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索

2023-05-30 07:17:32黄仁江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黄仁江

摘  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五大维度,其中不仅包含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经验方法,还涉及历史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具体要求,因此对高中历史课程起到了关键的统摄作用。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把握历史核心素养内涵,同时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来改变教学活动模式,以此帮助学生深刻感悟历史思想,并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其具有丰富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应该加以有效利用。对学生的唯物史观进行培养,可以使其以更加恰当的方式对社会进行评论,更加理性地对待社会事物;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超越时空限制,更具创新性;对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万物,在看待和评价社会的过程中更具长远眼光;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可以使其更加热爱祖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高中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万事万物,具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更愿意积极吸收知识,更愿意不断对自己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使自己以一个更加长远、客观、正确的方法来看待事物,从而更好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只有注重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才可以智育与德育并重,使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重要传递者的角色,应该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的沉闷。而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和多个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和充实教师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并促进其教学品质的提升。

(二)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指导精神

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激流涌现,核心素养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教学绘制了全新的改革蓝图,教师致力于将历史课程内容与核心素养各个要素整合,不但可以顺应新课改提出的指导精神,而且能践行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使学生的精神视域和成长空间得到拓展,从而持续提升高中历史执教水平,助推我国教育改革工程的整体落成。

(三)新课程改革针对历史学科提出的具体要求

新课改提倡以生为本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育重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应重视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外,还应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以重视,借助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为推动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构建及终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此外,新课改也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了重新界定,即高中历史学科需引导学生从全局视角出发,借助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人文价值加以了解,同时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加以梳理,推动自身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借此帮助学生构建同时代发展特征相符的价值观。

三、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素养不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赖传统理念和方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难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这也是影响学生品格塑造的主要原因。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动力不足,未能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导致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大,不了解学生想法和诉求,容易造成师生关系僵化等问题,在品格塑造中缺乏实效性。

(二)忽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个别教师受应试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学缺乏创新、过度依赖教材等问题,进而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枯燥。一些教师只是按照历史教材的知识顺序、知识结构口头讲解知识,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思考与思辨的意识,不能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甚至个别学生因为历史课堂的枯燥、无趣而心生他念,将历史课堂变成学习其他“主科”或是自身大脑“休息”的场所。上述现象的发生,对历史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无情的打击,又是學生的一种无声抗议,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因此,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学情、教学目标等,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模式创新活动,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历史知识的积累中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途径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抽象化的内容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事半功倍。尤其是很多历史知识与当今年代相距久远,难以激发学生情感,导致教学效率较低。运用特定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丰富、多元的情境下真切感知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思想感悟,有助于从情感意识角度出发实施品格塑造。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使之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独立的人格。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图片和视频等讲解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能够在体会历史发展脉搏的过程中开阔视野。相比教师的讲解而言,趣味化和多元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更有主动性。

(二)巧借多媒体技术,提高时空观念素养

“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对历史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联系,并能够通过年代尺、历史纪年、阶段特征、历史地图、历史时序等方式来解析事件发展规律,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历史教学中相对抽象的一部分内容。为此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多媒体技术优势,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历史时空变化,并能够从中发掘重要的事件线索,帮助学生有效解读历史文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例如教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黄河文明的起源,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地图的方式,为学生清晰地标记出黄河的位置,并按照朝代发展顺序,逐渐呈现出城市的扩张以及蔓延,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

(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爱国热情

家国情怀培养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要渗透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感受历史进程中涌现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纪律上受到约束,在道德上得到提高。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讲述历史故事、设计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家国情怀教育充分渗透历史教育。教师可组织多种德育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爱国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故事等,促进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实现学习方法和情感认知的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情感,培养强烈的爱国情感。比如在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搬到历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自觉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革命纪念馆的史实结合起来,将历史事件与人物联系起来,通过观看纪念馆的陈列和资料,让学生牢记历史,让家国情怀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使家国情怀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四)注重分析历史事件,强化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着力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不仅可以驱动学生批判质疑思维的进一步提升,还能对学生史料实证素质的完善发挥良好辅助作用。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主要是依托历史事件和相关资料事实,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解思维,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展开理性、客观、公正的分析、解读和评判,促使学生养成叙述历史、构建历史认知的核心能力。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时,应该注重引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策划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历史起源、因果、趋向的追溯和梳理,以期显著强化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具体教学操作上,教师应该基于自主学习理念为学生设计历史解释分析任务。比如针对教材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工具书和智能学习设备,让学生分组合作搜集和历史事件有关的纪实资料,教师可设置出示探究问题:该历史事件的起源是什么?哪项史实造成了最终的历史结果?该历史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学生在资料搜集和问题探讨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资料整理和历史事件解释成果,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向、意义影响概括为书面语言,最后对照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对自主分析和解读的内容进行纠错和补充,这样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解释能力以及客观评判的态度皆可得到切实完善。

(五)拓展课外活动,改善人文环境

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应当重视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将历史的学习进行延伸,突破课堂历史学习的局限性,构建出开放的历史课堂,从而有效地拓宽人文素養培育的途径和渠道。例如在进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部分知识教学之后,笔者就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调查或研究性学习等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梳理,学生在对社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不同地区经历悠久的历史沉淀之后,民俗和风气层面有哪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特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六)依托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

教师在开展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评价创新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创新教学评价与实践帮助学生深度挖掘自身的历史学习潜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完成历史知识教学之余,教师要结合学生历史学习(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等)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历史学习情感改善情况、史料收集与分析能力等展开及时、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历史学习与实践(史料搜集、分析及研究等)的具体情况。此类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纠正或完善自身在历史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能为提高历史“教”“学”效能提供保障。其次,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个性化评价,如采用激励式评价、赏识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与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效挖掘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能、改善历史学习情感及实践应用能力,为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高中生而言,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个优异的历史成绩,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人,以一个正确的方式去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从而更好地成长,全面发展。因此,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贾广远.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5):1-3.

[2]关丽静.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育路径[J]. 名师在线,2021(17):35-36.

[3]管威. 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07):67-68.

[4]张彩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 高考,2020(33):45.

[5]施文亮. 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素养培育的路径分析[J]. 内蒙古教育,2019(33):60-61.

[6]丁艳.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4):74-76.

[7]孙彦.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方式探寻[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9):70.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5: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途径研究综述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09:42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