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
【摘要】“苗靛蜡染”校本课程实施从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出发,以校本课程多元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古老的苗族传统蜡染技艺与现代美术教育相融合,结合课内、课外的教育实践模式,着力提升孩子的美育、劳育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孩子对苗族蜡染技艺文化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校本课程;苗靛蜡染;传统文化;美育素养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乡镇,有着独具特色的苗族蜡染技艺文化资源。学校本着“生命教育”的办学灵魂,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结合校本实际,通过苗族蜡染技艺与国家美术课程的有效融合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美育、劳育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师生对苗族蜡染技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课程背景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等重要文件里关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美育核心素养”和“五育并举”等核心理念的重要阐述,充分挖掘地区和校本资源,发挥其教育功能,为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搭建多元平台和夯实校际基础。
3.学校教育实际发展需要
(1)立足于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的内涵。我校以“生命教育”核心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多彩共育、绽放生命的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南丰地区特有的红、蓝、绿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独特的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通过苗族蜡染技艺与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采用苗族蜡染传统技艺学习、艺术审美和创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美育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基于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南丰镇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厚底蕴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尤其凸显的是特色的苗族蜡染传统的点染技艺。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古老的苗族蜡染技艺也随着生活的变迁而慢慢地消失。学校已然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窗口,让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让蜡染技艺走进孩子的学习实践中。通过校园活动和学科教育教学有效融合,让孩子重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让苗族传统文化根植孩子的心中,让蜡染技艺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小培育孩子苗族优秀传统蜡染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孩子在实践学习中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3)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优势资源。首先,南丰镇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厚底蕴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尤其凸显的是特色的苗族蜡染传统点染技艺,其中南丰镇马岭村和海南田村等几个苗族村庄还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苗族蜡染技艺手工作坊,有一批以陈世凤为代表的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这些都是学校实施“苗靛蜡染”校本课程的优势资源。其次,近年来我校在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校本课程融合方面也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其中松门小学利用苗绣资源与课程整合,开发和建设了“七巧苗绣”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实施,学校在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和孩子动手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课程哲学
1.教育哲学
学校遵循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规律,追求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育人目标,遵循规律,分层推进,从育人出发,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希望和灵动,真正实现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人有不同发展的教育真谛。生命教育既涵盖教育对象本身,也包含所有的教育活动内容,其中“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2.办学理念
立足人的生命發展,以爱育人,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异彩。以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立足生命基础,关注生命状态,遵循人的身心成长和发展规律,用师爱呵护生命、培育成长,充分挖掘每个人的内在潜能,搭建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我、成就自我,让不同的人在教育中有不同的发展,都能绽放自己的人生精彩。
3.课程理念
(1)总课程理念:多彩共育,绽放生命。学校具有独特的红色资源,即松涛精神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蓝色资源,即松涛水资源文化;绿色资源,即乡土田园资源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充分挖掘多种资源,有效融合,打造“三色”特色校本课程文化,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孩子搭建更多的成长平台,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子课程理念:古老的苗族传统蜡染技艺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相融合,让文化散发艺术气息,焕发新的生命力;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创造,提升孩子的美育、劳育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整体育人目标。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1)促进苗族传统蜡染技艺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让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2)培育孩子从小对苗族优秀传统蜡染文化的认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3)提升孩子的美育、劳育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的整体育人目标。
2.学段目标
(1)1—2年级:初步认知苗族蜡染;掌握蜡花的描绘方法;培养初步观察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家乡的亲切感和文化归属感。
(2)3—4年级:理解和掌握苗族蜡染技艺;促进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5—6年级: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熟练掌握苗族蜡染技艺;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课程体系
1.学校校本课程逻辑
学校把 “生命教育”的教育哲学和“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异彩”的办学理念确立为校本课程的总纲领“灵魂教育”,形成了以“多彩共育 绽放生命”为校本课程理念引领下的“内涵教育”—“三色教育”,即:红色南丰(德育类)、生命松涛(科学类)、绿色家园(综合实践类)等课程结构,继而产生了以“特色教育”为引领的校本课程建设,其中以“文化与艺术 生活即教育”为特色课程理念打造的“苗靛蜡染”课程就是我们的开篇之作,从而逐步推进特色校本课程系列的建设。(学校课程逻辑图,见图1)
2.“苗靛蜡染”课程结构及内容
(1)美丽蜡花(1、2年级)。通过观察、欣赏、发现和想象,初步感知蜡花的美,结合美术课程绘画初步掌握描绘不同蜡花图案的方法,培养孩子初步观察和审美能力,增强孩子对家乡的亲切感和文化归属感。
(2)我的蜡花(3、4年级)。通过认识蜡染工具、了解蜡染操作流程,在实践学习中,逐步掌握蜡染的绘图、蜡图、染图和脱蜡等技艺,促进孩子生活体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蜡花家园(5、6年级)。这学段主要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为主,通过实践探索熟练掌握苗族蜡染技艺,并通过社会调查、创作和义卖等活动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增强学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课程实施
列入学校课程规划。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作为美术课程的拓展性课程,组织教师调研、论证,根据学段目标编制相应教材,安排课时,列上课表,整班推进,定期正常开展相应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开展“苗族蜡染技艺与校本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推进课程实施,为课程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借助学校蜡染创作坊,组织师生骨干团队定期开展蜡染技艺创作实践活动,培养师生骨干力量,引领和推动校本课程实施,为特色型课后服务搭建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特长发展。
举办课程文化节。结合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进校园”的活动,每学期举行课程实践成果展演,通过蜡染作品展示、蜡染艺术展演和蜡染文化品鉴等方式检验课程实施成果。
开展主题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学期为单位,根据活动要求,先拟定主题,然后制定项目计划,分成小组,明确任务清单,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文化阅读、实践操作、艺术创作和成果展演等,项目活动实施经历了从生态染料种植—加工—绘画—蜡图—染图—脱蜡—艺术加工的美育和劳育融合全过程。
六、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要多维度。主要从态度习惯、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三方面进行,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活动经历和情感体验。
评价形式要多样化。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评价主体要呈现多元性。坚持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采用分层评价手段,对不同孩子的发展做出不同的评价,也可定期参考家长和社会的评价意见。
七、课程管理
1.前期论证
一是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学科骨干和教师代表开展专题研讨,广泛征集意见,统一思想和行动,从而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设想。
二是深入村庄走访采风,调查、收集和课程实施相关的材料,了解村民或家长对课程实施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2.过程保障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项经费,用于定期聘请学科专家和技艺传承人入校指导工作、校本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学习和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等工作经费支出,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做到有章可循,以确保“苗靛蜡染”校本课程实施顺利进行。
八、课程效应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学校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窗口,让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让蜡染技艺走进孩子们的学习实践中,通过校园活动和学科教育教学整合,讓孩子重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让苗族传统文化根植孩子的心中,让蜡染技艺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小培育孩子苗族优秀传统蜡染文化的认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孩子在实践学习中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师生实践成果斐然。一是学校申报的省级规划课题“苗族蜡染技艺与校本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通过了评审立项,课题研究稳步推进,阶段性成果显著,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二是学校积极推荐师生蜡染作品参加省、市组织的艺术展演和艺术创作等活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师生综合素养明显提升。首先是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促进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次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兴趣浓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美育素养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文化影响力逐步走深。校本课程理念“文化与艺术,生活即教育”的课程理念根植师生心中,课程文化在师生当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师生逐步形成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精神风貌,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形成了学校办学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3-2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07-08.
[3]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
[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