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2023-05-31 08:34:17苏英乾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中学生教师

苏英乾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业方面成为重点讨论话题。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及生理方面也在不断发展,想法逐渐趋于成熟,考虑更加全面。该阶段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可控制阶段逐渐向不可控方向发展,产生一些不良行为,进而对学习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效的管理可以及时抑制学生日常学习中所产生的不良行为。其足以表明学校教学管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本文将从新形势背景下,基于当代高中学生的整体现状,探究高中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并有效分析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自身不足,为其提供可行性建议。与此同时,也为当代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对上述情况提供可行性解决措施。以便高效地进行学生管理,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班集体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教师;高中学生;学生管理

一、研究背景

(一)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一般而言,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三部分组成。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独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心发展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该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阶段,较为叛逆,性格方面也会出现些许偏差,或许会变得较为暴躁,遇到事情时较为急躁,很难冷静下来深入思考。因此,学生变得逐渐不可控化,并对异性产生好感与爱慕,逐渐出现早恋等现象。此时的学生变得较为敏感,可能会因为教师某一句话而多疑,也有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当评价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逐渐自我放弃。在学校中这些情况层出不穷,这一阶段的学生较为特殊,对于教师来讲学生变得越来越难管理。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高效解决上述所出现的情况,从而为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效措施。

(二)基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自身要求逐渐提高

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对以往学校的应试教育做出了相应改革建议。改变了在传统教育下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从机械学习中解脱了出来,进行更有意义的学习。其对学生各科的学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但是,据了解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应试教育,很难从机械学习中挣脱出来,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因此,这类学生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很难适应并做出改变,在日常学习方面也逐渐难以进行管理。本文将深入探析《高中新课程标准(2022)》下高中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为当代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个例,也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三)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存在极大影响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学生能否便于管理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如果教师自身严于律己,对学生严格要求,那么学生的管理工作将会顺利开展。但是,如果日常随意放纵学生,对学生缺乏管理,那么学生会逐渐变得难以管理。在日常学校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较近或者较远都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也许会因为教师的一些不当行为或一句批评逐渐否定自己的能力,在学习方面低迷,抑制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本文将着重侧重于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深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方面的因素,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且可行的管理措施。

二、现阶段高中部分现状与分析

(一)早恋现象频现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身心發展方面显著增强。这一阶段学生逐渐与异性接触较多,对异性产生好感。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很难将“友情” 与“爱情” 区分清楚。早恋,俗称青春期恋爱,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想法较为成熟。其主要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这种情况常出现于10岁至18岁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正在身处“早恋” 这一时期的学生来说“早恋” 是神秘的、美好的、期待的。学生早恋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的反映。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的原因如下:

1.学校因素

归咎于青春期异性的相互吸引,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在逐步成长,该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对异性有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此时学校未能及时洞察发现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情况,忽视了对这一阶段学生心理教育,学生逐步尝试着与异性接触。随着时间的久而久之,他们会逐渐增加接触交流的时长,相互产生好感。

2.家庭因素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的快速发展阶段。或许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家庭情况较为复杂,父母日常中的某种不当举动或言语会影响到孩子自身,会让孩子产生不良念想。但是,家长并没有及时发现这一情况,疏忽了对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教育。因此,可能会导致早恋情况的发生。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在青春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关注。此时,他们很容易被异性的关心所打动,陷入早恋。

3.社会因素

该阶段学生开始初步与社会有所接触,很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尝试欲较强,在大街上看到异性之间手牵手等一些暧昧举止,可能会尝试去与异性模仿。有时,学生也会在观看影视视频中被视频中的一些不良片段所诱导而受影响。久而久之学生逐渐沉浸在这些不良风气之中。以上均为学生产生早恋现象的本质性原因。

(二)课堂纪律难以维持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然而,随着现阶段学生身心方面的不断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当然,在日常教学中也会表现较为明显。一个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差异,并且其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够完全适应班级中所有学生的需求,会出现学习偏差等现象。因此,课堂纪律与教学效果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大打折扣。

1.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众多,教师很难去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任何细枝末节都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于众多学生来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很难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会因为课堂中学习的不适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进而影响课堂秩序。

2.学生的自律性欠缺

对于初高中生来讲,他们缺乏自制力,难以进行自我控制,很难主动、自觉地学习。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总是在父母与教师的监督和督促下完成,难以进行自主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维及行为方面有所欠缺,未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尽管他们明白是非对错,但也很难克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自觉而影响课堂秩序和纪律。

3.学生的心理方面影响

众所周知,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可能会因为家长的一句训斥,也可能会因为和同学相处不悦,又或者因为教师的一句评价,内心会产生自卑甚至自闭等情况。他们开始逐渐自我否定,自我孤立。这类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中甚至生活中出现一些不良举动,进而影响课堂纪律。

三、可行性相关管理措施

(一)早恋现象的解决路径

1.关注与了解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待学生的早恋情况不应该立刻上前制止,而是更多地关心和询问学生有关具体情况,告诫学生男生和女生的正常交往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应继续上升深度。如果有的学生很难把控,教师再及时提醒与制止。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阶段,如果教师直接上前制止,那么結果很可能会背道而驰。

2.引导与区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心理与生理发展较快,但是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爱,可能学生之间相处时间较长会将相互之间的友谊误认为是爱情。通常把握不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稍有偏差便将友谊误认为是爱情。此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异性关系的教育时,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恋爱的利与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明白早恋所带来的后果。

3.把握原则

让学生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自然” 与“适度” 两个原则。并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学生提前进行心理教育,要不定时与学生谈心,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早恋情况。

4.开展青春期教育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陷入早恋的原因之一。这种青春期的缺失很有可能会致使学生尝试早恋。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青春期性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性教育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也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青春期的科普展来开阔学生的心界,帮助他们揭开早恋的神

秘面纱[1]。

5.加强班风建设

面对班集体中出现的早恋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全班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讨论目前盛行的早恋问题。有时越不敢参与讨论,越容易增加早恋的神秘感。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或者其他班级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甚至演讲的形式发表有关自己对于早恋现象的见解。对于正面积极的观点及见解,教师应及时肯定赞同。对于负面的见解或观点,教师应侧面进行驳辩与纠正,改变学生对早恋的不良见解。教师应及早帮助学生分析出早恋的非现实性,从而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并纠正班风[2]。

(二)课堂纪律的有效维持

1.制定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该建立在教学中的课堂规则,在制定前,教师可与全班同学共同商议制定并征得大家的许可,课堂中严格执行实施。如果后期有学生触犯所制定的课堂规则,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学生会意识到在课堂中自己出现不良行为影响了课堂纪律会受到怎么样的惩处。学生便会克制自己的行为,不会影响课堂纪律。

2.教学活动多样

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中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影响课堂纪律,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课堂中所设置的教学活动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化地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并且,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完全吸引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进步。

3.做好课堂监控

在课堂中,有的学生还未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轻微的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间接提醒学生,学生便会意识到问题并加以改进。

4.培养自律品质

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较为成熟,他们能够明白是非对错,但很难做到自律。在学习方面尤为显著,他们总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催促下学习,很难自发自主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律性不仅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进步,也能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遏制。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保证了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5.尊重学生,言传身教,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不仅要多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成为学生所信赖的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要自尊自重,尊重学生,以一个言行文明、有礼教有素养的教师工作者形象,并以高尚的人格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学生才会对其心存敬畏。以师为镜,做正人君子,从而从德行上加以自律,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思想态度上自觉遵守课堂纪律[3]。

四、启示

教师应明确并设立班级的共同目标。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班集体来讲,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共同的目标,班级的学生才能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达到最终目标。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树立良好的班风。对于一个优秀班集体而言,良好的班风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举止。其可以净化学习环境,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管理能力水平,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应招纳更多年轻教师的加入,为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不仅要在学业方面帮助学生,促进学生进步,也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通过日常管理积累经验,以便于学生今后的日常管理[4]。

五、结束语

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较为特殊与复杂。因此,更加需要教育管理者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探究并积累经验,为高中阶段学生管理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措施,促进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敬民.中学生教育管理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 赵清鹏.加强高中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J].吉林教育, 2015,(18):16.

[3] 刘岚琇,黄胜.课堂秩序差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 2017,(4):60.

[4] 曹兆军.关于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100.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中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2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6:3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6:39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