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思维可视路径 提升儿童语文素养

2023-05-30 13:13唐春燕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鲁迅文本思维

唐春燕

在强调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我们既要通过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激励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又要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思维的可视化,推动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思维”,将学习的思路展现出来,以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探寻思维可视化路径,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就以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浅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让思维链接表象

(一)盘点:思维可视的孵化场

1.盘点单元,建构单元系统。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材从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到习作,每一个板块都紧密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单元系统。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更是一个特殊的单元——“阅读鲁迅”的人物主题单元。四篇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全面的思考,以单元为整体设计目标,从关注单篇知识点的学习转变为关注单元学科素养的整体培育。因此,进入“阅读鲁迅”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浏览本单元的文本,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文体、单篇文本内容等形成初步的印象;在学完本单元后,也可以就这几个方面,借助思维可视化中的图示法,将零散的内容加以重组,将庞杂的单元结构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语言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盘点文本,建构整篇框架。在宏观上,贯彻单元整体的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吸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在单元整体的观照下,如何提高学生对单篇的概括与理解能力呢?完成《少年闰土》的教学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搭建一个支架,让学生将隐形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点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歸纳、联想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树状图、鱼骨图、气泡图等思维导图,让学生借助这些得力的支架,实现思维的进阶发展。

(二)策略:思维可视的竞技场

1.提问—— 让思维遇见。学生作为独立的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基于文本生发的问题。预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产生的问题写下来,并整理归类形成清单(如下)。借助问题清单将思维可视化,教师还能从中了解学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

2.朗读—— 让思维听见。选编进教材的文本文质兼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资源。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出对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对情感的把握。教师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通过播放音频听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引导手段,让学生想象画面,走近人物,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月下刺猹这一部分,读出月下景色的宁静与优美,以及闰土刺猹时的机智与敏捷;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离别时的场景,读出人物依依惜别的深情;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读出“我”羡慕而向往的心情……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也能体现出他们理解文本的程度。

3.批注—— 让思维看得见。在学生做批注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交流,促进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在《少年闰土》中,学生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批注了课文中讲到的四件稀奇事,并批注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的描写,深刻体会作者笔下的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进而体会鲁迅对于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些符号、文字、图片形式的批注,都是学生阅读思维呈现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凭借这些批注直观地感受学生的想法,这些想法既有共同点,也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

4.表演—— 让思维展示。表演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架构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能力,形象化地展示学生思维的成果。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演一演闰土雪地捕鸟的过程。表演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竹匾这一道具,感受“扫、支、撒、拉”等动词的精准,唤醒儿童好动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三)组合:思维可视的着力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更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善于把文本中有关联的段落、对比鲜明的句子或者表现手法相同的地方等进行重组,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了解闰土形象时,可以从 “以貌看人”“以事写人”“以景衬人”三个维度来解读;学习闰土描述看瓜刺猹时,可以勾连首段的场景描写,进行对比阅读;文本中还有大段的语言描写,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闰土讲述乡村生活时,有四个自然段的末尾有省略号。教师可以把这些段落集中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归类、比较、勾连等,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完成对“物象”与情景的描述与构建,不仅可以达到思维“可视”的效用,还为学生创设思维着力点,让学生实现语言的建构与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四)拓展:思维可视的生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机地引入一些背景知识、相关资源,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课文《少年闰土》是小说《故乡》的节选,文中的“我”的原型便是鲁迅。文中多处细节需要联系鲁迅和闰土的家庭背景进行补充拓展阅读。如“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透露了鲁迅的身世背景;学习“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可以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中鲁迅幼年学习的片段;学习“我”和闰土惜别,可以拓展小说《故乡》中三十年后“我”与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这些材料由《少年闰土》延伸到小说《故乡》,再延伸到散文集《朝花夕拾》,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为初中阶段学习鲁迅的作品做好衔接与铺垫。

二、让思维链接表达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谋篇布局、段落衔接、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或者规律,通过理解、概括、分析、想象等方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达到积累的目的。从知识积累到真正形成能力,还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内化的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外显,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思辨融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点、疑问点、矛盾点,开展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在思辨融合中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少年闰土》一文中,闰土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让“我”无限羡慕与向往,以致“我”感觉自己“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此时,教师抛出一个话题:“你是向往少年闰土的生活,还是向往‘我的生活?”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课堂辩论。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理解,还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精彩呈现,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在争辩中得以升华。

2.读写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练笔,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少年闰土》的第1自然段写了月下刺猹:“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品、悟,让学生了解、掌握这种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头脑中“建模”,然后迁移运用,仿写自己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创建各种教学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不仅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水平,也促使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湖中北路小学)

猜你喜欢
鲁迅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鲁迅,好可爱一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自嘲》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