变化,教育出版的本质功能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随着技术效率的提升而更加凸显和丰富。

二、未来教育出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思考与畅想

结合上述教育改革和教育出版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教育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研发新型教材,即从纸质的二维平面内容向移动终端的富媒体内容展现转变,并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二是以现有网络教育平台为基础,从教育出版商转变成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教育服务商;三是从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转变,即从当前出版业态向未来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服务中心转型。

1.研发新型的数字教材

(1)对数字教材的理解

提到数字教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各种电子终端和阅读器等物理载体,而忽视数字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数字教材不应是任何物理意义上的“书”或“本”,也不仅是软硬件相结合的富媒体系统,它还代表一种方法或模式,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软件工具与移动终端,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数字化的内容资源与工具支持,满足现代教育对大规模个性化服务和跨时空共享的要求。

教材的学习是一个由教学设计者引导的按计划、有要求、受控制的过程,包含教学过程的特定环节或步骤,而教材是实施教学过程的工具和载体。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做出计划之中的反应,教师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判断、引导、调整等一系列处理,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材内容是通往教学目标的桥梁,而非真正的学习对象[3]。我们出版的教材内容只是作为教学媒体承载了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以练习、测试、评价、研讨为代表的教学过程无法从物理载体上体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借助新的技术手段研发能充分体现上述这些教育属性的新型教材,将是未来数字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2)MOOC带来的新型教材出版机会

自2012年起,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网络教育模式发展如火如荼,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产物,MOOC具有诸多变革性特征: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具备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将线下实体课堂的全部教学过程与活动在网上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性;能同时完成教学引导、效果评价等信息管理功能。这些变革性特征不仅改变了课程建设的方式和方向,而且正在重构课程与教材的关系与生态链,必将带来相关学科教材建设的变革,加速传统纸质教材向数字融合出版的升级。MOOC真正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课程建设延伸到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这也使得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传统教材无法适应课程带来的变化。从教材思维主导转变为课程思维主导,是教材变革的核心,课程与教材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MOOC元素将更多地运用到教材策划中,将会涌现更多适合MOOC背景的研发策略与教材形态,教材出版将迎来多种形态的出版时代[3]。

2.网络教育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网络数字教育平台是出版社提供教育服务的重要载体。我国很多出版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完成从单一纸质教材服务模式向教学增值服务模式的转变。在前一阶段的出版社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中,教师已经养成在教学中使用出版社提供课程资源的习惯。当前,数字教育平台已经成为教材出版商配套销售的必需品[4]。在线学习的成效来自学习者的个体自觉程度、认知水平、学习目标等,所以,未来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与研究。

(1)基于学习者层面的分析研究

在传统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兴趣偏好、学习状态以及在线学习过程中这些条件的改变,并没有反映在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上。未来的平台将通过学习过程信息的记录、传输、分析,实现对学习者情况的准确把握,并随着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情境的变化而调整。

(2)资源建设层面的设计研发

未来教育平台需要了解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情境的感知和大数据的捕捉技术,构建基于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使资源可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这对资源内容的设计、认知负荷的处理、学习途径的选择以及支撑的学习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3)学习支持服务的智能嵌入

学习支持服务的发展趋势将从传统的对学习过程的支持到对教材、教师的直接支持,再到对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的支持,甚至发展到对包括助学贷款等可能的间接支持。未来在线学习将能发现人与在线资源的沟通障碍,并提出个性、及时、精确的支持。

(4)反馈评价的融入设计

反馈评价是检验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步骤。在线学习需要反馈评价的全过程介入,通过不断反馈评价,促进其理论的调整和实践的深入,并利用反馈数据进行改善,不断完善在线学习环境建设,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5]。

3.从教育出版商向知识服务中心发展

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教育活动的全样本、全过程数据,改变了以往教育测量、考试评估、教育实验等抽样样本、截面数据的本质,可以全面地反映事实,描述动态的发展。未来这些数据将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面向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创新的服务。

(1)知识服务的发展方向

①个性化:按照用户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内容和系统,让用户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信息。②专业化:当需求指向特定的学科专业时,用户相同的知识需求就形成专业化知识的特定群,这时的知识服务将按照专业领域的方法来实施服务。③高智化: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目标为驱动的服务,是对信息资源深层次智能化开发的信息服务。④知识增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工具,使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创造。

(2)知识服务的研发流程

①信息采集:采集用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信息,建立专项数据库。②分析和整合:专家对收集的相关需求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分析等加工,形成结构化的有用信息。③知识化:专家以有用信息为基础,结合其专业知识和已有经验,将成点状分布的信息节点整合成可应用的系统专业知识。④知识应用:专家根据用户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产品,即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新。⑤服务反馈:机构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产品功能,以提高服务效率[6]。

(3)知识服务的技术路径

在数据采集阶段,传统出版社的存量资源是知识服务的数据基础,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等技术使信息数据进入语义标引库。在知识标引阶段,对特定出版领域的规模数据进行知识体系性的语义标引后,通过相同或者相似维度的数据提取和汇总,进入数据计算环节。在云计算环节,通过HBase、 Hive、Tez、Storm、Kafka等计算组件,将离线计算、流式计算、内存计算等计算框架融合在一起,实现统一的数据调度和管控。在大数据服务阶段,通过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建模,综合采用共享、租赁、定制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用户所需的知识服务[7]。

(4)出版社的发展路径

第一,建立结构化内容的生产与管理平台。结构化的本质就是为文档建立一个描述框架,通过标识符使文档任一部分或元素都与其他部分保持关联,形成结构。XML结构化标引是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出版社的图书资源可以通过XML结构化转换,为实现知识服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建立知识服务运营平台,发现商业模式。尽管知识服务在教育出版领域还处于畅想阶段,但实际上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出版社已经开始尝试可能的运营模式。有的将各种媒体的教学内容资源数字化、结构化并做元数据标注,做成关联的知识学习模块,用户进入系统后可以检索到经过设计的系统化内容;有的为机构定制研发实时更新的知识服务系统,按服务内容和服务期限收费;有的为个人服务,用户在网站上注册并付费便可接受为其提供的各种教学服务。

[1] 宗俊峰,庄红权. 塑造一流教育品牌 促进多元融合发展[J]. 科技与出版,2016(4).

[2]翁史烈,黄震,刘少雪. 面向21世纪的工程教育[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段学俭. “电子课本”研发如何走出死循环[EB/OL]. http://www.bookdao.com/article/60828/.

[4]王友富. MOOC背景下的教材形态与研发策略初探[J]. 中国编辑,2016(2).

[5]徐东. 关于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13(10).

[6]吴南中. 论在线学习范式的变迁:从自主学习到自适应学习[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

[7]吴向. 网络时代教育出版的发展方向[J]. 出版参考,2008(13).

[8]张新新. 融合发展的现状认知与路径思考——以传统出版单位为视角[J]. 科技与出版,2015(5).

猜你喜欢
教育出版数字出版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