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楠
[ 关键词] 传统文化;美术发展;关系;研究
我国美术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内涵即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达方式。美术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元素,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主要特点,美术中的一些特征如实用和审美功能,也是以传统文化的底蕴产生的。美术不单单表现在艺术上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升华。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被打破,对美术本身来说,其民族属性逐渐降低,并朝着“同质化”方向发展[1]。我国美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美术大师已经在国际各个平台大展宏图。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美术的发展已经从最开始的模仿为主,逐渐演变为在人文主义精神指引下的主动探究过程。
一、我国美术发展概况
美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各类艺术成果中美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美术文化几乎等同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为美术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古代,我国先民就有在岩石上绘画来记录生产生活活动的习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不断扩大,也为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截至目前,在世界美术舞台上,我国美术及其美术文化成为独具一格的存在方式,并对周边国家诸如韩国、越南、日本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绘画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种类多样的美术类别,各自成派,形成了非常独特的体系,还拥有一些显著的艺术特点[2]。
二、我国美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我国美术的发展和完善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跨越了不同的年代。细究来看,美术其实代表着一种审美,不仅表现着人们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还体现着文化的内涵,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比如春节时期贴的窗花、门神,这既是生活习惯,也是美术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可以说美术对我国社会各领域有着深刻的联系。
(一)自然性
我国的美术发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而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我国美术的自然性表现明显。具体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在长期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而来,并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目前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受此影响,我国美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比如室内装饰的植物纹样,其借助大自然的形象来进行创造,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的思想。
(二)追求真善美
我国美术中有追求真善美的强烈表达,并通过不同的主题表达出来,究其原因除了我国作为农耕国家特殊的国情,还存在我国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代表性的就是人们在过节或者丰收时表达祝福的图画,如大门口贴的门神,代表着人们渴望被保护,寓意平安的愿望。另外,我国美术还展现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如《五福图》就代表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以人为本
纵观我国的美术创作,历朝历代的美术作品,都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即体现人文主义的思想。从绘画创作者角度来看,不同的创作者水平各异,从作品的价值来看,不同的作品价值高低不同。但从美术作品的本质来看,每一幅美术作品都表达着创作者的目的,比如有的作品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有的作品为了获得名利。自古以来,国人就非常重视自我修养的提升,并借助美好的事物、植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如代表喜好高雅的琴棋书画,代表高洁的松柏等。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美术自然具备以人文本的人文主义思潮,注重洁身自好,自我修养,具有较强的人文主义思潮,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潮均无一例外地在美术发展史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四)形神具备
我国美术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以形达意,以形达意即借助繪画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从我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可看出,绘画者不仅重视绘画技巧的提升,还注重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美术作品中表达个人思想。另外,我国美术与国外的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区别。国外美术作品更注重外表的相似性,追求写实。而我国的美术作品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在美术作品中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怀,将个人的思想意志与美术作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美术作品更具有双重含义[3]。
(五)注重情理
从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情与理的表达都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封建朝代,统治阶级未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在思想统治领域推崇儒家思想,还推行严苛的封建礼制,这些统治方法一定程度上为艺术的发展和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这种大背景的影下,我国美术作品的创作也深刻烙印了传统文化的印记,即深刻展现着情与理的重要特征。在我国美术中,“情”就是创作者将自己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寄托在美术作品中,“理”就是自然和人类社会所具备的客观规律。创作者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如果只注重个人思想感情的刻画,而忽视美术本身方法的展现,美术作品则显得单调。但如果美术作品只注重抒情而忽视“理”的存在,则作品不具备审美性。因此,美术作品“理”与“情”的相互交融,更加容易让作品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传统文化与美术发展关系简述
传统文化与美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传统文化丰富了美术的内涵,而美术升华了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美术是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承过程,在文化、民族精神、艺术等方面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来看,美术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领域方面
美术的艺术特色深刻体现着艺术元素,从最早的写实记事到后来的意境绘画,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文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美术均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从新时期初步形成的绘画艺术,到后期多点开花、多种绘画艺术并行发展的趋势;从房屋建造、壁画创作、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展示,绘画仍成为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的绘画最早起源于汉代,种类繁多的工具材料为各种类型的创作提供了可能。在表达手法上分为写实工笔和写意,而在美术作品中多将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等相互关联,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加工,这就使人物画体现出人与社会的关联,山水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花鸟画体现了人与生命的结合。在美术艺术特色表现上,将人、自然、社会统一为一体,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意境的传达,将政治、文化、理念借助美术进行表达。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作者借助描绘女史的事迹,表达出相应的社会事迹,体现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另外作者也在绘画中表现出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况。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美术的发展将作品由人物的描绘向更深次人物内心的描述,在增强作品自身语言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特殊的描绘方式,让人物的刻画更加传神和生动。这些手法的应用,造就了历史长河中不朽的作品。因此,每一幅美术作品都代表着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展现出不同的历史风格。
(二)历史底蕴方面
传统文化为美术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涵,透过美术作品可以窥探不同时代下政治、经济、艺术等要素的发展情况,可以帮助后人了解特定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而美术及其作品可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民族的存在感。以我国为例,透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领悟仰韶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形态,可以说美术为我们了解时代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模板,利用美术作品可以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动有积极的作用。美术作品具有直观的历史性,而历史性也为美术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记录时代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代表了一个时代发展的印记。比如,在唐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美术作品的创作范围逐渐扩大,从日常生活的描绘扩展为山水、田园等,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可以深刻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北宋时期《清明上河图》,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化,将众多绘画元素(人物、建筑、道路、动物、桥梁等)细细刻画,杂而不乱、井井有条,将自然风光和社会风俗进行有效结合,然后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也领悟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4]。
(三)民族精神方面
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利用作品的展示,将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民族精神进行艺术化的表达,通过美术作品的创新加工来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美术与传统文化在内在属性上一致,其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来保持活力,而民族精神在借助美术的传达出现新的传承,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加强和凝聚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在触摸美术作品的过程也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再次认同和感受,从而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5]。比如,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其作品来源于古老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国人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意志。透过作品的创作,可以使人感受到力量和冲击,再加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团结的精神品质;而在作品内容表达上,作者还是更多地借助作品来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因当时我国正处于国破家亡的历史阶段,作者通过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创作表达,以作品警示后人,将传统文化借助美术作品展现出来,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也是美术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6]。在这方面蒋兆和的《流民图》也是现实主义的写实作品,在作品的构建上通过半身像的特写,表达出避难民众的悲惨生活,借助美术作品塑造了强烈的社会现实,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利用宏达、悲壮的画笔描绘出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而作者正是利用这种反差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的感染力,人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当时人们遭受的苦难和现实,亦可体会到仁人志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奋斗的不易,将民族的真实遭受通过美术进行加工创作,体现了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也坚定了民族文化的信仰。
(四)文化内涵方面
美术是一种可视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内涵的表达,将传统文化融入内涵和外在表达展示中,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对输出学习和输入学习的双重目的,通过借助美术实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对自身的塑造和培育,而這正是美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升华和再塑造。美术包括绘画、雕塑、设计、规划等四个方面,通过四个方面可以体会到美术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而经过美术的欣赏和创作,可以更加直观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升华,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转换,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文化内涵的提升[7]。比如,在《溪山行旅图》的学习欣赏过程中,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学习欣赏,利用构图技巧,欣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方式,构建了雄厚宽广的山体效果,给观赏者极强的视觉冲击,在整体的画作构思中做到了各方面情景的相互融合,形成内在的文化认知融合,从而达到对审美能力和感官体验的升华。通过多方面的构建,借助美术作品可以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目前我国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美术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我国美术的发展正处于较好的阶段,但西方国家的美术文化在一定时间内仍处于强势阶段。因此,我们要发挥美术在传统文化创新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美术的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进步,不断强化美术的文化内涵,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扩展美术的发展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