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研究

2023-05-31 23:43:09税红玉
国际公关 2023年6期
关键词:农村

税红玉

摘要:社会交往方式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们交往方式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人们的生活形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研究,来探析蕴藏在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巴东县Y村的调查,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进行了一个分层研究。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现状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在老中青三个不同群体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由此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为处于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的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

社会交往方式是人们生活方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们社会交往方式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人们的生活形态,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到现在的社会形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现今的“熟人社会” 和以往的“熟人社会” 有所不同,农村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熟人社会” 也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通过了解农村熟人社会的交往方式来探析蕴藏在这种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现阶段,中国农村熟人社会已经不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熟人社会,它也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农村人口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他们的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村内,村外、县外甚至省外都有着他们的交往对象,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少,“熟人” 之间的交往也会随之淡化。而村民之间的交往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据此,对现阶段的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进行科学地分析,对构建新型和谐的现代社会交往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概念界定

农村是相对于“城市” 来说的一个称谓,是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居住的地方。在本文中主要是指巴东县的Y村。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主要是指在农村这个地域中处于熟人社会状态下的社会交往方式。

二、现状分析

一些学者指出,社会交往的关键要素是:沟通主体、客体、手段、形式、范围、目的等。这部分一方面从农村熟人社会的交往变迁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熟人社会的视角出发,从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角度,阐述农村社会交往方式在这三个群体中的差异。

(一)地缘化和血缘化对象逐渐转为业缘化对象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社会交往的对象是家庭成员等基于血缘关系的亲属,这样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稳定性。人们形成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小团体,陌生人很难参与[1]。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困难,这个小团体的其他成员就会互相帮助。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活动逐渐增加,农业生产、其他劳动农民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加,因为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商业关系在农村社会交往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些社会关系中,许多村民或村庄共同劳动是最常见的。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要么自发地出现,一起进城找工作,要么一个有头脑、有能力、有人脉的村民像个小经理或承包人一样,在城市承包工程后,组织村民一起工作。这样一个小团体的组织结构相对自由,很难确定成员和工作。这具有强大的流动性。哪里有工作,谁有时间,谁和工头关系好,就去哪里。此外,还有少数个体户在经营小店的过程中,建立了人際关系[2]。

(二)交友对象确定的目标化

在传统的交往过程中,情感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社会交往过程的特点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在交往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经济增长的时代,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呈现出功利化和商业化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交往对象时,更加注重这个交往对象是否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或者是给自己当前的生活带来即时的利益,呈现出很强的目标性特征[3]。

王某是一个个体户,常年在外。他是在改革开放后进城打工最早的一批人。他向调查者提到,现在的经济虽然是发达了,但是对于自小出生在农村的他来说现在生活也是实属不易,加上他已经在外打工数十年,再保持以前和别人进行交往的观念已经行不通。要想更好地生活,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就必须要学会看人,心里要有一杆秤。

上面这个例子,很典型地表明了王某的交往观念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交友对象的选择上,目的性逐渐变强。

(三)“熟人”仍占据重要地位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就需要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获得社会支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社会资源和情感资源。当村民在自己的生活或者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使用社会手段来进行克服,如向亲人等“熟人” 求助。通过笔者的调查,在现在的熟人社会中,当人们发生了矛盾或者是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仍然比较偏向找邻居和亲戚等“熟人” 调解。

不仅如此,从图1和图1可以看出,当生活在农村的人与身边的人发生矛盾或者纠纷时,无论从实际上看还是从他们采取措施的意愿来看,都比较倾向于寻找自己的熟人或者是自己的亲戚来协助调节,其次采取的措施是通过自己内部进行调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熟人” 在人们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人情” 因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群体性差异

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处的阶段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此,笔者对Y村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交往方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青年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这三组中,在与交往对象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休闲娱乐活动和串门聊天这两项所占的比重最大,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但是,分别来看,在青年组休闲娱乐活动和串门聊天频数为84和55,这两项活动所占的比重最大;在中年人组各个部分所占的比重比较平均,但是串门聊天所占的比重最大;在老年组中,除了休闲娱乐活动和串门聊天所占的比例较大外,一起做农活的比重也相对较大,这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限制,在老年人所处的那个年代,他们没有多余的活动,所以做农活成为了他们与人交往的一项主要内容。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作为熟人社会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处在农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他们的交往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青年人的交往方式以情感性导向为主,中年人的交往方式以工具性导向为主,老年人的交往方式以纯交流为主。

三、影响因素

在上文中,笔者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这一部分着重来阐述导致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来进行剖析。

(一)经济层面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家庭收入的增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三十年来,我们完成了西方国家百年的工业化道路。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逐渐开始。农村人重新获得了自由,人们不再只是被紧紧地拴在土地上,他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选择。由此,农村家庭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每个家庭的收入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富足起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如何生存下去,而是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由此,他们也不再仅仅只是追求物质的充盈,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从而也影响到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的方式。

朱某,男,农民。他在与笔者的交谈中提到,他之前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每天所操心的事情就是怎样赚更多的钱,根本无暇顾及和别人相处,要相处成什么样子。但是,自己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变得比较好了,有相对充沛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怎么和人相处,以及怎样更好的相处。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朱某在自己的家庭收入提高前后和人进行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个人家庭收入比较低的时候,无暇顾及与人相处的方式及效果,家庭收入得到提高之后,便开始转变观念,想到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更好地相处。

(二)社会层面

社会政策的实施(例如,农村扶贫政策、土地流转政策)。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国家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农村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自改革开放后,国家便开始颁布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支持农村的发展,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给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还是精准扶贫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农民更愿意与人进行沟通交流,且与人交往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交往范围、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交往观念都是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无论是从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来看,针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实施对交往方式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三)文化层面

第一,老一辈的观念和周围人的影响。农村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熟人社会。在传统农村,人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他们所接收到的信息只能是来自老一辈的观念和周边人所传达给他的信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老一辈的观念通过代代相传,观点和思想相对来说都比较固定,对人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熟人” 在他们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他们的交往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第二,从社交媒体上接收到的信息。现在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网络社会,网络已经不再仅仅是城市的象征,农村村民每人一部手机已经成为常态。网线已经进入到农村的家家户户,农村已进入到发达的网络社会,现在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现象就是当人们闲暇的时候拿上手机刷抖音、打微信视频[4]。通过这样的社交媒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接收到很多的信息。这些在社交媒体上接收的信息,也会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产生影响。

四、启示

(一)经济层面

合理运用熟人社会交往方式,将其运用到经济中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个人家庭收入的增加;农村和城市不同,城市中的每个人既可以成为独立的个体,也可以成为相互关聯的整体。但是农村却是利益息息相关的集体。农村的经济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把握住了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特性后,来利用这种熟人之间的交往,发展成更加强大的关系网。因为“熟人” 之间有着别人在短时间所不能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信任资本。“熟人” 之间彼此信任,共同承担利益风险,共同成立经济共同体,通过他们的团结协作,不仅促进个人家庭收入的增加,还可以拉动农村经济的全体发展。

(二)社会层面

一方面,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促进“熟人” 与“陌生人” 之间的交流。农村具有天然的优势条件,那就是农村相比较城市来说,人们更加愿意走出去与人进行交流,无论是邻居之间还是亲戚、工作伙伴之间,都愿意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我们可以紧抓住农村的这个优势,建议村委会或者是村民自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邀请村外的或者是不熟悉的人共同参加活动,这样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只是网络上的交流,在现实中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我国倡导依法治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所以相对来说,我国现在法律法规都相对比较健全和完善,但是法律也并不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总有一些角落的地方是法律无法涉及到的。针对“熟人” 的政策和法律便是如此,在很多人看来,“找熟人办事” 已经成了人们所默认的一条“捷径”,而这样做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会丧失一定的公平性,会使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完善有关于“熟人” 的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文化层面

选择性地吸收信息,摒弃糟粕观念;人们的交往方式会受到老一辈观念和社交媒体上接收到的信息的影响,但是,无论是老一辈的观念还是社交媒体上所接收到的信息,都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要学会辨别信息,选择性地进行吸收。要有自己的主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去接受所接触到的信息,对好的信息进行学习,糟粕的观念要学会摒弃,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与人进行交流与交往。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的研究,来探讨蕴藏在其背后的更加深刻的社会现象,从而为今后人们如何更好的进行交际,进而更好地顺应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0-56.

[2]    彭小川.电视媒介对农村社会交往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3]    李博强.“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社会交往方式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2.

[4]    吕永红.新型农村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安徽农业科学,2011.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今日新农村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9-01-21 09:30:04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8
新天新地新农村
草原歌声(2016年2期)2016-04-23 06:26:27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