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军
摘 要:在小学教育发展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优化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新课标要求强化素养导向的质量观,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其中数学“融学”课堂的创设能够起到助推作用,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活動规律。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数学“融学”作用,与合作学习、小组互动学习策略结合,带领学生高效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在“融学”的基础上混合多种新颖的学习活动创设,让学生在“融学”的过程中也能掌握更多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构建数学“立方课堂教学”作出更多的尝试,时刻准备好解决课堂出现的问题,逐步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融学”;教学设计要点;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088-04
所谓“融学”教育理念,即教与学、学与学之间融为一体,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是笔者近年来不断实践探究的小学数学“立方教学”主张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内容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加强全面性与互动性,比如强化信息化教学、生活教育、实践活动等元素,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在学习策略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采用讨论、表演、团队学习等策略完成教学,以此形成“融学”课堂。“融学”式教育提升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也能通过自身思考完成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力相较于单纯听讲会有显著提升。在“融学”课堂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并且在合作、互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思维进行融合,促进自身创新素养的不断提升,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小学数学“融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点
(一)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参与度
从目前数学课堂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最终呈现的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新课程标准、“双减”政策等教育指导纲要相继实施以后,以往的很多教学理念也需要进行改革与优化。目前学生思维呆滞、心猿意马、压力沉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较低。结合目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状态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尽管貌似认真听讲,但思维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另外,部分学生有强烈的学习依赖性,不能实现自主思考与探索。小学数学的复杂性和枯燥性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不足。这也是我们要求一线教师强化“融学”模式运用的原因。将学生的地位提升为课程的主体,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发言权。同时使学生能够被不同形式的“融学”活动所吸引,改变数学课堂一贯的沉闷印象,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能很好地消化课堂所学。通过融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无论在概念理解还是计算运用板块,都能够进行良好的思考练习。同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也很重要,其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学生拥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才能站在数学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融学活动”开展思维训练。
(二)拓展教学宽度与学习途径
从社会发展来看,教育可以兴科技,科技可以促民生。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源于思维。在“融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可以融入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得合作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在“融学”的过程中导入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以及丰富的合作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实现拓展学习,锻炼自身的直观想象、灵活运用能力。首先,培养主动学习意识。随着年级增长,学习任务量越来越大,小学教师会将很多能自己学的内容完全交给学生,如概念的推理记忆。因而,学生习惯等着教师安排才完成学习的意识必须改变;其次,同样因为需要大量自主学习,那么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就成了一个必需的素养。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高低不等的,充分地让彼此之间的互动功效发挥出来,在“融学”带动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应该以合作为载体,以“综合性”学习为方向,将先进的教育技术、有趣的教学活动,包括拓展性的教学素材都融入其中,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生动、丰富、高效的特点,以此让学生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学习数学知识。“融学”课堂的创设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激发学生自主意识为前提,也能够在“融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多样性“融学”任务中自主参与,实现“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通过“融学”课堂来拓展数学教学宽度。
二、 小学数学“融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融学”表演活动创设,提升学生运算思维
表演教学可以将知识横向迁移。学习数学的难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随之提升的,在提高难度的同时,其面对的知识信息量更大、逻辑性更强。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教师在合理运用“融学”理念的同时,也要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有效结合。由于部分学生对计算的学习模式不感兴趣,造成其学习认知出现偏差,经常进行机械化的计算公式背诵,或者如同木偶般套用公式的学习方式。“融学”表演活动将运算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度掌握计算的原理,这样学生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也会更加有把握。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表演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化为应用思维,并在计算过程中寻找、发现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从单纯的听讲、背诵公式,变成了在思考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学习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例如,在除法算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改变课堂环境,为学生营造表演的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计算活动的沉浸感。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表演活动,不会出现思维分散的情况。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演绎,将题目变成一个趣味的剧情故事:星期天同学A去百货超市购买商品。同学A自己有56元钱,她想购买计算器,而计算器的单价是8元钱一个。经过计算,56÷8=7个,同学A总共买了7个计算器。然后改变题目内容,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同学B、售货员、妈妈等。在演绎同学B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比如,同学B总共有45元钱,而她想买5个玩具小汽车,那么小汽车的单价是多少钱一个呢?是学生结合实际完成运算:45÷5=9元,玩具小汽车的单价是9元,这个运算过程是由扮演同学B的学生首先完成,而扮演售货员的学生则需要进行二次计算,以保障运算的准确度。教师也可以担任一名售货员或者一名辅助导购的角色。这样学与学、教与学能更好地融合,形成师生共同体。同时可以把控教学节奏,随时调整购买数量、物品单价等,实现游戏的区分,以此考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通过趣味的模拟表演游戏,积极进行除法运算能力的锻炼。而且这是一种学做合一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运算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结合小组合作实现“融学”课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并不陌生,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并且利用学生的集体意识去促进学习。与此同时,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完成一项任务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对于学生来讲,日后进入高阶学习阶段,比如高中、大学,势必要与自己的同学、同伴进行配合完成学习活动。所以合作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同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数学教师利用分组合作教学法时,要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师要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案例,可以布置问题或者任务当作互动的主题,同时教师让学生以探究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中听课和研究问题,这样学生无论在听课环节将带着案例情境展开思考,而在合作讨论当中,学生依据案例来展开实践探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案例发散思维,而且还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发挥出合作教学法的价值。以“数据处理”的教学为例,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调查法收集数据,进一步深化对数据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的认识,对接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渗透统计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之前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熟悉,结合这一实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经验出发导入知识点。导入微课案例资源,比如以乡土资源为基础,导入学生所在地域的相关资料视频。然后为学生布置家乡乡土资源调查的实践教学任务,展示几个以特产、风景名胜、产业等元素为调查对象的数据表格,建立统计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知与情感。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获得有用的数据并分析数据呢?”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提供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实践任务,活跃学生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教学内容,通过收集数据、填表格、画图等方法,深化对本课内容的认识。在授课结束时,教师要着重指出本课对接的核心素养目标,明确数据收集和统计知识源于生活,并能够在运用过程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渗透生活化数学学习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样的方式学生通过案例的指引能够展开针对性思考,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来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此让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分析过程以及相互讨论的内容随时作出有效的解释,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使学生掌握自主思考能力。教师结合以往的问题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导入丰富的案例资源,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也会因此呈现出属于学生的青春活力,在课堂上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与学习热情。
(三)合理运用生成性资源,构建师生换位“融学”课堂
师生换位的“融学”模式能提升学生的融入感,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师生合作的“融学”课堂在合理运用生成性教育资源方面体现得尤为有效。课堂生成性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资源。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需求,灵活地采用教学策略,包括运用教学技术、教学素材等,生成教学资源,其目的是提升课堂活力,并且简化学生的学习难点,是一种辅助性质的教学资源。第二,学生资源,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错误等。通过对这类资源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效率。从课程生成性资源的分类可以总结归纳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特点:随机性、动态性。课堂生成性资源并非是在课堂教学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预设好的固定内容,而是随机出现的教学资源。这就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在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学生心理设计指导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生成性资源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强调运用“融学”理念的原因,教师应该找到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二次讲解,或者干脆大肆批评,这很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甚至对其心理造成打击。教师需要结合“融学”理念构建师生合作课堂,实际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取到知识,又能体验到快乐。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区别,有的学生在听教师讲解一遍后便可以熟练地运用某一知识点,而有的学生却需要教师多次讲解或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教师的话。这就是生成性资源的一种,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如课堂练习时,教师在四处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多边形的分解错误而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准确。对此,教师采取师生换位的方式,在讲解该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故意写错,将学生的问题自然地“搬到”黑板上,并询问学生自己的解题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是否和他们相同。这时,学生之间便会小声地讨论,思考最后的结果为何不同,并向教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假装”读题,迅速纠正自己的“错误”,同时用彩色粉笔标记出自己出错的地方和原因。这种纠错方式虽然不像语言指导那么直接,但是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构建师生合作的“融学”课堂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四)依托学生差异构建分层“融学”课堂,调整学生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来讲,数学学习不能完全集中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课后总结活动的创设需要教师倾注更多心血。由于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多数情况下教师会讲解一些考试重点内容,很少开展总结活动,学生的效率降低,无法及时地发现自身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只是单纯地完成的学习任务而已。作为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角度,与学生形成合作的关系,将总结与发展作为指导方向,才能实现“融学”课堂的完整创设。俗话说“千人千面、百人百姓”,学生个体在成长中的学习经历、思维发展速度、兴趣爱好、特长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别,而這种差别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所体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考验。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不能只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特点,同样也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更多重视。因此,教师要通过作业分析、学习状态调查、互动交流等方式,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差异以及学生个体面对的困惑,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融学”策略,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质的提升,也可以保障教育公平。例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布置相对简单的计算题,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而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在各个难度阶段的表现,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掌握实际个体情况之后,结合分层教育理念,将教学对象分成几个层级,可以用“红”“黄”“篮”来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过于直接地采用一、二、三这种层级分配,造成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然后在布置习题或者指导的时候。根据不同层级进行区别性设计。处于高段的“红”组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高阶、拓展型运算题,给学生增加难度,促进运算思维的发展。而处于中段的“黄”组同学可以布置中等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提升运算熟练程度,而“蓝”组同学,则在降低习题难度的同时,要结合一定的知识讲解作为辅助,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基础运算能力,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融学”体系,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的学生处在心理、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和认知逻辑远未成熟。数学教师通过“融学”课堂的构建,既促进学生自身积极思考,也为身边的同学提供了一种可以探讨的学习思路。通过探讨和分析,学生能够快速地抓住数学学习的正确方式,并且从不同渠道去思考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融学”的状态下完成高质量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曾凡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路径[J].科普童话·原创,2023(2):105-106.
[2]杭倩倩.合作学习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方法探析[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4):104-105.
[3]林灵.探索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22(9):12-14.
[4]张丽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析[J].学周刊,2022,19(19):44-46.
[5]郭俊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66.
[6]吴旭雄.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科学咨询,2022(10):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