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大语文教学魅力引导核心素养提升

2023-05-30 10:48:04卢戈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卢戈

摘  要:课堂教学是微型的大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将大语文教育的课外活动模式迁移到课堂上,在课堂上实施大语文教学,能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文活动实践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大语文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同时也在教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20世纪兴起的“大语文教育”强调“语文外延等于生活外延”,给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风。许多教师以大语文教育理念指导教学,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大语文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实行大语文教育教学,把课外的语文学习融汇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大语文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课内促课外,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作用,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课堂教学是“具体而微”的大语文教育教学活动

大语文教育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拓展,若教师单纯寄望于课外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可能会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发挥它的应有作用,那是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一大浪费,如此大语文教学顾此失彼。

课堂教学作为群体教育的一种模式,在“传道受业解惑”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师生通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教学活动,可以辩疑除惑、集思广益,在交流中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体教育的广泛性。

课外语文活动其实是宏观的课堂教学,只不过学生在其中角色是“既导且演”的主动者,学习地点从教室变成了生活舞台。而课堂教学活动则是大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类型,只不过模式“具体而微”。课外语文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把课堂当作语文学习活动的一个舞台,那么许多课外语文活动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演出,如讲故事,演讲、朗诵,戏剧表演,辩论,猜谜,对对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欲要课堂精彩,课外必下功夫,以课堂精彩引领课外活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就充分发挥了其功效。

在课堂上进行大语文教学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课堂教学搞“活动”,这是对课堂大语文教学活动的浅薄理解。真正的课堂大语文教学,应当是指教师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展现语文魅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大语文:以文化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贯穿大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大”字,目的在于以传统文化丰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积极思维,热爱本国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如教学《兰亭集序》,教师展示“天下第一行书”字帖,利用这个契机要求高一新生加强练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可以结合《兰亭集序》相关视频指出画面里的围棋对弈不符合围棋规则这一细节,引导学生注意细节之余传播了传统文化。

又如教学《杜鹃枝上杜鹃啼》这篇散文,为了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笔者以课文题目为谜面,请学生猜成语,意兴盎然的学生积极思考答出谜底“鸟语花香”。还可以结合作者用友人诗句作题目而不采用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杜鹃花落杜鹃啼”为题请学生辨析。经过思考,学生以谜语为例,说明了“杜鹃花落杜鹃啼”的“花落”而“啼”传达的是悲哀之情,与作者写此文时的心境不合,与“鸟语花香”所表达的欢快气氛也不和谐,不能恰当地构成谜语。解此一谜也解决了鉴赏的难点,可谓妙手偶得,不亦乐乎?

再如“联想与想象”作文课,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给学生展示了“音乐、绘画、诗歌”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读《渭城曲》听《阳关三叠》,闻琵琶声诵《琵琶行》;看《雪中芭蕉》畫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韵味,赏电脑动画试用古诗词匹配。这个教学过程色、声、境俱美,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全被唤醒,写作热情一触即发。接下来教师以《高山流水》曲配山水画,让学生听音看画写联想作文。学生文思才涌,大都在十分钟内完成了200~300字的片段美文,部分意犹未尽的学生还一气写出了八九百字的文章。写作之难,在大语文教学模式下灰飞烟散。

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不急于讲述课文,先让学生分组竞赛,讲述《水浒传》中至今还在使用的成语。此举既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又拓展了背景知识,锻炼了语文能力;接下来教师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用三四则对联来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这个设计让本节课出现了高潮,学生积极应对,妙对迭出,在对对联的过程中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通过对对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复习巩固了自己的对联常识。

以传统文化魅力贯穿课堂教学,以兴趣为引领促进学生从传统的学习被动者变为了主动者,使他们在切切实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语文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课堂大语文: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花更发

实施课堂大语文教学有时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灵光一闪”,如上文说的《杜鹃枝上杜鹃啼》一谜解题,就达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又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临时请不同姓氏的学生讲出自己姓氏中三位历史上名气最大、贡献最大的名人。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纷调动思维,说出自己姓氏心目中的名人,在师生共同评判中,全班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许多名人故事,拓宽了知识面。此时教师恰当地夸赞姓马的学生与马克思同姓,无限光荣,从而引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与无产阶级的贡献,顺利地导入了新课。课堂大语文教育教学更多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有意地去实施,只有加强引导,才有可能做到“有意栽花花更发”。

(一)课堂大语文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立德树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课堂大语文教学有效的必须遵循的前提。一次笔者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时,引用了学生周末所看电影《天龙八部》里的故事:男主角虚竹所练的“北冥神功”能吸入功力化为己用,这如同人们看书一样,吸收越多,能力越强,也许一时不会什么武功招数,但内功既强,功夫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点头称是。话锋一转,批评某些同学迷恋武侠言情小说时,笔者又用了《天龙八部》中的反面例子:星宿老怪丁春秋“吸星大法”与虚竹武功心法相似,但却被斥为邪恶,何故?只因吸了他人功力就会使人化为骷髅,害人匪浅。这与学生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看不恰当的书”何其相似?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进行引导,时效性强,道理又深入浅出,使迷恋武侠言情小说的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改变了学习的坏习惯。武侠书并非洪水猛兽,笔者进一步引用唐人元稹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来说明《天龙八部》中人物(李沧海、李秋水、巫行云):“我没看过《天龙八部》,也知道作者笔下李沧海、巫行云为正面形象、李秋水为反面形象”。学生表示惊奇,笔者就顺势给学生讲解元稹这首《离思》诗的含义,在学生钦佩的目光中又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风景、文化等,又以《红楼梦》的人物命名规则为例,在传授知识中进行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本节阅读课教师借电影《天龙八部》巧妙比方举例,使学生在知识、审美、读书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真正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

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课堂大语文在教育教学与传授知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道统一,岂不乐哉!

(二)课堂大语文教学要讲求系统性

学科课程的系统性要求我们减少大语文教育的随意性,增强其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强调语文活动的连贯性。比如在课堂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或者是每天一个成语故事,每天一句名言鉴赏,每天背诵一首诗词等,这类活动要持续进行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以上,效果才逐渐显示出来。课堂大语文教育的系统性还要求我们传授给学生以相关的系统知识。如对联讲述,在上《滕王阁序》时,笔者结合骈句常识专门另用课时讲述了对联知识,学生品味《滕王阁序》的佳词丽句之后也能对出优美的对联:“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滕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胜友如云”。对对联知识的深入掌握又能使学生在背诵上化难为简,举一反三。通过系统地传授有关对联、谜语知识,学生也逐渐学会了“内引外联”。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短期内就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长期积累。比如古诗词鉴赏一向是中学教学与高考的难点,而古诗词文化又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可急于事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针对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与课文知识相关的诗词,在拓展知识迁移能力的同时也为日后的诗词教学打下了基础。

(三)课堂大语文要讲求普及与提高结合

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重视普及与提高结合。仍以上文诗词背诵为例,在授课时,教师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阶段来安排学生搞一天背一首诗的活动,“一日一诗”从优秀诗词中选文,师生共背,其乐融融。为保证活动普及度,初始每节课笔者都要抽查数位学生背诵,表扬与激励相结合,学生“学而时习之”效率自然高。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课中多处引用师生共背的诗文,让教学过程成为“悠然心会,妙处与君共品”。讲修辞,讲谜语,讲对联,讲名言,讲成语,讲典故,往往从诗歌中顺手拈来,点铁成金。

课内外背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从读懂诗歌到喜欢诗歌,一步步地走向诗词的圣殿。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教学效果自然颇佳。当学生在诗词中学到了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领悟到“我见诗词多妩媚”的意境时,学生的学科素养自然而然得到了切实的提升。在教《故都的秋》时,笔者指导学生仿照《天净沙·秋思》写出故都秋韵,这既提高了学生写诗的能力,又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笔者带过的前几届毕业生,每一届都进行“一日一诗”的背诵活动。第一届学生在春游的客车上齐诵古诗词曾让笔者感到教有所成的喜悦和欣慰,第三届学生则主动提出在班级间搞诗词背诵对抗比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不正是核心素养教育要追求的结果吗?课堂大语文教育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走的也正是语文素质教育之路。上文以诗词教学为例,其实也可以把书法教学、日记教学,成语教学、新闻点评教学等大语文教育活动贯穿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同样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教育之路。

四、课堂大语文教育教学是对教师的挑战和促进

课堂大语文教育教学既使课堂气氛生动,又着实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是广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方式。记得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回校看望老师,还问到老师上课还讲诗吗?还说谜语吗?由此可见学生对诗词教学等大语文教育活动的喜爱。学生喜欢听教师的课了,教師再加以良好的引导,学科素养与能力能不提高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课堂大语文教学是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诗词曲赋、朗诵演讲、猜谜射覆、音乐、书法、绘画、文学鉴赏等方面都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主动性,发挥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

教学相长,课堂大语文教育是对教师水平的挑战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促进。当然,优秀的教师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师。如上文说到马克思姓马,有的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不忙下结论,可以请学生课外查资料研究各国姓氏命名的原则,这既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也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再博学的教师,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所有疑问。如果能通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课堂大语文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引领他们提升核心素养,那么也就抓住了教育的精髓。课堂大语文教育结合新课程标准,值得人们去实践,去总结,去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岩. 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J]. 新课程(中学),2017(09):172.

[2]胡云开. 大语文教育观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艺术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9):81-82.

[3]陈秀芳. 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J]. 高考,2021(35):67-68.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大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3:00:1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