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资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3-05-30 22:59:05黄建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

摘 要:“大思政课”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建好“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是理解“大思政课”的四个层面。建设“大思政课”,“大师资”是关键。创新教研活动载体、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通过团队学习提升综合能力,是构建“大师资”体系、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大思政课;大师资;虚拟教研室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被摆在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政课建设成为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大思政课”的提出,标志着思政课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正式拉开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序幕。上好“大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大师资”体系。

一、理解“大思政课”内涵的4个层面

(一)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大思政课”一定要落脚到“课”,在“大思政课”中,思政课程是关键课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动思政课程守正创新,思政课程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二)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效果,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既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又要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近年,课程思政引起广泛关注,各类学校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根据专业属性、课程性质、课程结构、学生特点等情况,在各类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课程思政关注的隐性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内容的讲授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和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构成辩证统一的逻辑联系,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体现了“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

(三)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大思政工作格局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工作结构,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但是和“大思政课”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具体体现。大思政工作格局涵盖范围比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范围更大,参与者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其他公共课教师,而且包括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部门,乃至所有部门。因此,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大思政课”理念在机制建设上的体现,是推动“大思政课”工作的载体和机制。

(四)建好“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大思政课”要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为“大思政课”的“大”指明了建设方向,为“大思政课”的“课”提供了实践依托。“大课堂”就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教室中“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大平台”主要是指建立健全思政课教研系统、资源建设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尤其是云平台。“大师资”是充分调动校外师资力量,实现校内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校外师资的优势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平台,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二、“大师资”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构成“大师资”的主体

思政课程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地位,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大师资”中的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是由思政课的性质和思政课教师的教育背景决定的。思政课程是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创新理论、“四史”、形势与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承担教学的教师基本上都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辅导员作为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不直接承担思政课程的教学,但是他们通过党课、团课、主题班会和多种形式的课堂和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各类课程教师实现“大师资”的全覆盖

各类课程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近年,课程思政成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构成“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思政育人的全覆盖。各类课程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中的作用,受到课程性质的影响。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包含大量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便于开展课程思政,甚至有些课程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自然科学和工程课程,不易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挖掘课程内容背后蕴含的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能力不同、效果不同,各类课程教师构成了“大师资”中复杂的分布图景。

(三)校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大师资”提供有益补充

校外思政课教师队伍来源广泛,既可以是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模范等,也可以是有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其他人员,如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人员等。校外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的依托,是“大思政课”建设中“大师资”体系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建“大师资”体系推动“大思政課”的路径

(一)创新教研活动载体

教研室是开展教研活动的组织,也是“大思政课”的载体。传统意义上,教研室主要以校内实体教研室为主,教师面对面开展教研活动,实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依托实体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无疑是最有效的,但在创新开展教研活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讨的意愿不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各种培训学习,使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教研室地位偏低,开展教研活动的自主性不强;等等。

信息时代催生教研活动新载体,即虚拟教研室。虚拟教研室打破部门、学校和区域限制,整合不同类型、不同群体思政课资源,是构建“大师资”体系的新的组织形态,有效推动了“大思政课”建设。用虚拟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可及性原则确定教研室成员,另一方面要根据线上活动优势和不足制定教研方案,尤其要在活动规则、教研形式、活动总结上下功夫,从而把虚拟教研室打造成加强团队学习、进行资源整合、提升综合能力的“大师资”平台。

(二)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建设

集体备课是加强思政课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对于统一教师的备课思路、坚持课堂教学的正确政治立场和学术观点、推动教师能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立足个人对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分享教学感悟,在思想碰撞中形成教学共识,解决个人遇到的教学难题和困惑,通过集体智慧、合作共享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集体备课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增加了新的内涵。除了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进行教学反思,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讲座、教学展示、教学分享、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专家型教师可以通过主旨报告和专题讲座扩宽视野,提升理论深度;获奖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展示和教学分享提供教学借鉴和启发;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人员可以为思政小课堂更好融入社会大课堂提供工作思路;等等。只要能够开展“大思政课”工作的集体学习和研讨,都可以视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

(三)依靠團队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大师资”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关键是要提升“大师资”的综合能力。“大师资”成员来源广泛、结构多元,如何通过团队学习持续提升综合能力,是“大师资”体系建设必须面对的挑战。

团队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识共享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学习能力。团队学习通常有3种导向:行为导向的团队学习,强调团队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进行互动的具体行为;项目导向的团队学习,强调团队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开展项目合作;能力导向的团队学习,强调团队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大思政课”中的“大师资”建设要坚持能力导向,把行为导向和项目导向作为提升能力的方式方法。同时,要在团队学习中发现成员的独特优势,引导成员学习他人的工作技巧和有效方法,分享个人理解和独特设想,把团队智慧融入个人理念中,实现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共同提升。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河南开放大学(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校内社科专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及实现路径”(编号:SKZZ-2021-010)

作者简介:黄建(1975— ),男,河南开放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
基于科学精神的“大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显著特点与发展路径
中国德育(2021年19期)2021-10-19 09:48:36
上好爱国主义教育“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19期)2021-10-19 09:48:36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历史教育之“大思政课”教学
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求知导刊(2021年29期)2021-09-12 11:18:19
党史学习中“大思政课”的价值旨向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中国德育(2021年9期)2021-07-29 08:48:27
开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
科教新报(2021年22期)2021-07-21 15:09:05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党员生活(2021年5期)2021-06-28 2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