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谈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控的对策

2023-05-30 00:56年雪琴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中小学农村

年雪琴

[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欺凌;农村

校园欺凌是指在学生中故意或有组织地实施欺凌、侮辱等造成伤害的行为,其中有身体上的、语言上的、性别上的欺负等。校园欺凌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顽疾,不仅破坏学校的环境,而且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还会对中小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对学生的人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协会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18》,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最高,而这些事件多集中在农村,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欺负事件的发生率和影响都比较大。

一、校园欺凌带来的影响

学校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其性质由学校事件转向为社会问题。学校欺凌不是件小事,每起欺负事件的背后,都会影响两个甚至几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总体而言,当学校发生欺凌事件时,弱势群体成为最容易受到欺凌的目标,对被欺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身心也会逐渐产生不良影响。

(一)被欺凌人产生心理影响

学校里,被欺凌人是最直接的受害人。校园欺负事件中,被欺凌人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从而导致被欺凌人产生自我意识,对学生自身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大部分被欺凌人都是在冲突中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直接伤害,被欺凌人应该得到怜悯和保护。学校里,被欺凌人往往会受到欺负者的威胁和恐吓,受欺凌学生不敢向别人求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养成一种忍让的性格[1]。校园欺凌会导致被欺凌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被欺凌人有种强烈的自卑感,认为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被同龄人排斥,从而产生负面的性格。有关研究表明,欺负行为能显著降低被欺负人的自尊心,使得自我评估和自我价值感下降。调查结果显示,“欺负行为容易使被欺凌学生产生社交障碍,欺凌行为容易造成学生的人际关系障碍”。被欺凌人由于长期被霸凌,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从而让自身人生失去意义,无法忍受内心的巨大痛苦时,就会选择放弃一切。

(二)欺凌人产生心理影响

每次校园欺凌案,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被欺负的受害者身上,而在以前的校园欺凌案中,欺凌者往往都是有个性缺陷的,如单亲家庭,缺乏父母的教育,有的则是曾经被欺负的对象,发生校园欺凌的人对于自我认识的程度不同。在调查中,欺凌者的家庭表现得缺少情感,学生表现攻击性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或是由于家长对学生的管教方式过于严厉,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中充满了敌对和暴力。研究人员总结;欺凌者往往是高敏感、易冲动、被同伴孤立、成绩差、在高压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另一项研究写道:综合分析校园欺负事件,我们可以肯定,学校欺凌是一种相互伤害的行为。通过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欺凌行为与高风险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欺凌行为会对受欺凌学生的身心造成持续的伤害,欺凌者日后更有可能再次犯罪。因此,每次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既会对被施虐者造成身体上的巨大创伤,也会对被施虐者和被施虐者造成心理上的冲击。在多次的校园欺负事件中,学生会产生敏感、多疑的个性特点。以武力来证明自身的实力,会让学生们产生隔阂,也会让欺负的人形成一个不友好的伙伴,从而提高犯罪概率。奥维斯的调查显示,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学生,犯罪率要比普通人高四倍。

二、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分析

农村地区的特殊因素,如家庭教育主体的缺失、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水平低下,以及农村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等,使其治理具有复杂性、特殊性。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启蒙场所,对孩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中,家长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的教育功能。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迫到大城市打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城市教育水平的限制,其子女不能跟著自己进城,而是留在农村,与祖辈住在一起,形成了农村的“留守”。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农村地区,青年夫妻长期外出打工的占60% ~ 70%,外出打工的家庭占80% ~ 85%。“留守老人与儿童”构成的“留守家庭”是一种形态与机能的缺失,其祖辈往往会被过度的宠溺或放纵,或者对子女的“过错”不加以纠正,最后,“慈祖”也很难取代“严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监管,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成为“弱势群体”或“问题儿童”。

(二)农村不良风气的影响

农村的教化和培养是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辅助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里,各村有不同的习俗,不管是好是坏,都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对居住在乡村的儿童也有一定的影响。农村提倡礼法的“社会风气”,农村中小学普遍喜欢读书、重品行、懂礼貌的;反之,小学生总体上比较嚣张、品行不端。目前,很多农村比较贫困、比较落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不上学、不务正业的年轻人在乡村里四处游荡,影响着村子里的风气。

(三)农村教育资源的差异

目前,农村中小学面临着学生流失、素质下降、师资资源不足等问题。学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教育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部分家庭的学生被送入了更好的县城中学,这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学生;而县城中学则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从农村学校里挖出优秀的学生,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农村中小学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教师资源不足,缺乏学生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弱等综合原因所导致[2]。因而,农村中小学总体表现为优生较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生源结构呈“橄榄型”型。在橄榄型结构上,以中等生为主,优秀学生较少。在这种橄榄型的生源结构,出现成绩差的学生最多,成绩差的学生次之。不管是哪一种,高质量的学生都是稀缺的。农村中小学整理教育质量偏低,导致学生管理与校园风气松散,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三、农村地区中小学欺凌现象对策

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实践和调查分析,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出发,对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治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完善农村中学生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降低校园欺凌行为提供一定参考。

(一)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的综合防控系统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构建三位一体的预防控制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预防和控制校园欺负方面,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负的管理,要有专门的防范机制。各中小学都要对校园欺凌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对学生的预防教育,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树立底线,学会处理学生的矛盾。学校欺凌行为的预防与控制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把教育欺凌者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学校,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而且常常没有效果。推行家长制的同时,还应构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引导作用,防止流于形式的家长学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等家长组织在防止校园欺侮方面的作用。另外,应该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教育、引导和引导。防止校园欺凌不能仅由学校和教育界负责,社会也应该对此负起相应的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起打击校园欺凌的协调机制,明确责任、措施、考核机制等,也要重视在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方面,充分利用社会的专业力量。例如:近年来,北京和上海等地试点了“驻校社会工作者”,并在中小学引入专门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建议在学校推行社区工作经验,推行“一校一员”制度,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校园欺负的防治工作[3]。

(二)反欺凌法规是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由各国立法机構制订或核准,并经国家执行机构强制执行,以调节社会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而控制社会。反校园欺凌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国家对学校欺凌行为的严厉打击。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学校欺负的认识逐步加深,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规范和系统化的方式应对学校欺负。例如:美国和法国等国通过《民权法典》《刑法》等法律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确保校园欺凌案件在严格法律下进行。另外,一些国家也制定有关的政策,通过文字分析学校欺负行为,促进学生的了解。随着中国反欺凌法制的逐步健全,学校内部发生的各种事件都有了清晰、统一的标准,缓解了学校、区域之间的混乱局面。由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制度。在校园欺凌、性侵害、性骚扰等方面,建立零容忍机制,加强对受害学生的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落实校园欺凌的主体责任。

(三)按学校生源情况合理安排班级

为保证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农村中小学来说,实行分级制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虽然会损害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如果不进行分级,会对优等生利益的一种伤害。为此,要实现学校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实施分层管理。如果中小学的中等学生是主要的,那么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来进行合适的班级划分,学校可以采取均衡的方式让优秀的学生带着中级的学生,让成绩中级的学生带坏的学生,这样的话,班级里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让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感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要是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占上风,学校就会采取分层的方式来保证成绩差的学生不会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将这些学生激发起来,让学生成为主要的动力,这样才能防止学生变成差劲的学生,同时也能给成绩不好的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4]。

(四)树立学校教育惩戒和纪律的权力

在中小学设立校警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例如:在美国,到2012 年为止,全国40% 的学校都配备了校警,学生总数在10000人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在初中。美国的校警有三个职能,即教育者、法律顾问(非正式)和执法人员,主要任务就是打击校园暴力。美国校方资源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 年里,美国公立学校的治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校警系统的推行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校警在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不仅是因为职业性质,更是因为拥有执法权力。在中国,重庆和其他一些省份也进行了校警系统的试点,但还处于试验阶段。鉴于当前中小学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校警制度,在重点区域和学校设立校警,并承担起防范和防范校园欺侮的责任。引进校警这一外部权力的同时,还应该重新塑造教师的权力,给予教师惩戒的权力,改变教师不敢、不能管的局面。现有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教师进行惩戒。教师缺乏惩戒权不仅会损害其权威,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止和教育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方面着手,加强对教师的惩戒,并对其进行界定,明确其适用范围和程序,从而将绝大部分的校园欺凌现象保持在学校内部处理。同时,要健全学校的惩戒权力。纪律处分权力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其惩戒措施常常显得微不足道,难以起到防范和处理的效果。本文认为,应在完善国家一级的中介干预措施和制度的基础上,兼顾学校纪律处分与工读教育的衔接,强化学校纪律惩戒的刚性。

四、结语

在农村,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已成较为严重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欺凌行为,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家庭、学校、乡村三大教育主体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仅凭一己之力来解决。在当前农村家庭、学校、村庄尚未形成合力的情况下,要想有效地缓解和消除农村欺凌的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农村家庭、学校、农村三大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治理模式,形成多元主体的校园欺凌事件治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中小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