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子共育目标的3岁以下幼儿亲子活动理念探索

2023-05-30 10:48吴丽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亲子游戏家长

吴丽芳

一、亲子共育目标的提出

亲子活动,是指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亲子共育为目标,以亲子互动为核心,以亲子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活动。一般由2对以上亲子共同参加,教师会事先根据不同月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安排适合的活动内容,带领家长和幼儿进行一对多的活动指导,进而实现幼儿与家长的共同成长。

二、3岁以下幼儿亲子活动的基本理念

亲子活动既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又希望能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应遵循“乐”“动”“共”“玩”的理念。

(一)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快乐

活动的主基调是让幼儿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活动的乐趣。活动应以儿童为本,强调重视幼儿自身的生命需求,遵循个体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让其天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释放,使他们的需要、兴趣得到充分的支持与满足。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承认和欣赏幼儿发展的多样性,不试图用一个模子将其塑造为成人心目中的“完美儿童”。引导他们快乐参与、积极探索,保证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处于一种轻松、开放的状态。

教育必须坚持儿童本位,爱护儿童的生命成长,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1]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的积极情感体验是其产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快乐不仅体现为一种教育目标,也体现为一种教育要求,即要使幼儿通过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而这种动力是来自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而非外在强制。[2]因此,通过活动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受生理发育、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发展各异,要防止“齐步走”和“一刀切”,不把活动结果作为鉴定和评价幼儿发展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保护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努力让每个幼儿都拥有快乐的体验。

在具体的亲子活动中,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应关注活动的适宜性和个性化。

1.适宜性

适宜性指活动目标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选择等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歌曲为例,教师应选取节奏性强、旋律动听、曲式简单且多次重复、健康活泼的内容,幼儿能够感知、理解、喜听乐唱。例如歌曲《春天天气真好》描述了一幅美丽春天的景象,歌词中有关春天特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是幼儿熟悉且能够理解的,旋律欢快动听,因此深受幼儿的喜欢。

2.个性化

活动应立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因材施教,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如教师设计“过小桥”的游戏活动,旨在锻炼2~3岁幼儿的定向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在游戏中,教师一共搭建了三座“桥”,分别是25厘米宽的“宽桥”和10厘米宽的“窄桥”,以及高10厘米、宽25厘米的“高桥”,允许幼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桥”过河。胆大能干的幼儿可以直接挑戰有一定危险的“高桥”,胆小的可以先试试“宽桥”,有了信心后再去尝试有难度的“窄桥”和“高桥”。三种难度递进照顾了个体差异,允许幼儿根据自身的情况个性化发展,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

(二)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获得发展

坚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与外界环境互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经验。教师不应单向地向幼儿传递信息,而是要有意识地为其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设计循序渐进的操作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地摆弄材料,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狄尔泰将“体验”视为生命最基本的存在形式,通过生活中的直接体验,生命才获得意义。[3]3岁以下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在动作中进行,对外界的认识依赖于对各种材料的摆弄与探索。因此,体验和动手操作对幼儿感知、探索外部世界具有深远意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在亲子活动中引导幼儿亲历过程,不仅能帮助其获得直观感受和经验,还能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锻炼社会交往能力。

在亲子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两个维度的操作体验,引导他们层层深入、获得发展。

1.操作材料

活动应选择幼儿熟悉的、与其已有经验相联系的材料,例如涂鸦活动材料除了油画棒、水彩笔之外,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真实物品、玩具,如用青菜根拓印、毛线拉画、牙刷刷画、手指点画、弹珠滚画等。同时,材料应能激发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在玩色游戏“变变变”中,教师准备了各种颜色的颜料,引导幼儿把其中任意两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混合并观察变化。活动时,每当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新颜色,幼儿就会发出一阵阵惊叹,神奇的效果吸引着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操作。

2.操作环节

在设计操作环节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方式,并注意层次性和趣味性。例如在颜色配对游戏“色彩宝宝跳格子”中,教师通过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带领幼儿逐步深入游戏。第一环节,教师投掷红、绿两色的骰子,幼儿由家长抱着玩游戏。如果骰子是红色朝上,家长就跳到红格子内;如果是绿色朝上,家长就跳到绿格子内。第二环节,教师投掷骰子,家长和幼儿手拉手一起跳到对应颜色的格子内。第三环节,教师投骰子,幼儿自己尝试跳到对应颜色的格子内,家长可在旁观看并用语言提示帮助。第四环节,家长投骰子,幼儿自己独立跳进对应的格子中,体验游戏成功的快乐。这种“观看了解→模仿尝试→练习提高→独立体验”层层递进的操作环节设置,能够帮助幼儿对颜色配对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

(三)家长陪伴幼儿共同成长

在活动中,家长应尽量做到心无旁骛地陪伴,包括陪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完成任务,陪同他们与同伴共同表演、交流合作,等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成人陪伴给予的安全感、温暖。同时,家长在陪伴中可尝试模仿教师的行为,逐渐学会与幼儿有效互动,包括积极地回应、适当地支持和鼓励等,进而把这些互动技巧和经验延伸到家庭日常,进一步提升育儿水平,增进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亲子活动中家长是教师的合作者,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因此教师需关注家长的陪伴方式和亲子互动的质量。一方面,家长与教师的默契配合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活动氛围,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活动质量;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实践育儿技能技巧,有助于其在陪伴和互动中与幼儿共同成长并增进亲子感情。

在具体亲子活动中,可引导家长采用带动式、协助式和合作式三种模式。

1.带动式

有些活动适宜采用带动式的亲子互动。例如音乐游戏“跷跷板”中,幼儿坐在家长的膝盖上,家长扮演跷跷板,跟随音乐上下起伏有节奏地抖动。这种互动能帮助幼儿将听到的声音与身体感受到的有节奏的起伏建立联系,也能极大增进游戏的趣味性。另外,在交流、合作、表演等环节中也可以采用带动式,例如家长经常主动向教师、同伴问好,落落大方地参与表演节目,使幼儿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愿意跟着家长一起问好和表演。

2.协助式

探索性的活动往往适合协助式的亲子互动。例如涂鸦活动“滚珠跳舞”中,需要幼儿将沾满颜料的弹珠在鞋盒盖里“滚”出线条。大多数2~3岁幼儿已能自主选取喜欢的颜色,也能端平鞋盒盖。因此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提醒幼儿尽量将鞋盒盖的前后左右各方向都摇晃到,并提醒他们观察不同纹路的弹珠滚出的线条有何特点。

3.合作式

合作式亲子互动一般适合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完成的活动,既有家长的引导,又有幼儿的主动参与,这种互动有助于家长以平等的视角看待幼儿,也能有效帮助幼儿获得胜任感和自信。例如“两只小鸟”活动中,家长扮演小鸟杰克,幼儿扮演小鸟汉克,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玩过几次后,还可互换角色再次游戏。当幼儿已熟悉游戏规则后,家长可尝试让幼儿一只手带上杰克手偶,另一只手带上汉克手偶,独立表演。

(四)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玩中学”

游戏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非凡意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就曾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4]游戏不仅被视为一种学习方式,更被视为儿童主体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游戏精神是实现儿童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5]亲子活动应以游戏为主要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增强游戏的体验感、趣味性,让幼儿在更有趣、更自主、更自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发展,获得相关的经验和能力,真正实现“玩中学”。

在具体亲子活动中,可通过游戏和情境实现“玩中学”的重要价值。

1.游戏

通过游戏化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玩中学”。如2~3岁幼儿在攀登活动中能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发展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和耐力。但如果仅是枯燥练习,有些幼儿会因为胆怯而不敢尝试,也有幼儿攀登过一两次后失去新鲜感而不愿再次练习。为此,教师设计了“蚂蚁搬豆”的游戏,用大型积木搭建栅栏,用靠垫搭建小山坡,用纸箱搭建大树,带领幼儿扮演小蚂蚁,翻过栅栏,登上小山,爬上大树,通过多趟搬运,把所有的豆子都搬回家。在这样游戏化的活动情境营造下,幼儿的攀登热情只增不减。

2.情境

创设情境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道具的运用,例如3岁左右的幼儿练习双脚离地向上跳时,教师用彩纸扎了一只“蝴蝶”,用绳子一头绑紧“蝴蝶”,另一头系在一根竹竿上。当教师晃动竹竿时,“蝴蝶”就开始“翩翩起舞”。有了蝴蝶道具的加持,幼儿很自然就双脚离地跳起来去扑蝴蝶。二是角色扮演,通常会和道具相结合,这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方式之一。比如幼儿头戴蚂蚁头饰,玩“蚂蚁搬豆”的游戏,模仿小蚂蚁练习在地面爬行;或者头戴兔子的头饰,玩“小白兔采蘑菇”游戏,模仿小兔子练习跳跃等。三是设定情况,例如锻炼精细动作时,教师把枯燥的穿珠练习变成“穿项链”游戏,引导幼儿把各种彩色珠子串在一起变成美丽的“项链”,挂在脖子上参加“舞会”,大大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亲子活动在“乐”“动”“共”“玩”的理念引领下,以儿童为本,尊重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帮助幼儿在“玩中学、樂中学”中身心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让家长在陪伴和积极的亲子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育儿观念,提高育儿技巧和水平,进而达到亲子共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铁成,熊梅.基于现代课程知识观反思的“全人生幸福”课程知识价值观的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2013(1):236-237.

[2]陈颖清.幼儿园“童乐游戏”课程的建构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2021(4):85-88.

[3]刁益虎.教育经验的困境及其突破:狄尔泰体验哲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7-10.

[4]高谦民.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J].学前教育研究,2002(2):2l-22.

[5]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6):89-92.

猜你喜欢
亲子游戏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