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3-05-30 16:37:37林园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小学美术

【摘要】本文基于对乡村美术教师结构情况和本土民族美术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开发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的教学建议,包括构建资源共享云平台、细化教学资源包等,从而促进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 民族传统文化 美术资源库 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7-0125-04

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素养,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从更广阔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去了解传统绘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美术课程开始把焦点放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进入信息化时代,建立教育网络资源库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发掘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内涵和民间美术知识,选择本土优秀的、符合学情的民族文化和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自觉传承和弘扬本土民族优秀文化。

一、乡村美术教师结构情况和本土民族美术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有着丰富的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如壮锦、绣球、铜鼓、三月三文化等。在过去,教师缺乏挖掘和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导致许多学生对本土民族文化不了解、缺乏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建设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让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乡土资源,既能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传承本土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美术教学实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小学美术教学中广西本土民族美術资源库开发的可行性,笔者对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上林县、来宾市等市县部分乡村学校306名美术教师结构情况、影响教学成效因素、本土民间美术资源了解使用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至表5。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在乡村学校的美术教师群体中,兼职、转岗教师达到37.58%,超过问卷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有52.29%的教师认为改善教学最大的阻碍是自身专业知识欠缺、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超过被调查教师的半数。由此可见,在这些地区,小学美术专职教师严重缺乏,美术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兼职、转岗教师的美术专业水平、专业技能与专职美术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表3、表4、表5的调查数据显示,对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非常了解的教师占比不到8%,绝大部分教师对广西本土美术资源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能在日常教学中将本土民族美术知识与美术教学相融合的只占33.01%。虽然有超过59%的教师尝试进行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但效果很好的不到25%,还有40.85%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尝试。这说明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利用不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很有必要。

二、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的开发路径

(一)构建资源共享云平台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内美术教育的资源共享平台(或者说网络平台)偏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构想上。很多时候,许多城市学校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只局限于当地城市或本校区使用,无法做到美术教育资源共享。这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和一线教师而言是一种资源浪费。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决定依托我校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组织天桃实验学校五个校区的美术骨干教师,以“广西城乡小学美术教师共同体建设路径的研究”为题进行课题研究(该课题已成功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题组充分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依托学校建立的群晖Synology NAS数据备份资源存储器中的多人写入、多文件夹多文件频繁读写的功能,整合、优化优质美术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具有广西本土民族特色的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库,并通过课题微信公众号、教学QQ群等途径将资源存储器账号分享到城乡学校的美术教师当中。

课题组构建的“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云平台”包括教师资源库和学生资源库两大板块。教师资源库涵盖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微课、学习资料、集团大教研等五个小板块,学生资源库包含学生作品、美术活动、线上画展等三个小板块。教师们通过Synology NAS账号进入云平台,就能下载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云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反馈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根据教师的使用反馈定期优化资源库。资源库云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美术教学资源共享,弥补了乡村兼职或转岗美术教师在备课、教学中的专业短板,促进了城乡美术教师教学水平、城乡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二)细化教学资源包

课题组以桂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基础,梳理出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课程35节,并将这35节课按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进行分类(如表6),然后进行资源包制作。

为了方便乡村美术教师(特别是转岗教师)日常教学使用,每课又按教学过程进行细分、制作和打包。以《别具一格的民居》为例,资源包包括的项目如表7。

由表6、表7可知,课程资源包覆盖美术学科四大学习领域,按课堂教学流程细分制作教案、教学课件、微课、导入视频、评价作品视频、学生作品等530多份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乡村一线兼职教师或转岗教师在备课、讲授中的专业短板。这样一来,乡村教师在美术教学时“画不得法”“说不清楚”的困境就迎刃而解。

(三)以“城乡共赢”理念设计乡村学校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为了使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能为更多乡村美术教师所用,我校课题组始终秉持“城乡共赢”的理念建设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

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文海红的指导下,我校课题组深入乡村地区采集资源,访谈民间艺人,参观地方博物馆,深挖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如壮族三月三歌节、宾阳炮龙节、柳州三江的风雨桥、融水苗族蜡染等;对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和地方乡土资源进行调研考察,设计乡村学校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包括与乡村学校签订协议,成立城乡美术校本特色课程研究小组;制订城乡美术校本课程编写计划,将广西本土民族资源融入课程,编写城乡美术特色校本教材及教案,修订城乡美术校本教材及教案,形成城乡美术校本课程。

课题组以城乡美术课程共研共建的方式,深入乡村学校,将乡土文化融入日常美术教学,使乡村学校能使用《欢乐的民族节日“三月三”》《银闪闪的饰品》《自己动手做浮雕——门环》《广西艺术名师黄格胜》《广西雕塑名师石向东》等一系列具有广西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美术课程,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除了为乡村学校提供美术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包,课题组还在资源库的“网络学院”板块增设了美术新课程标准、专家理论讲座、全国优秀比赛录像课等资源,为乡村美术兼职、转岗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强大助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促进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发展。

三、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在乡村学校的推广方式

建设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的出发点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课题组依托网络平台小学美术教学课程资源库,将新媒体与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相融合,增强乡村美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课题组每年与两所乡镇学校结成城乡教研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展演等活动,着力在乡村学校推广优质美术教育资源。为了推广“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广西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库”成果,我校课题组刘李莹、艾旻、李燁媚等老师多次赴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南宁市上林县象山小学、南宁横州市六景镇启航学校等乡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以课题组李烨媚老师到农村学校执教的示范课《自己动手做浮雕》为例。该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教学以门环浮雕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门环的造型特征,欣赏不同的仿铜门环浮雕作品,让学生了解浮雕的艺术特色,体验雕刻材料的特性;学会用泥土或彩泥,使用揉、搓、压、刻、卷、捏的技法塑造一件门环浮雕作品。考虑到农村学生对浮雕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开课伊始,李烨媚老师通过资源库的欣赏视频资料包,引导学生欣赏具有广西特色的门环,让学生了解门环式样和图案蕴含的寓意,掌握浮雕的基础知识。在授新课环节,李烨媚老师通过微课示范讲解超轻黏土的特性和门环的制作方法。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特别是资源包中关于门环文化的视频、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出许多漂亮的门环作品,同时体验了浮雕制作的乐趣。

为了更好地提升乡村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水平,课题组将天桃实验学校“送教挂钩”学校——南宁横州市六景镇启航学校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民间资源库成果重点推广实验点。课题组教师与实验点学校的美术教师共同围绕“小学美术教学中广西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的应用”这个主题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点学校的苏乔艳老师执教小学五年级《银闪闪的饰品》一课,在备课时利用资源包中的教案、课件等授课资料快速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课中则利用资源包中大量精美银饰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浓厚兴趣。微课的应用使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课后,课题组成员与实验点学校的美术教师、部分上课学生进行了教学交流。执教教师苏乔艳认为资源包对其课堂教学帮助很大。她在使用美术资源库的过程中明白:备课不只是备教学材料、备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备学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要学会利用资源包里的微课解决教学技法上的短板,使学生通过微课迅速掌握银饰品制作的方法,制作出漂亮的银饰作品。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苏乔艳老师一改往日只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的做法,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用色、构图等方面去分析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美术语言进行欣赏评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西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帮助城乡小学美术教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弥补教材缺乏配套教学资源的缺陷,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优质课程资源,有效提高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实践和教学交流,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资源库里的教案、课件、微课等资源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完善资源库成果,助力乡村美术教学提高效率,将成为课题组重点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3]刘南一.当代广西少数民族美术教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4]李颖.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20-221.

[5]杨芳.浅谈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9):4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广西城乡小学美术教师共同体建设路径的研究”(2023C42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园(1971— ),广西南宁人,专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美术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小学美术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47:00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09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