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3-05-30 04:34张海德闫芬霞
学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张海德 闫芬霞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能力,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然后在促进美术教学现代化发展基础上,提升全民艺术鉴赏水平。文章解读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说明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价值,探究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3-01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51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我国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对国内教育工作提出的一项现代化、前瞻性要求。不论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应紧扣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比如,初中美术教学,应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能力。而这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掌握有效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核心素养是立足于新时期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科,其实际内涵有所区别。初中美术属于艺术类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指的是通过恰当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意义与作用的发展、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展现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1]。

初中美术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

二、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培养价值

具体的实践活动表明,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一)促进美术教学现代化发展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各学科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正在由仅关注知识与技能向关注学科综合能力转变。这种大趋势下,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规律,促进美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二)提升全民艺术鉴赏水平

其次,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全民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实现此追求,不仅需要有艺术鉴赏的时间和空间,还需要有一定艺术鉴赏水平。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提升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这样,随着学生的发展,全民艺术鉴赏水平就会得到质的提升。

(三)塑造学生优秀品格

最后,初中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波动较大的阶段,是帮助学生塑造品格的关键阶段之一。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客观评价,融入主观情感,深刻理解文化对美术的影响,建立“原创”等观念,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其优秀品格的形成。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下面,将依据人教版教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论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有效培养策略:

(一)营造艺术氛围

教学氛围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在教学中培养其核心素养能力提供保障。相反,一个沉闷、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会在无形中使学生产生畏难、退缩等不良学习情绪,不愿在课堂主动感受知识和表现自己,对培养其核心素养能力形成限制[2]。因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教师必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营造积极、愉悦,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教学氛围。比如,通过音乐情境导入课堂,让音乐成为教学背景音。展开来说,在讲解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应用《高山流水》等悠扬婉转的音乐,借助古筝、琵琶等中国古典乐器,让课堂古风古韵;在讲解不同色彩所传递的不同情感时,为色彩匹配与之相对应的音乐,通过或活泼、或低沉、或舒缓的音乐,突出色彩“性格”差异,改变单一说教的教学氛围。学生先入艺术之境,后展开积极学习,可以在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增强美术认知,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的正向发展。

(二)融入趣味要素

趣味要素也是指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注意事项之一。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初中美术教学达成深层次的目标,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价值,激发学生美术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经验,周围的生活,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将趣味要素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美术兴趣。比如,在美术欣赏与评述课备课阶段,收集美术作品创作背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编撰一个关于作品或画家的趣味故事,进而在课堂上,利用故事引入教学,让学生先在听故事中感到一些趣味,对作品或画家产生兴趣,再展开后续学习。后续学习中,学生受兴趣驱动,不由自主地认真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自然有利于培养其核心素养能力。再比如,在美术设计与应用课教学中,设计“接力”游戏,教师为“第一棒”,出示一个只进行了一小步的美术设计作品,之后,让学生接力完成余下的设计,在他人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展现自己的灵感,并注意保持整个设计的和谐性。首先通过别出心裁的趣味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其次借助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三)丰富审美途径

初中美术教学可以简单分为“审美鉴赏”与“综合实践”两个部分,审美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载体,而综合实践的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美术教学的不同组成部分,有所侧重地探究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3]。丰富审美途径,适用于审美鉴赏部分。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将实物、初中美术教材、挂图教具、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工具、文创产品有效利用起来,开发欣赏实物、欣赏教材内容、欣赏挂图、欣赏微课视频内容、欣赏仿真文创等不同审美途径,让学生审美鉴赏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近美术作品,感受其美的特征和意义。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美、感知美,不知不觉地优化审美体验,对增强其审美感知能力有极大帮助。而审美感知,是整个美术学习的基础,随着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将“发现美”的经验迁移运用在综合实践中,是培养其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的重要助推力,也是培养其文化理解能力的铺垫。

(四)鼓励临摹借鉴

在艺术表现层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要求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鼓励学生临摹名画、借鉴创意的教学力度。这是因为,即便已经经过了小学5-6年的美术学习,初中阶段,学生积累的美术知识、技能与经验依然有很多不足,使其不能在面对一项艺术表现任务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不敢提笔或动手创作。而适当的临摹、借鉴,使学生在他人的画作和其他创意中获得灵感,可以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在一些初中美术综合实践教学中,避免直接要求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建立“示范”与“案例分析”习惯,为学生创造临摹、借鉴的条件。以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广而告之”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校园艺术节”主题,采用拼贴、手绘、电脑绘制等手段,设计制作一幅有意义的招贴。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教材招贴案例,讲解招贴设计流程基础上,展示一些前几届学生设计制作的创意招贴,让学生继续欣赏,感受并借鉴“学哥”“学姐”的创意,并在他们的启发下,迸发更有新意的艺术表现想法。之后,鼓励学生将想法付诸实践,有效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五)重视个性创作

充满个人特色的自主创作,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绝佳手段。所谓创意实践,就是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想法转化为艺术成果的能力。而独特的想法,通常存在于学生自己的头脑里,教师应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杜绝一切将美术综合实践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按刻板要求创作的行为,提高对个性创作的重视程度[4]。至于如何推动学生个性创作,教师可以关注社会生活,追随社会热点话题,设计创新实践主题。比如,随着世界杯吉祥物的“问世”,人们纷纷讨论其设计理念和代表性,一时之间,对世界杯吉祥物的评价众说纷纭,还有人跃跃欲试,想要“重新”设计吉祥物。教师可以由此切入,设计“我心目中的世界杯吉祥物”创新实践主题。学生可以基于对世界杯承办国的了解,对足球运动的了解,对著名球队和球员的了解,不断生成独特想法,然后在教师耐心引导下,将这些想法转化为艺术成果,在“想法”与“成果”的转化中,发展创意实践能力。

(六)渗透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领会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发觉美术建设与文化发展的紧密相关性,从而建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深化美术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应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巧妙渗透历史文化,以实现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这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美术历史文化知识,自觉扩大专业成长空间。比如,教师应在备课阶段,主动了解一些美术表现形式的历史沿革,了解一些作品的真实创作背景,系统地梳理美术历史文化知识。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出示美术历史文化信息,也可以在结束常规教学后,补充讲解历史文化,让学生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结合现有学习经验,热烈讨论美术历史文化,阐释这些历史对美术作品和画家理念的影响,阐释不同美术作品以及画家对美术历史文化的影响。

再者,教师还可以在中外美术历史文化之间构建对比,引导学生讨论中外美术的优势与劣势。学生由此建立文化多样性意识,在学习他国美术文化的同时,也增强本民族美术文化自信,同样有益于培养其美术文化理解能力。

(七)建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根据初中美术实际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将问题设计在不同情境中,促使学生踊跃深化美术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问题情境同样有赫赫之功[5]。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建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不断打开美术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术核心素养能力。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美术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寄情山水”为例,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欣赏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识画中的植物吗?”“画面中植物是万年青,题款是祖国万岁,两者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督促学生重点思考第二个问题,点拨学生得出以下答案:“齐白石是在借万年青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此,学生便在问题情境作用下,深化了关于审美对象情感表达内涵的理解,提升审美情趣,强化审美感知能力。之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喜欢用四君子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古诗词中,诗人也经常描绘四君子。你们知道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吗?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这样的连环追问,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意象内涵,认识艺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的广泛联系,能够在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基础上,加快培养学生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进程。

(八)改革评价方式

完整的初中美术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环节。评价既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潜在的核心素养能力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但是,传统初中美术教学评价存在一定刻板性,教师只有改革评价方式,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发挥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作用。比如,激励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先扬后抑”评价原则。在评价学生审美鉴赏与综合实践表现时,先充分表扬其出色表现,肯定其核心素养能力的突出之处,再说明其有待改进的地方,对其提高核心素养能力提出其他建议。同时,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过程,克服“一锤定音”的评价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美术教学现代化发展,提升全民艺术鉴赏水平,塑造学生优秀品格的重要价值,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当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艺术氛围、融入趣味要素、丰富审美途径、鼓励临摹借鉴、构建问题情境等方式,构建先进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并以此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丽丽.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创新途径[J].天津教育,2021(32):140.

[2] 仲旭晴.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1(45):54.

[3] 郑东秀.核心素养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1(89):160.

[4] 庄春花.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开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20):160.

[5] 赵四民.初中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策略分析[J].教师,2021(29):5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