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

2023-05-30 04:21:43张羽
小学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

张羽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任务的高效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除了高效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践行信息化教学任务。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好奇心重的特点,因此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上,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在分析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2-0085-03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核心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同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经验,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一方面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则可以营造出更具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堂氛围,顺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已经被全面应用于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的加持,不仅可以改进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固定性弊端,还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任务的高效落实。因此,语文教师要遵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突出其主体地位,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意义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由于他们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较少,因此其思维仍然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并未对强化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给予高度重视,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过于单一、传统,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而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教师不仅能够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而且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课本内容,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如果一味地采用批评或打压的方式来约束学生,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改进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将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为直观、形象地加以展示。在这种更具开放性、趣味性、新颖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并对日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更高的期待。

(三)丰富知识储备

在前文中曾强调,部分教师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只是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视野将受到束缚,在脱离教师或家长约束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凭借自己的能力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多方搜索与教学大纲相匹配的语文教学资源,以此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则能够将语文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加以展现,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资料阅读任务,将语文课程的教学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二、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对其缺乏客观、实际的认知。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丰富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但部分教师只是专注于多媒体课件这一单一化功能,或全盘借鉴网络中由他人共享的教学课件,导致语文课堂与实践教学活动相脱节,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丰富与自主实践能力的强化。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信息技术虽然让语文课程更具趣味性,但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予以灵活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桎梏。

第三,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正向互动。教师虽然能够基于语文教学内容创设出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情境,往往却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沟通,无法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实现预期。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以外,还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现有的教材内容创新利用教學资源,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教师应积极运用科技力量拉动信息引擎,基于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多方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进行高效融合。在这一前提下,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自主地在互联网环境中搜索学习素材,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产生更加美好的体验。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因此他们在接触各类新知识和新事物时,习惯性地利用形象化思维展开思考,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具象化地展示出来,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独立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互联网中搜索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语文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作者的写作心境。

(二)利用电子书包,提升学生参与度

电子书包是产生于新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是将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课外读物、课后作业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的一种电子产品。相比较而言,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一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让教师随时随地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则可以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此外,家长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实时查看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在此处要着重强调的是,电子书包虽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但教师在运用时仍要把握好“度”,切记不可出现哗众取宠或喧宾夺主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的预习环节指导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好词好句、写作手法以及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标注。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后,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让学生基于课前所积累的诸多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帮助他们从原有的固化思维中跳脱出来。在完成自主讨论的环节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性的互动环节。事实上,电子书包的实用性功能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强化奠定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构建互动课堂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强化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条件。在小学语文的信息化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应用多媒体设备打造开放性的互动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使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实现更高水平。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多方收集与爬山虎有关的资料信息,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以此加深学生对爬山虎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顺利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更为轻松地掌握此篇课文的主题和内容重点,同时还能够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看完有关爬山虎的资料信息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而教师则要在一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表现,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及時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性的学习技巧。在这一环节,教师能够适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表现,并在与学生的正向互动中消除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顺利构建更加高效开放的信息化课堂。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元评价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也得到了创新。教师同样要重点突出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上,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相对单一,无非是基本的听写和习题检测情况等等,教师主要以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判断他们当下的学习成果。这种片面的评价模式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认为学习语文的唯一目标就是在考试中赢得高分。为了能够尽快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常规的教学环节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趣味化的评价体系。例如,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设计一些字词小游戏,让学生在过关斩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对之前的教学方案不合理之处展开调整。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设置视频情境,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故事角色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在新课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自主学习平台布置课下的跟读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自主朗读。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将学生在家庭中的朗读情况以视频或音频的方式录制下来,将其上传到学习平台中,由教师集中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邓德鹏,雷晓英.信息技术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0(8):77-78.

[2]李梦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6):170-172.

[3]马秀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16):23-24.

[4]郭婷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189-190.

[5]崔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24.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