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2023-05-31 22:06谢海林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谢海林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内涵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爱国主义教育也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现今高校学生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网络途径,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和实时交互性等特点,不仅缩短了思政辅导员与青年大学生的沟通距离,而且很好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引导的实效性,促进了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笔者在研究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焦作某高职院校为例,对现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学分析。笔者在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优化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拓展引导、做好传统课堂与网络思政的衔接三个方面,归纳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期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模式,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微思政;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

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现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主要阵地的高校,要充分运用微信等新式网络传播平台,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利用网络新技术创新和优化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与模式,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务必要在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拔节孕穗” 的关键时期,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借助网络新式传播平台,运用网络新技术,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使其乐于参与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逐步增强其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1]

一、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当今网络思政的主要载体,不仅贴近高校大学生的生活,而且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和实时交互性等特点,为高校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互动性、交流性、多样性,有着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等价值意蕴。

(一)是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现实要求

当代高校大学生以“00后” 為主,他们作为“网生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受互联网和新式传媒平台影响较重,有着较强的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文修养。他们具有适应性、自主性、激进性、群体性等显著特点,对各种爱国教育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并且具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同时也对权威充斥着质疑。但由于他们身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加之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不足,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不能客观、理性、准确地看待社会热点,容易出现不满情绪和做出过激行为。

微信公众平台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可以很好地吸收最新、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创新性地为高校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提供平台和媒介。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给予每位参与网络学习和互动的学生平等发声的机会和权利,并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尊重每位学生的各种需求,从而充分凸显了网络“去中心化” 的特质和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微信公众平台采用主题设置、交流讨论、实践应用等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个性化的定制教育形式来解决教育实效性下滑问题。遵循高校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逐步优化教育知识结构和参与模式,创新性地替代精准发达和规范化陈述的传统标准教育教学形式,极大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尊重大学生个性特点和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现实要求,也是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探索。[2]

(二)是创新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内在要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政作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形式,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转移的方向和阵地。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优化和创新了高校网络思政的方法和学生受教育的模式,随之在高校内部构建出全新的交往模式和教育理念。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便捷性、广域性、远程性等特点,极大拓宽了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形式政策课教育、德育活动感染教育等形式的工作场域,通过留言评论、主题板块、视频图像等形式拉近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距离,实现了知识结构创新和教育途径的无碍化传播,极大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媒介数字化和教育过程交互化。微信公众平台遵循爱国主义教育鲜明的时空限定性,借助信息实时、便捷的特质,运用丰富、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使时代意志和时代内涵具象化。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调查

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时空交互性等特点,将焦作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4万余名学生中随机抽样,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发放450份网络调查问卷,收回415份,回收率为92.2 %。其中,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88.9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笔者归纳出高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总体情况,从而结合微信公众平台和高校爱国主义发展特点深入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基本情况

本次抽选的学生专业涉及面较广,工科、理科、师范类专业均有涉及;男女生占比为41.5 %和58.5 %;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占比为2.5 %和80.25 %,调查问卷对象涉及面比较合理,问卷数据参考性和研究性较高。

(二)高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

首先,从调研数据中可以发现,被调研的400人中每天使用微信超1小时的人数为351人;关注政、经、文、体类和新闻资讯类公众号的人数占比为62.25 %;关注和阅读自己所在学校或学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人数为372人。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学生对于国家时政新闻和学校实时动态十分关注,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资讯获取十分频繁。这就要求高校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系统化的思政教育路径探索,加强对广大学生进行科学思政教育引导力度。

其次,从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56.75 %的學生有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关注、阅读发布的内容,从而获得最新校园动态和拓展自己的视野、促进自身的学习和成长的经历,但仍有35.75 %的学生是被动地去为朋友投票点赞或应老师要求关注、阅读、点赞、留言。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提升的诉求,但部分高校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引导作用,出现了错误引导学生或对微信公众平台不重视的情况。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通过网络平台阵地让全员皆可参与,利用最新思政理论发布、师生思想博文展示、舆论焦点引导等方式,全方位和全过程地进行育人管理,从而更好发挥微信公众平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和教育引导功能。

再次,从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81.75 %的学生会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回复或与之互动,并对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观点有较为理性的判断;89 %的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号除提供必要的服务外,还应对使用者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进行教育和引导。由此可以发现,高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现实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内容和形式,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优化创新微信公众平台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注重思想和舆论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提供必要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使用者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的教育引导。

最后,从问卷数据中可以看出,71.25 %的学生喜欢与历史文化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67.5 %的学生容易被有关国家、校园的优秀大学生榜样故事吸引;39 %的学生喜欢阅读辅导员或班主任发布的网络博文;92 %的学生喜欢视频动画、图文结合和互动游戏形式的内容;只有5 %的学生选择了纯文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现阶段,高校中有大量学生反映微信公众平台上学习内容资源不够丰富多样、知识过于碎片化导致无法深度消化吸收平台上的学习氛围不如传统教育形式浓厚等,影响了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数据显示,将近80 %的被调研大学生所在高校的微信公众号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语言生动活泼、紧随当前潮流、接地气;形式多样,采用多媒体方式,可看性较高;语言简洁明了,能吸引读者。但也有部分高校微信公众号内容教条主义太重、多长篇大论的文字内容;形式单一,多理论陈述,内容乏味;运营中宣传力度少、实践教学少等。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宣传引导力度增强、内容框架优化等方面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路径探索和优化。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措施

(一)动态优化微信公众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为高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内容为王” 是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学校应依托包括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公共平台和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度、全面挖掘思政工作资源,并通过建设独具特色的大信息网络平台和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拓展教育空间,充分发挥校园思政教育工作线上资源库的功能。

学校的微信公众网络平台既要从表现形式上加以创新,又要保持教育内容的优良性、深入性、时代感。高校通过微信公众网络平台,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四史” 知识、当代世界艺术精神、国际重大政治事件及学校历史事件等信息录入互联网共享资源库。高校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优化整合人文历史方面的影视作品、动漫视频等,将其制作成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影片、短音频等作品,定期发布在平台上,从而增强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力和读者黏性,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

(二)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教育功能的拓展引导

微信公众平台不仅能够很好地愉悦读者的阅读心态和丰富其认知层次,而且可以为有效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优秀的平台和场所。高校应充分运用线上育人手段,最大化发挥线上育人效能。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这一理念,关注和尊重广大青年学生的现实需要,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图片、短视频等方式来精心策划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优化教育模式,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感人事迹或制作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教育专题栏目,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科学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爱国主义活动中。结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创新性优化和传播爱国精神和恪尽职守等主流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吸引力和传播感染力。

高校教育工作应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运用提问互动、政治理论宣讲讨论等形式进行思政教育,以极大丰富网络媒体平台的教育功能,用交互性语言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传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平台,自身具有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教育工作者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多给学生创造想发声、敢发声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有效避免大学生真实情感流露的滞后性,增强大学生自身的愉悦感和群体的团结感,从而极大提升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使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思政教育的洗礼。[3]

四、结束语

高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新时代思政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意识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改变传统“灌输” 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构建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慧化教育模式,实现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搭建与其契合的网络平台,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 的有机结合。另外,高校应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利用线上线下互动式教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内心生成国家荣誉感,增强正确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    岑露晶.弹幕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66-70.

[2]    罗文英.互联网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决策探索(下),2021,(9):74-76.

[3]    刘艳.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249-251.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地方高校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路径创新问题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