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内容产品的策划与运营

2016-12-03 15:49赵晓芳彭文波
出版广角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生态圈

赵晓芳 彭文波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媒体内容产品逐渐依赖社交关系的引入。数字教育出版者需要具备产品思维,善于运用数字技术聚合优质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或学习服务。文章分析了内容产品设计机制、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和导航索引机制,从流通和运营的角度,提出了教育内容产品生态圈运营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内容产品;数字化阅读;学习场景;生态圈

【作者单位】赵晓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彭文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湖北数字出版产业品牌运营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5D132。

在传统出版时代,传播载体相对单一,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内容阅读的体验要求也比较低。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媒介种类和传播平台更加多元化,读者获取内容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富媒体环境下,用户的阅读体验越来越真实。从事数字化教育内容产品的策划与运营,我们不仅需要知道阅读对象的特点,了解他们希望获取的内容,还必须深刻理解产品背后的网络社交关系,满足新媒体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一、内容产品:从静态“读者”到动态社群“用户”

在互联网环境下,媒体内容产品逐渐依赖社交关系的引入,产品运营的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产品从“读者”到“用户”,不只是一个词的区别,其所关联的传媒生态圈也全然不同。

1. 典型的数字化教育内容产品

在教育行业,与互联网教育相关的内容产品层出不穷,教师研修、学生学习、家校互动和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域都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如表1所示。

2. 产品思维:从“读者”到“用户”的转变

优秀的内容产品首先致力于满足精准用户的精准需求。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读者”是一个假设并虚拟的对象,主要是由编辑部、书店或图书馆等根据内容定位需要而模拟出来的。在这种阅读环境下,“读者”“作者”“编者”各司其职,彼此保持着明显的距离和界限。在互联网阅读环境下,“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对内容产品运营机构而言,谁能为用户提供其所需的精准内容和使用体验,谁就将成为媒体产业价值链的主导者。

里约奥运会期间,“今日头条”实验室研发的AI机器人“张小明”通过对接奥组委的数据库信息,实时撰写新闻稿件,以跟电视直播几乎同时的速度发布稿件。无论这场比赛多么冷门和不重要,“张小明”可以任劳任怨地为每一场比赛报道,而这些是以往记者很难做到的。但事实上,读者对冷门场次的报道仍然有一定的阅读量,而新闻机器人可以弥补对这种长尾的新闻需求[1]。通过搭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生态,“今日头条”的流量直线上升,很多自媒体纷纷入驻“今日头条”。基于“今日头条”的海量流量和个性化推荐引擎,个性化的自媒体频繁曝光,迅速扩大自身影响力。

创新工场创始人、管理合伙人汪华认为,在移动互联时代,如果用引入互联网的做法来做媒体,对于新媒体或跟泛媒体相关的公司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像做产品一样做内容,用运营社区的态度去运营读者和作者,像做流量一样做发行[2]。 数字教育出版者同样要具备产品思维,善于运用数字技术聚合优质内容资源,把“读者”转化为“用户”,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阅读或学习服务。

3. 数字化学习场景的关键要素

“场景”本来是一个影视用语,指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动,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是通过人物行动来表现剧情的一个个特定过程[3]。从电影角度讲,正是不同的场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下是场景构建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1)具有黏性的教育行业精准用户。随着教育行业的数字化程度提升,垂直用户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例如,从学段理解上看,教育行业有基础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用户;从对象上看,教育行业用户有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等。产品经理首先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在产品上线伊始甚至产品策划阶段,就应该达成共识并制定标准。

(2)有优质体验的平台。受益于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和超链接等功能,海量的信息内容借助互联网以一种更易于快速获取和阅读的方式组织起来,避免出现字号过小、字体不清晰、页面混乱和广告堆砌等问题,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平台架构设计要充分融入大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提升用户体验。

(3)符合需求的内容聚合。充分的内容聚合可以在短期内提升被用户集中消费的可能性。内容聚合的常用方式有专题、话题、相关推荐和精选等。例如,豆瓣就是典型的按照社群(兴趣、图谱)来构建的媒体内容产品;知乎在早期也是按照社群(话题)来构建内容产品,后来加入了回答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背后的人的跟随机制。总之,内容聚合就是找到一个中心点,把多个单篇的内容组织聚合到一起,然后整体打包并推送给用户,由此放大整体内容的价值。

(4)软硬件相结合的深层阅读体验。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他们浏览网页的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读书的时间。比如,人们在阅读时很难保持注意力,更习惯于阅读短文,而不是完整的书籍。很多产品设计者更注重传统图书的电子化,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类似“电子书包”等概念的产品。但是,学习效果的达成仍然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产品设计者还亟须为用户提供由优质内容产品与硬件相结合而形成的深度阅读体验。

因此,在教育数字内容产品的策划与运营过程中,尤其是在用户某个生活环节中(即场景),数字教育出版者适时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以及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即产品),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同。

二、产品机制:从浅层“阅读”到深层“学习”思考

相比浅层次的互联网阅读,教育数字内容产品更强调深度阅读与交互。如何让浅层次“阅读”转化为深层次“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内容具备特定的调性、风格和用户识别度,让用户第一时间记住产品呢?

1. 内容平台产品的迭代机制

优秀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的内容更新时间快、平台版本迭代频率也很快。网易新媒体实验室负责人许秋里认为,每个编辑都是“内容产品经理”,他认为“内容产品经理”的素质具体包括:精通内容,略懂产品,懂设计,还知道前端是怎么回事;有出色的新闻触觉,还懂如何包装营销。要把媒体生产的“内容”变成“互联网产品”,这就要求变身“内容产品经理”的编辑们承担与产品经理一样的职责,即关注行业动态,挖掘用户需求,分析产品数据,跟进产品研发,协调分配资源。“内容”产品的核心依旧是信息,但在“内容产品经理”的视角中,呈现形式、包装设计、传播渠道和发布时机等元素也被考虑在内[4]。

比内容产品化更重要的是产品资产化。在产品迭代机制构建完成后,传统出版单位还需要考虑产品资产化的重要性。产品资产化的核心要义在于产权清晰,这样有利于媒体和资本的联合壮大。产品资产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为产品设立团队,起码是事业部制,最好是公司制;第二,引入外部投资,用外部投资的方式确定产品估值,并为以后的投资、买卖打下基础。很多传统出版单位尝试过内部创业,试图孵化一些项目,也推行了公司制,但在引入外部资本环节上,还需要更多尝试。

2. 内容产品的线上线下互动机制

在教育数字出版中,数字教育出版者除了要注重内容价值,还要注重借助相关平台,与其他学习者进行深度交流。评论和分享是两种最基本的媒体内容产品互动形式。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主流产品会用到的互动机制以及组件元素,如表2所示。

教育行业尤其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场景构建。在表2中,热门评论、最新评论都是常见的形态。观察优秀的教育互联网产品,我们会发现,这些产品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伴随有大量的线下教研活动、线下面对面交流与学习辅导活动。

3. 内容产品的导航索引机制

让用户快速准确地发现内容对教育数字内容产品非常重要。用户发现内容的途径有:推荐、分类和搜索。用户准确地发现内容取决于推荐算法的精妙、分类的合理性、专业化和搜索的精准度。当知识内容基数越来越大的时候,用户的访问行为很可能将不再是一种“我给你推送啥,你就消费啥”的被动行为,而更多会成为一种“我想自己来找我想要的东西”的主动行为。此时,产品设计者必须要在内容的组织方面,更多考虑如何更好迎合用户的这种主动访问行为。

在这方面,湖北武汉淘师湾教师研修网(http://www.51taoshi.com)便是很好的一个实例。淘师湾专注于教师研修内容产品的研发,在交互机制上,为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每学期淘师湾网站会提前通过学科QQ群以及网站向一线教师就课程主题发布调研,并将老师们反映的重难点问题纳入课程规划,基本实现与课堂教学同步。在产品的导航索引上,淘师湾网站通过分类、搜索导引、优先推荐机制和信息流等方式,给用户提供一条明确的路径和查询线索,可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三、生态圈构建:教育内容产品的流通与运营

优秀的教育内容产品还需要有高质量的运营配合,通过内容调性、产品特质、用户需求类型和访问习惯等明确产品的内容组织形式和内容流通机制。也就是说,优秀的教育内容产品需要用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去完成内容产品的内部流通和外部流通,打造内容产品生产与运营的良性生态圈。

1. 内容产品内部流通:生产与审核

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数字教育出版者尤其要抓住教育行业用户的特点,吸引他们在某种形式的网络空间内持续产生互动和内容,从而产出符合社区定位和发展目标的互动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价值。对于内容型互联网产品来说,内容产生的方式主要分为: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其中,UGC主要有两层组织关系:一层是用户,即内容贡献者;一层是平台,充当内容运营者和内容审核者的角色。PGC从根本上对内容制造者进行了筛选,即它首先保证了内容的“优质”。OGC则是以职业为前提,其创作内容属于职务行为,以OGC为代表的网站,其内容均由内部自行创造和从外部购入版权。

无论是UGC、PGC还是OGC,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核心问题:(1)内容产品要满足的核心诉求是什么?(2)标准内容由哪些部分组成?(3)如何实施内容的版权保护?(4)如何提供更加便利化的创作工具?(5)如何构建激励机制?(6)如何对内容进行重构,以形成新的内容产品?数字教育出版者尤其是要做到第(6)点,才能与众不同,并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淘师湾研修网鼓励省教研员积极带动各市州区域教研员参与网络课程研发,构建PGC专业生产内容生产体系。比如,历史学科中,老师们普遍反映宋明理学课程难教,教研员在全省范围内挑选襄阳五中三名优秀青年教师用“示范课+点评+拓展”的形式,形成示范,为一线老师们的教学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同时,淘师湾研修网和各大出版社、教科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实施版权保护策略,对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在OGC职业生产内容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在内容生产与审核过程中,数字教育出版者要善于构建具有优质用户体验的学习场景。首先,数字教育出版者可以从一些很小、很碎的点开始进入,优化内容展示页,通过页面编排设计突出内容产品的策划;其次,要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维护手段,定期检查并剔除影响阅读的内容,例如,广告、超链接、视频、图片和弹出窗口等;再次,对精品的内容进行推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常规运营工作,既能够突出体现产品价值观,又能够鼓励贡献优质内容的用户。

2. 内容产品外部流通:分享与激励

在传统出版行业,我们往往会看到,大量的库存图书堆积在仓库中,很难再被用户找到或阅读。而用户获知图书信息的渠道,往往是图书简介、封面或用户口碑。数字化内容产品需要进一步冲破内容传播的藩篱,提高内容产品和用户的匹配度,其常见的做法有:通过产品机制、运营手段等鼓励用户自发地把一些优质内容分享到第三方平台;通过运营编辑挑选一部分优质内容,将其分享到第三方平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圈子好友看到这条消息后,感兴趣的话就会转发、评论或者点赞,由此,分享者可以收获反馈的红利价值。

总之,在教育内容产品生态圈中,知识内容始终应该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让人们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创造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数字教育出版者要通过内部运营与外部流通,让优质的内容形成更好的口碑,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打造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内容产品生态圈。

[1] 物理之友. AI机器人张小明[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829/n466493197.shtml,2016-08-29.

[2] samy. 如何在媒体内容型产品中做社交[EB/OL]. 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09324,2014-07-28.

[3] 吴声. 场景革命[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饭遥. 请不要叫我小编,我是神圣的内容产品经理[EB/OL]. http://36kr.com/p/220144.html, 2015-03-04.

猜你喜欢
生态圈
教育信息化2.0视野下学习生态圈的探索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水贝创新生态圈
平越 :做职场生态圈的串连者
医生集团激活医疗生态圈
互联互助构筑崭新金融生态圈
方正电子助印企成功自建生态圈
“中国创造”首开裸眼3D 超多维SuperD携梦工厂建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中国创业服务生态圈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