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芳
乳腺癌是一种乳腺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女性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理健康危害极大。乳腺癌患病早期患者乳房内会出现蚕豆大小的硬肿块,后期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食欲不振、贫血、无力、胸痛、气短等。虽然临床上部分乳腺癌患者经各类治疗后,如全乳房切除、放射性治疗等,能获得较好的生存且不易复发,但是因为各类因素患者极易诱发乳腺癌转移,如肺、骨、肝、脑等器官部位[1-2]。临床上,乳腺癌骨转移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疼痛,起初为深层的钝痛、间歇性的疼痛,发展到后期则会转变为持续而无法缓解的剧烈疼痛,持续的疼痛极易引起患者骨质破坏、骨折、截瘫等严重病症[3]。坚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们积极应对各类困难与挫折,而坚强概念护理通过专业的引导,让患者能在后续护理:治疗与生活中保持坚强,进而提升整体治疗的配合。坚强概念作为疾病应对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精神医学、行为医学及护理学等各类医学研究与护理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基于此,我院将基于坚强概念的行为认知护理联合行为评估反馈机制应用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并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4 月我院收治的6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经主治医师及影像医学检查诊断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患者无精神上、视听上的障碍,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条件: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患者;存在严重合并性妇科疾病;存在心脏、肾脏器官功能异常;存在严重视听障碍。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年龄20~70 岁,平均45.32±4.21 岁;乳腺癌具体分型:原位癌9 例,浸润性导管癌11 例,浸润性小叶癌5 例,髓样癌6 例;转移部位/数量:1 处转移5 例,2~3 处转移11 例,4 处及以上转移15 例。观察组年龄20~70 岁,平均46.05±4.11 岁;乳腺癌具体分型:原位癌10 例,浸润性导管癌10 例,浸润性小叶癌5 例,髓样癌6 例;转移部位/数量:1 处转移6 例,2~3 处转移10 例,4 处及以上转移1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乳腺癌类型/部位、乳腺癌骨转移部位/数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
1.2.1 对照组 实施我院既往常规的康复治疗服务,主要包括患者乳腺癌骨转移后的多项检查与确认,以帮助后续进行针对性治疗;相关疾病宣教,通过为患者讲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治疗方案、临床表现以及临床疗效等,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并减少心理负担;专业的心理疏导,通过定期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少因疾病带来的交流与抑郁,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予以患者饮食、日常生活习惯、个人及治疗环境的卫生清洁等[5]。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坚强概念的行为认知护理联合行为评估反馈机制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理论学习与概念强化 考虑到我院医护人员以及习惯了既往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与概念强化,在研究中很难打破固有思维实施新的护理干预,进而影响整体研究的科学规范。为此,我院安排相关医护人员开展与本次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相关概念的强化,主要包括利用柳叶刀、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BMJ(英国医学期刊)等国内外权威医学杂志及相关网站,对“坚强概念”“行为认知护理”“行为认知评估机制”“乳腺癌骨转移”等核心关键字进行全面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资料的检索收集后,我院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核心理念的研读学习,通过核心分析,将相关注意点及核心护理理念进行相关的整理与总结,主要包括:坚强概念的具体内容、坚强概念下的具体护理方法、坚强概念下的护理干预相关实施案例、相关资料/案例中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优秀做法等等。完成相关梳理后,医护人员结合PPT 讲解、专家指导等进行全面的会议讨论,分析坚强概念下行为认知护理的具体实施流程与方法、坚强概念下的行为认知护理的联合行为评估反馈机制的具体实施流程及方案。除此之外,在实施开始前,针对理论与实践护理服务的运用还进行针对性的模拟演练,通过相关评估来确定各自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1.2.2.2 护理干预的具体实施
(1)前期诊断评估: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具体因素、转移后的具体病理状况及心理状况等都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以便于后续护理干预的实施,小组成员通过各类技术手段为患者进行相关的诊断评估。主要包括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骨X 线、磁共振扫描(MRI)、骨活检等,确定转移后的具体情况及部位、疼痛部位及骨头病变情况等。除此之外,还通过体格检查、心理状况检查、营养检查等进行全面了解,医护人员依据相关病理检查报告进行后续护理[6-7]。
(2)疾病认知教育: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大多因为转移前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而只有到了晚期才会发生转移,这对本就患有乳腺癌并深受其害的患者是一个打击。为此通过疾病认知教育让患者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轻柔温和、积极向上的语气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降解患者的病理现状、乳腺癌骨转移后续相关治疗方法、接受相关治疗的临床疗效、既往积极接受患者的相关存活现状等。在面对面的疾病认知教育中,医护人员将坚强概念穿插其中,如“王阿姨,您不要着急,放宽心,想想开心的事,做做想做的事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会慢慢变好的”[8]。
(3)信念及行为认知评估与调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依据其具体病症选择靶向药、抗HER-2治疗联合化学治疗、放射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减少骨转移后的疼痛及病理骨折风险。而各类药物或物理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各类不良并发症,加上长期治疗的费用负担,极易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家庭关系。患者容易对相关治疗失去信心,继而出现治疗不积极,甚至是放弃治疗的情况[9]。故此,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相关信念状况及行为进行评估与调整极为重要。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日常实施靶向药治疗、化疗及放射治疗过程中,安排医护人员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的具体行为神态表现,并定期安排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治疗信念等内容的评估。医护人员结合患者日常治疗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疾病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因长时间治疗而出现治疗信念不坚定及其他消极行为,进行面对面的疏导。通过分析患者现有病情,引导患者想积极方向思考个人病情,除此之外还邀请患者家属进行辅助心理交流与关怀,进而帮助患者减少心理上的焦虑与害怕,进而恢复治疗的坚强信念[10]。
(4)个人行为调整及护理: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大多接受了转移前的乳房全切治疗,在心理上已深受打击,而后续的骨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各类疼痛与不适,也让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为此,医护人员除了通过心理关怀交流帮助患者提升个人治疗信念,也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身心上的不良状况。主要包括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运用精神暗示法与放松法等应对技巧,每天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最美好愉快的画面,憧憬未来想要的美好生活,让其感受到身心愉悦,保持坚强[11]。化合类止痛药物的长期使用不仅会出现耐药性,也极易出现各类不良症状,为此医护人员酌情为患者安排药物止痛,依据患者的疼痛状况选择药包熏敷、推拿按摩等。定期进行运动锻炼不仅能改善发病后的身体状况,还能释放自我身心压力,主要包括步行、健身操等温和运动[12]。安排患者选择质地较硬的床,减少日常激烈运动。指导患者适量增加海带、紫菜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通过摄入甘蔗汁、佛手、鲜果汁等,减少化疗而导致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针对油腻、烟酒、柑橘、西柚、高糖、高脂、高盐等影响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冲突或禁忌药物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针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质严重受损的患者,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选取舒适平卧位或半卧位进食,保持少食多餐,针对营养不良的患者适当应用静脉营养支持。
(1)疼痛缓解:参考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制作相关疼痛评估表[13],患者依据给定的表情图勾选符合自我疼痛现状的表情,疼痛情况评估主要包括完全缓解、明显缓解、轻微缓解、无明显缓解。
(2)希望水平 :采用Herth 希望指数量表[14](Herth Hope Index,HHI)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以及亲密关系,总计12 个条目,采用4 分法评分,最高分48 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15]。
(3)护理满意程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评估问卷配合口头询问,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 个维度。
本次研究中,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期刊报纸、文献或论文等方法,获取本次研究中所需要的相关参考资料,针对患者在日常观察指标,小组成员通过安排医护人员按照本次研究需要的观察指标,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构成比较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评估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有1930 万例新发癌症,乳腺癌患者约230 万例,超过了肺癌,其中我国新发乳腺癌患者约42 万,已经成为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16]。临床上,针对早期乳腺癌一般选择肿瘤切除(即肿块及周围组织)、乳房半切/全切手术(即部分/全部乳房及其周围组织的切除)进行治疗,且临床疗效较好不易复发,但是针对早期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即使做了相关乳腺的切除,也会出现乳腺癌骨转移(一般向脑、皮肤、肺、骨等)。而乳腺癌骨转移约在65%~75%,临床上乳腺癌骨转移后,不仅会出现各类疼痛,还会因为癌细胞转移到骨上而造成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甚至是截瘫[17]。针对乳腺癌骨转移往往依据患者具体病症选择靶向药、化疗、放射性治疗等,部分骨转移患者经治疗后能保证5年及以上的生存,且可以正常生活。但是长期的药物及其他治疗对于患者是极为痛苦的,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各类不良变化,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极易影响患者后续积极治疗的信心及个人行为,继而出现消极治疗甚至是放弃治疗的行为,故此探寻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临床骨转移患者的康复治疗有积极意义。
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坚强概念的行为认知护理联合行为评估反馈机制的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在前期患病,并接受相关治疗,如乳房半切/全切,相关药物/物理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因部分女性特征的丧失,形体外观的异常变化,而产生各种不良症状与不良反应,对患者身心健康、家庭经济甚至是家庭关系都有不小的影响。而乳腺癌切除复发后的骨转移,对患者打击较大,患者极易因此再次的复发、疾病不良症状、治疗费用等因素,出现不愿治疗、消极治疗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传统护理多以普适化为主,仅侧重于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内容和实施阶段也较为局限,缺少对患者身心体验的重视,导致护理效果欠佳[18]。本次研究中,将坚强概念护理融入患者的各类护理服务中,利用个体认知、心理及社会因素间的关系,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应对策略的改变,以增强和拓展个体心理灵活性,减轻负性心理情绪,进而帮助患者提升后续接受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在具体护理实施中医护人员通过前期的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骨X 线、磁共振扫描(MRI)、骨活检等,确定患者的乳腺癌骨转移后的具体转移情况及部位、疼痛部位、乳腺癌骨转移后的骨头病变情况,再实施具体的疼痛护理干预,针对疼痛药物使用酌情选择合适的止痛方式,如药物配合药包熏敷与推拿按摩等进行止痛,进一步提升患者疼痛缓解效果。针对患者希望水平与护理满意度,在具体实施中,小组成员通过强化其健康疾病认知,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各阶段患者自我情绪管理知识、思想和行为,并引导患者在思想与行为上积极自我指导,正向评价及有效应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重塑健康心理行为功能,提高心理阈值,进而有效减轻对癌症复发的担忧。此外在前期疾病认知护理中及后续其他层面的护理中穿插坚强概念,通过积极意义引导,帮助挖掘患者的积极心理,发现并体验积极感受,提高疾病感知与抗压能力,并激发个体内在专注力,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引导患者逐渐正视疾病,促进癌症事件、应激障碍和负性情绪的调节,提升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最后配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运动锻炼指导等帮助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舒适度,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还能改善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基于坚强概念的行为认知护理联合行为评估反馈机制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身体疼痛状况,提升患者在治疗后的希望水平,进而提升患者整体护理满意率,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护理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的指导作用,但鉴于本次研究中参与研究案例的不足,仍需要不断地补充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