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碧君
摘 要:说理类语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初中英语说理类语篇研读应以探究论点、论据、论证与主题之间的关联为中轴展开,即从文眼中提炼主题以明确论点、从内容视角提炼论据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体系、剖析论证方法以深化主题理解和从语言视角深入主题探究,进而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
关键词:语篇研读;说理类语篇;初中英语;主题意义
语篇研读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教师语篇研读的水平决定了其教学设计的效果。教师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的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进而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实现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的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说理类语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其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论点是正确、鲜明提出作者观点主张的句子,通常是语篇的主题。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文章的内容(what),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文章的写作手法(how),一般有立论和驳论两类[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语篇知识”三级+中要求学生“理解说理类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结构特征、论证方法、基本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2]。说理类语篇往往就某个问题或某件事展开分析、评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中说理类语篇主要涉及评论(书评、影评)、演讲稿、报告、专栏文章等。相较于其他类型语篇,该类语篇的研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研读模式化,即“试图用一个固定模式来应对风格迥异的篇章”[3],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淡薄;二是研读碎片化,即孤立地解读说理类语篇的要素,未能围绕主题展开研读;三是研读片面化,即未能开展对语篇的多维解读,导致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下面以人教版教材的说理类语篇为例探讨具体的研读策略。
一、从文眼中提炼主题,明确论点
文眼是语篇的窗户,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词句[4]。说理类语篇的文眼通常隐含在标题和关键句中。因而,教师应从标题和关键句切入,提炼主题,推断作者所要主张、阐述的观点。
(一)多维解读标题,深度理解论点
标题通常是文本的灵魂,常含有高度凝练的关键词或意义指向鲜明的几个词,能准确表达文本的主旨大意[5]或统领文本的主题/文意[6]。因此,解读标题中的关键词是深度理解论点的关键点之一。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的 Section B 2b阅读语篇“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的是中美父母对孩子业余活动和课外学习的安排与看法,并指出了中美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以標题中的关键词relax统领全文,以“the common problem — a typical example — a mothers opinion — a doctors opinion”为结构。教师紧扣关键词relax进行多维研读,可以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题意义作铺垫。具体而言,教师应先解读relax的内涵,即其表层含义是have a rest,深层含义则是be calmer and less worried,然后围绕relax从who、why、how三方面展开解读,即who need relax(children、parents和the teacher)、why need relax(physical needs、emotional needs和law of nature)、how to relax(empty the mind、enjoy peace和be yourself)。
(二)识别关键句,获取论点
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或一些揭示主旨、概括内容或传情达意的关键句[7]。关键句或显性或隐性地指出文本的主题,是提取文本核心内容、体会文本蕴含的思想价值的关键。关键句通常位于首尾段或过渡段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语篇研读时有慧眼“识”关键句的能力。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教师在语篇研读时如能敏锐地“捕捉”到表明主题的关键句,即尾句“In English, we say that sharing a problem is like cutting it in half. So youre halfway to solving a problem just by talking to someone about it!”,进而将其与论点“If people have problems, they should talk to other people.”建立关联,就能很快提炼出语篇的主题“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二、从内容视角提炼论据,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体系
从内容视角解读语篇是指读者在明确语篇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语篇的具体内容、把握语篇的内容结构,提炼结构化知识,即分析语篇各部分的内容是如何围绕主题意义组织起来的[8]。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梳理语篇主线,厘清语篇的逻辑架构,整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点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即对语篇中的散点信息进行有序串联,使其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主题结构体系。说理类语篇是一种采取说理与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来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因而教师可以从厘清事实论据和提炼道理论据两个角度开展语篇研读,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体系。
(一)厘清事实论据
语篇主线对语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9]。说理类语篇都有论事说理的思维主线[10]。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说理类语篇的主线,以罗列事实论据。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的是Molly Brown写给Dr. Know的求助信和Dr. Know的回信。Molly Brown在信中以时间顺序详细列举了家规和校规,并以此作为细节信息支撑主题句“There are too many rules!”。教师只要按照地点和时间顺序罗列rules,就可以构建基于“There are too many rules!”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从而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语篇,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二)提炼道理论据
说理类语篇往往以理服人,常运用对比等论证方法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教师提炼道理论据便可厘清论据与主题间的关系。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刘宇的男孩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父母不同意。语篇中交织呈现刘宇和父母的不同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如能站在整体阅读的高度,从标题“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切入,围绕关键问题“Why does Liu Yu want to be a professional runner?”“Why dont his parents support his dream?”来梳理刘宇和父母的信息,并提炼、归纳人物的观点(如表1所示),便能厘清论据与主题间的关系。
三、剖析论证方法,深化主题理解
论证方法指的是通过论据来验证文章中心论点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联系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11]。说理类语篇通常通过举例、比喻、引用和对比等方式来展开论证。剖析论证方法、分析论据是如何支撑论点的,是把握说理类语篇的文体特征、深入理解说理类语篇主题意义的关键。
(一)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通过证明某个论点来增强中心论点的说服力。教师剖析举例如何凸显主题,才能更好地把握说理类语篇的行文逻辑。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的第二封信件为例进行具体阐述。第二封信件采用举例论证来论述孩子应当承担家务。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从举例论证入手,便能很快抓住语篇的行文逻辑“topic sentence — reasons — example — solution”。
(二)比喻論证
比喻论证能将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有助于增强说理类语篇的生动性与形象化,进而凸显主题。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的Section A 3a的两个小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两个小语篇分别为青少年Sad Thirteen的求助信和Robert Hunt的建议,涉及家庭矛盾与亲子沟通。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从比喻论证入手,便能发现“When they argue, its like a big, black cloud hanging over our home”形象地传递出父母吵架时紧张的家庭氛围与作者极其压抑的情绪,进而凸显主题“家人间沟通的重要性”。
(三)引用论证
引用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或俗语等对表达主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包含三个语篇,均以引用论证来传递三个人物的不同择友观。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从引用论证入手,便能发现第一个语篇中的名言“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形象地传递出观点“好朋友应该相同”,第二个语篇中的名言“My best friend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形象地传递出观点“好朋友间可以通过个性或爱好的互补来共同提高”,第三个语篇中的名言“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传递出观点“好朋友间不必在意个性或爱好等的异同,关键在于内在品质”。
(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可以使某种观点更为突出,起到凸显主题的作用。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讲述的是未来机器人的发展。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把握其中的对比论证“This was not possible 20 years ago, but computers and rockets also seemed impossible 100 years ago.”,便能领会作者通过对比想要传递的主题“We never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四、从语言视角深入主题探究
从语言视角解读语篇就是关注语篇中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句法特征和修辞特征等,分析它们是如何为呈现主题意义服务的[12]。从语言视角理解语篇,就是将语言学习和意义探究融于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一)阐释核心词汇
核心词汇是反映主题的关键词汇。因而,教师在语篇研读时应先发掘、读懂并领会语篇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核心词汇,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语篇隐含的深刻内涵。
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全一册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中的Section A 3a中介绍哥伦比亚时间观的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从主题句“Where Im from, were pretty relaxed about time.”切入,围绕紧扣全文主题的核心词relaxed去寻找表达时间概念的内容,如dont like to rush around、dont mind if people are a little late、its OK if you arrive a bit late等,便能很好地理解哥伦比亚的时间观是relaxed。
(二)分析句法特征
分析句法特征即分析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以及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等在语篇中的功能及其与主题的关系[13]。它对提炼主题意义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下面仍以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为例进行具体阐述。阅读语篇围绕不同人物对学生是否应上各种补习班的讨论展开。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从各个人物所使用的句法特征展开解读,便能很快理解人物的立场,如Linda Miller使用反问手法“Why dont they just let kids be kids?”和Dr. Alice使用让步状语从句“Although its normal to want successful children, it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have happy children.”来表明立场“相对于成功,孩子拥有健康快乐更重要”。
(三)赏析修辞手法
修辞手段是显著的语篇形式要素,它通过对语句的修饰、调整,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提高内容意义的表达效果[14]。说理类语篇常使用比喻、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单词、短语和句子层面来提升语篇主题意义的表达效果。
下面仍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4 Dont eat in class.中的Section B 2b阅读语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在语篇研读时,教师如能关注其中的重复手法“Rules, rules, rules! Its terrible!”,便能发现Molly Brown对规章制度的不满,这与她急于求助的心理和Dr. Know的建议相互照应,凸显了主题“家规和校规有助于孩子的成长,遵守规定是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
综上所述,说理类语篇研读应紧扣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以探究论点、论据、论证与主题之间的关联为中轴展开,即从文眼中提炼主题以明确论点、从内容视角提炼论据以构建基于主题的结构体系、剖析论证方法以深化主题理解、从语言视角深入主题探究,进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素养和思辨能力,助力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和思考者。
参考文献:
[1]朱刚,赵晔.初中语文议论文的研讀范式与优化路径[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12):24-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3]何锋.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探讨[J].英语学习,2017(3):55-58.
[4]王勇,丁薇薇.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21-26.
[5]戴军熔.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语篇解读的多元视角[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7-13.
[6]杨平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设计的“点”[J].教学与管理,2021(7):35-38.
[7]李香艳.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主线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1):18-22.
[8][12][13]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9]董金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教学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6):42-47.
[10]许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2):34-38.
[11]刘建伟.初中语文议论文的研读范式与优化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4(48):93-94.
[14]卞金华.基于语篇知识建构语篇主题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