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剑+陆阳+欧照凡
摘要:近年来,人与水之间的联系与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需要适时调整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最为火热的科学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研究分析了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现状、方向与任务,提出了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几点建议,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方案与模式。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173-02
一、专业教育现状
从上世纪初我国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工程的高等院校的建立,我国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体系在探索的道路中不断发展,专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2]:第一阶段,1952—1993年。在此期间,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主要以陆地水文专业为主,主要从事水利水电的工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和管理。第二阶段,1994—1997年。国家经济建设活动强度的日益增强,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三废”污染物,对我国的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应对日益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自身分布不均等问题的大环境下,教育以及有关部门开始将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开始制订和修改相关的教学内容。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教育部在1998年对全国现有专业进行了一次改革,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被正式更名,并且一直被沿用至今。同时,专业的学科体系出现了较大的扩展,如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与环境等方面丰富了学科专业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主要方向和任务
1.更新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普及,对教学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与传统教学的方式不同,信息技术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使得新式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是一种便捷型并且具有高信息量的教学方式。同时,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工作进行深度细化,信息采集和课件的制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处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而这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遥感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使得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角度来审视和了解知识点。因此,遥感信息技术实验课程的开展将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初步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处理事务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
2.教学工作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基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的培养方案。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与培养,也是教学任务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索实习创新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一系列校内或者校外活动,奖励优秀的课题成果,吸引学生更多的了解时间、参与实践。
三、建议
1.明确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对学科的认识与认知的集中体现,学科教学理念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知识、教学活动等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看法,因为对学科的看法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本学科而言,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纳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教学活动之中,是本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智能手段,已经融入到学习、社会生活之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先天不足。
在学科教学中,正确看待信息技术这一新兴教学手段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整体质量。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在新时代有效延伸,主要传统教学手段与新技术之间的磨合与对接,综合两种教学手段的长处与优点,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培养状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2.协调课程间的教学内容。目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课程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可能与其他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所重复。例如,水文统计等课程与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内容部分重复。同时,学生在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接触到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因此,对于教学课程的深化和改革,不仅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程度的了解和知识基础的穩固,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探索建设“研究型教学”。作为新时代的高等院校,应该采取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利用互联网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发挥引路人角色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安排教学进程,提升自由学习的空间,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与进度,结合教学基础条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科目;依据学生不同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布置配套的课程作业或结业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4.合理的成果编制与成绩评定。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专业实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的制图与实习报告的编写要保持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针对部分学生存在图件绘制、课程报告编写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秉持耐心教导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做图方法,提升成果编制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同时,要求学生对于平时的课程任务和专业任务严肃对待,严禁互相抄袭以及成果拷贝;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种技术的支持,以便学生能够高效的完成学科任务。对此,采取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传统评价手段和方式的不足或单一,细化成绩评价因子,拓展有效的评价手段;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将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表现出来。
5.教学任务的总结和完善。一方面,学生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可视化反馈,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的发展动向和欠缺之处,结合学生成绩结果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兴趣偏好,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深层次上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面对学生在教师评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和建议,时刻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方式;定期开展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深入学生的思想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乃至整个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宋松柏,康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3):68-73.
[2]王浩,严登华,贾仰文,等.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J].水科学进展,2010,21(4):479-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