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微思政”模式探析

2017-08-29 19:15张银花邱图雅日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张银花+邱图雅日拉

摘要:互联网既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也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微思政”的运行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民族地区高校;“微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01-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31亿,其中大学生和白领群体互联网使用率已接近100%。

互联网和新媒体已深入大学校园,既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提高其针对性与实效性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互联网,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电话、书信、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而言,运用互联网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如QQ、飞信、易信、微信、微博、论坛、空间、博客等。互联网和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方式多样、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也不同程度的会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使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和新媒体加大了教育难度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与法制观念等内容。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及使用更加便捷、快速和自由。随着新媒体使用率的上升,多样化的超量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校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他们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若是难以对信息进行正确辨别和选择,受媒体上以拜金、暴力等大量负面内容的影响,必然会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建构观念、塑造思想和影响行为方式的功能。当前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意识形态者在新媒体中不时出现,西方势力也在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输出其价值观念及其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视角和多样化的媒体信息内容也会使部分大学生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受到不良干扰,甚至会出现主流意识弱化、价值取向模糊、崇尚权利与金钱、追求享乐与刺激等不良思想。因此,如何始终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出现价值观混乱、道德法制意识弱化等不良现象,也是民族区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互联网和新媒体弱化了传统模式的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大都局限于课堂或固定场所,教师面对学生,按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教育,或是采取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党日活动、专题讲座、师生座谈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互联网和新媒体大量采用的是“互播”模式,强调“人人即媒体”,并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便捷的交流渠道、多样的交流形式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关注微博、微信等方式,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同时他们渴望表达自身观点,会积极参与到校内外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虽然是面对面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多数学生和教师之间仍会产生“距离感”,部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被动的,甚至是带有强迫性的。若个别教师是以高高在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便更加难以听到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若教师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难以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引导和教育。如何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灌输观念向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材施教式全新的方式方法发展是改革传统模式的关键问题。

(三)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大学生成为互联网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是源于他们对新事物的认同感和好奇心。当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喜欢用微博、微信、QQ群来表达诉求、发表评论、扩大交际圈的同时,目前以微博、微信为工具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为数较少。

在现代大学生中广泛普及互联网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更对其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新媒体的看法及应用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人还未树立利用校园网络新平台等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观念,甚至有些资深年长的教师因网络技术水平有限还并不习惯或适应于新媒体的运用。加快熟悉新媒体、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新媒体素养、有效运用新媒体,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解决新媒体时代困境的必由之路。

二、“互联网+”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微思政”优势及其运行方式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形态,提升创新力。针对高等院校而言,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微思政”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可行对策。“微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为媒介,通过细微、细腻、亲近的方法进行引导,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等产生影响,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效果。“微思政”的“微”,并非指“微小”,而是以更加细微、细腻、亲近、灵活的方式“走近学生,走进心声”;“微思政”的“思政”,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借助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正能量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微思政”从一元方式、一种路径拓展为多元方式、多种路径,更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使形式更加丰富,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民族地区高校具有“微思政”的教育优势。因为民族地区高校的专业学科方向多与民、农、牧、林、草、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若充分利用好民族地区、农村牧区、田野林间的实证信息,并结合民族学、农学、草学、林学等专业学科知识,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学习等方式进行细微亲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产生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感染力的教育效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除目前已建立内蒙古农业大学、共青团内蒙古农业大学委员会和各学院的微博、微信平台外,还建立了“小农女”等微信平台。“小农女”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内蒙古农业大学最新的通知公告和与农牧业实际相关的新闻报道,并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产生了非常好的教育引导效果。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组建“微思政”团队,搭建“微思政”平台,是民族地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树立互联网和新媒体理念,提升“微思政”能力,组建“微思政”团队

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法、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标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尽快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才能与学生保持一致的步伐,只有跟上新鲜事物的发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树立新媒体理念,提升熟练运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能力,这样既能充分感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又能使互动形式多样化,拉近师生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教师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会更具有说服力。如,在微信平台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发起对某些热点问题的网上讨论,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不同观点的同时,可以洞察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正向地分析和看待问题,及时疏导和化解大学生的不满情绪和偏激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于加强和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保障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应尽快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为主,并具有新媒体理念和“微思政”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这支团队以贴近大学生心理的方式,用鲜活的语言,通过网络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并交流心得,在看似平常而简单的互动中,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导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二)以多种互联网新媒体为载体,搭建“微思政”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以多种新媒体为载体,搭建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新媒体的“微思政”平台,并使这些平台真正成为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和答疑解惑、弘扬主旋律、正向引领的服务平台。如,定期传输最新的时事要闻或学科知识、就业信息等与大学生密切相关且有益于大学生发展的应用文章,开辟“微思政”的各类专题,建立“微思政”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微思政”教育活動,并结合评论、在线互动等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的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贯彻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网络世界,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与“入心”,还有利于利用新媒体平台上的爱心传递和爱心救助活动,在大学生中传递正能量。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2级行政管理汉二班的学生杨雁,于2015年1月13日被内蒙古医院血液科诊断为白血病,后于2015年1月22日转院到天津市血液病医院,经过两个阶段的治疗,她已经花去47万元的治疗费,后续治疗还需大量费用,而她的家庭已不堪重负。杨雁的治疗情况一直牵动着内蒙古农业大学众多师生的心,学校、学院及杨雁所在的班级通过腾讯视频、内蒙古晨网、呼和浩特新闻网、内蒙古农业大学官方网站、内蒙古农业大学贴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载体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师生发出募捐信息,呼吁大家献出一份爱,温暖一个家。热心网友的大量转发,也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女孩的病情,并陆续汇款帮助她交齐医疗费用。目前,杨雁同学病情稳定,已继续接受治疗,相信此次运用新媒体的爱心接力对今后在新媒体平台传递正能量有很好的启示。

(三)主动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创新“微思政”模式,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环境,改革传统方式,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创新网络“微思政”模式,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多维传播性,加大了政府和相关部门控制信息源的难度,也给大学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带来了难度。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还要加强监控,严防各种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和干扰。对各种网络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迅速做出反应,通过采用“微视频、在线互动、空间论坛”等教育模式,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组建“微思政”团队,搭建“微思政”平台,积极拓宽网络渠道,拓展多元空间,才能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邹慧霞,陈峻俊.民族地区青少年新媒体媒介素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东南传播,2012,(9).

[2]朱宏胜.“微思政”在预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

[3]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