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清林 熊小青
摘 要: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社会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凝练而成的精神成果。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代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深化宣传教育、拓展载体平台、完善保障机制,还要“文旅”结合、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从而更直接、更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时代;传承与弘扬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3)02-0007-08
收稿日期:2023-01-05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央苏区党的纪律建设研究(18JJD710013)
作者简介:冯清林, 男, 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研究;熊小青, 男,江西于都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乡村善治与社会发展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續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艰辛而辉煌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能够完成艰苦卓绝任务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过程中的精神塑造与精神展现,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本源,是新征程实现中国梦、开辟新的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并围绕如何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学术界、理论界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概念特征、生成逻辑、精髓要义、当代价值以及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路径方法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认识。在全面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要回望过往百年历程,进一步了解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梦想而英勇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独特的价值功能,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我们要眺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用党的革命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凝心聚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此,探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核心要义、时代价值,把握新时代赓续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路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
中国伟大的革命事业孕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革命精神,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引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事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一种意识范畴,即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及优良作风学风, 既有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又有其鲜明的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从自为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极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精神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首先要解决好“它是什么”的重大理论问题。
(一)爱国主义、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核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爱国主义、为国奉献的根本呈现。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信仰,它引导中国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困难。国家和民族要振兴发展,就要无数中国人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利益联系起来,为国无私奉献,甘于为国家牺牲一切。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藏着浓浓的爱国情怀,它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国家分裂、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奔走呼号、反抗斗争,革命先辈对祖国无比热爱的爱国情怀,以及“牺牲小我为大我”的献身精神,是中国革命创造奇迹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就指出:“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发扬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2]无数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锋榜样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具体的革命救国、建设立国、改革兴国、现代化强国,让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大步迈进,让如今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
(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本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本色。胡锦涛曾强调:“我们越是对外开放,越是国际竞争激烈,越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越是要把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坚持不懈艰苦奋斗、艰苦创业。”[3]141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国家重要事业的稳定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夺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27日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这样强调了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创业”: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4]习近平总书 记以大历史观表明我国当前处于改革纵深发展阶段,他深刻指出:“以数千年中国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5]但总书记同时也提出方法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新者胜。”[6]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创业征程中, 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引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创造了无数个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奇迹。以“北斗卫星导航”为例,从 1994 年“北斗一号”建设启动,到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全面完成,中国“北斗导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党的领导、 离不开“北斗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在此过程中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始终鼓舞中华民族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动力。
(三)对党忠诚、亲民爱民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血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血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使命、担当使命,不怕牺 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7]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体同源,对党忠诚、亲民爱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共同的核心价值遵循。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共产 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也是党章对广大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要求。天下善治,政在亲民。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不负人民、为民奉献、亲民爱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曾“约法三章”,坚持亲民爱民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 恒心。”[8]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无数艰险赤诚砥砺。百年创业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扎稳“人民至上”之根,知重负重、 攻坚克难, 创造了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
(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特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敢于亮剑、敢于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发展历史进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如此孕育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基于当前伟大斗争的需要,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7]这一重要论述,充分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骨气和底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斗争气概,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各种内外威胁和挑战,创造了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四个伟大飞跃。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为例,在这场较量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科学应对了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转危为安、浴火重生,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五)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主线
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穿“珠”红线,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丰富内涵的“集大成”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源泉。[9]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孕育产生于确立、坚守和践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历程。党的初心和使命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党的初心和使命,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践行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10]530革命战争时期为国家解放、民族獨立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巩固政权、摆脱落后而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起来而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条初心使命红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的精神财富,警醒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思想定力、战略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三个务必”,摆在首位的就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彰显了坚守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崇高追求,是贯穿党的百年历史的一条主线。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它以其开创性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不断开展新的伟大事业,开辟新的伟大征程,开拓新的伟大成就。在新长征路上,传承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于继续推进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增强我国伟大斗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蕴含着巨大的智慧、独特先进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和把握其时代价值,对于巩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同样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新发展阶段,我们要继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掘其重要的当代价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劲的精神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生生不息,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长征精神、苏区精神、 抗战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女排精神等一脉相承,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百年征程中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把“敢作敢当、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良品质融入新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并不断凝聚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的精神支持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推进我国自主创新、自主创业能力提供精神支持。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和平发展赤字不断出现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制度和道路优势,在综合国力竞争方面,要以不怕苦不怕难的态度集中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重攻克技术性难题。在我国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精神的指引,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团结一致、不畏艰辛,在崎岖不平的科研山峰上奋力攀登。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民族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占领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和经济创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 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11]48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勇于革命、勇于斗争、勇于创新、勇于攀登高峰的科学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继续发扬创新创业攀登高峰的精神,不断解决发展中“卡脖子”的问题,取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思想指引
中国革命精神为加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能够使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和斗争意志,有助于进行伟大斗争。[12]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是革命前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守报国强国的远大目标志向,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自发形成并不断被赋予新内容、增强新内涵。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凝聚民心、培育广大党员精神世界的价值支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全国全党中树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以其鲜明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和教化功能给广大党员补钙壮骨,在树立党的形象、凝聚党心、召唤民众、固本培元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一直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作为党一项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断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思想、组織、作风、学风、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基本范畴面临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经百年的淬炼、锻造和与时代的交融,在新征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危机挑战中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指引中国共产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 梦想。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3]10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斗争能力与革命追求,是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历史、切实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的精神武器,有利于积极引导广大人民参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要深化宣传教育、拓展载体平台、完善保障机制,要做大做强革命红色旅游文化事业和产业,共同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探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路径,把党和国家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一)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
新时代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坚持强化宣传教育,经常性在各个群体、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把传承好发扬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当成党史学习教育一以贯之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4]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必然要在当代社会深化宣传教育。
要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彻到全民教育的整个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成果,使中国人民尤其是时代新人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认同感,从而打下坚实的精神文明基础。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贯彻到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 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形成长期的教育机制,不断地提高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成效。
要着重利用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场合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在重大节日和关键时间节点,在重要场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综合运用书刊、电视台、互联网、板报、标语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积极开发和发布内容生动的文化产品, 创新表现形式,扩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范围,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二)拓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的载体平台
载体平台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新发展阶段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必须立足资源载体,深入挖掘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方开展过的各式革命斗争实践的红色资源,创新载体手段,切实把革命斗争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首先要多方位建设革命纪念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15]。参观历史、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面向未来,增强开拓新事业的胆量和动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充分发挥党的革命斗争史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作用,大力发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遗迹的教育熏陶作用,真正筑牢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之基。
第二,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斗争历史遗迹的线下教育作用。革命纪念馆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基地,具有强烈时代感,对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具有重要作用。革命纪念馆充分展示了先辈们艰苦创业的辉煌历史,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来引导人们不断前进,用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来激励和鼓舞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用革命先辈优秀的品质来培养一代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用革命先辈成功的经验来启迪一代代的共产党人。要以革命精神为主题,尽可能地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和史实资料,要让更多参观者走进革命纪念馆,亲身体会革命工程的艰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实现与前辈们的精神交流,使其陶冶情操,启迪思考。
第三,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学术与文艺创作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学术研究是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科学研究体系形成的必然要求。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点研究领域、方向为指引,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要充分利用各种科研力量,营造学术严谨的创新氛围,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地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规范化研究队伍,让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家组成团队,产出高水平成果,以提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领域的总体科研水平,努力培育出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方向。
第四,要发挥社会组织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由于独特的职能定位,使社会组织在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社会团体的力量,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推向社区、农村、企业等社会各个领域。要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利用革命文化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红色文化作品,包括红色影视节目、 红色书籍、红色戏剧、红色音乐、红色标语等红色产品。同时,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公众人物、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第五,要创新和拓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载体。在短视频、多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 顺应新媒体传播发展的大趋势, 充分利用好报刊、 广播、电视、互联网、书籍、标语、涂鸦、海报等各类媒体,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要不断拓展“四时”宣传教育渠道,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完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的保障机制
健全保障机制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保证,新时代必须以健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为重点,构建全方位的传承与发展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弘扬传承的组织协调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引领和统筹重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发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工程項目,提供各样平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格局。其次,完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革命遗迹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最具感染力的历史文化载体。要加强延安革命中心、中央红军出发纪念中心等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坚持做到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坚持以政府为领导,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方式,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革命遗迹的关系。最后,健全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挖掘、宣传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是强化传承工作的重要保证。鼓励高校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为研究方向,强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思政课” 教师、教育学教师中的专项培训,积极挖掘革命的内涵和嵌入路径,培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宣传的中坚力量,在有关纪念馆、教育基地等部门不断扩大相关人才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四)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径、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之一。只有吸纳更多游客来革命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才能让更多的人自觉自发接受 红色教育、了解并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要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新路径,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引进、开发项目,将红色文化与“农文旅”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并延长一系列红色产业链,不断完善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能积极有效地宣传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16]
红色旅游开发经营管理部门要将红色旅游地的特色文化和精神内涵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过程中,强化与红色旅游产业链的各发展环节的联系。一方面,要适当拓展红色旅游业的产业范围,增加旅游体验项目,塑造能为顾客带来独特体验和特殊纪念的旅游产品品牌,推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高质量的旅游文化产品。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并非仅局限于景区,还可以深入各个革命老区的村镇,充分挖掘各个村落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配套的红色旅游项目,培育一系列旅游产业链。比如于都县潭头村,充分利用于都长征文化、长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走访潭头村的影响力,既推出了“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打卡体验项目,又大力发展富硒特色农产品、推进乡村振兴,从而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来于都潭头村“寻初心、重走长征路”,进一步宣传了于都长征文化,弘扬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风俗民情,传承和发扬红色旅游地域文化, 将旅游地的红色革命精神信仰、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追求融入红色旅游的发展中,打造特色旅游产业,也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对旅游地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特色产品和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在旅游过程中举办一些与之有关的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比如红歌大组唱、革命斗争影视话剧表演等,将红色文化融入旅游活动并鼓励到访游客切身参与,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从而能够积极传承和发扬旅游地的红色文化,增加红色故地文化底蕴的体验感。
要加強红色旅游规划,完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基层政府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政策引领,在红色旅游规划、线路设计、组织活动等方面对红色旅游进行扶持帮助,完善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旅游地的吃、住、行、游、购和娱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完善,着力解决交通不便、信息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除外,还要加强“农工文旅”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各类产业的要素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同时,要在红色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景点设置等方面结合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构建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策略,既要符合游客对于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的向往,又要促进红色旅游景区及乡镇的经济发展,打造独具一格、特色鲜明的革命圣地旅游文化。
四、结语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不朽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超越时空、永不过时。回望百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斗争精神。纵观今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征程, 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务必要发扬爱国爱党爱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开拓前进、创造新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挖掘好、传承弘扬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他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 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17]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以具体的历史和现实命名,彰显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效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谱系的重要分支,是红色基因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厚的时代价值,遵循科学的弘扬路径,让其绽放出更为璀璨的光彩。同时,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老一辈的革命烈士为楷模,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接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坚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EB/OL].(2022-06-30)[2023-01-01].https://news.cctv.com/2022/06/30/ARTI1kX-fan2kIbuFiD3eLe76220630.shtml.
[3]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6.
[4] 习近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弘扬延安精神[EB/OL].(2022-12-15)[2023-01-01].http: //jhsjk.people.cn/article/32587860.
[5] 扩大共同利益实现机遇共享: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述评[EB/OL].(2019-01-21)[2023-01-01].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1/content_5359576.htm.
[6] 面向未来的纪念[N].中国青年报,2020-10-26(1).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8] 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2-08-05(1).
[9] 侯惠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源泉[J].思想教育研究,2020(9):51-56.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2] 赵丽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精髓要义与战略意义[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8-13.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 白清平,毋立根.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12):7-14.
[15] 习近平.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7(1).
[16] 李孟舜.发展红色旅游助推文化强国建设[EB/OL].(2020-11-26)[2023-01-01]. http://www.cssn.cn/mkszy/mkszy_pyxsd/202209/t20220913_5494384.shtml.
[17] 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N].人民日报,2021-09-01(1).
【责任编辑 王 萍】
Abstract: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a spiritual achievement condensed by a series of fine traditions and revolutionary styles formed by the CPC in the practice of leading the great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found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pochal value of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PC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als and convictions of communists. Therefor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PC in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expand the carrier platform, improve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combine “cultural tourism” to expand and strengthen the red tourism industry, so a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CPC more directly and effectively, and inject strong spiritual power in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Key words:CPCs revolutionary spirit; new era;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