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试卷评研课中应用路径分析

2023-05-30 00:53沈云秋
考试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学数学

沈云秋

摘 要:小学数学试卷评研是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重要方式,但当下试卷评研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原题无变式、缺少差异关注等问题。通过实践探究发现,“小先生制”可以弥补传统试卷评研课的不足,让学生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此来激活数学课堂,散发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先生制;小学数学;试卷评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6-0084-04

试卷评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数学理解的深化及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从学生试卷的完成情况,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还能知道薄弱点以及学生间的差异。有效的试卷评研课具有强化、激励等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学生优化学习方式的重要参照。

笔者分析了现阶段试卷评研课存在的困境,并在长达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中,尝试采用“小先生制”改善试卷评研课中学生被动听,知识无生长,教学无差异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小先生制”在试卷评研课中的优势尤为明显,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学自信提高了,数学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一、 试卷评研课的现实困境

在教學实际中,有部分教师批完考卷,先看的是各分数段人数,计算班级平均在什么水平,甚至还会在年级中进行衡量。还有部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哪些题目错误较多,甚至还会思考学生错误的原因是自己课上没有讲到,还是多次讲解但是学生还是发生了“错误”。在传统的试卷讲评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十分明显,课堂中缺乏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也难以得以提升。

(一)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

传统的试卷评研中,不难看到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可能只有口算题不讲。正是因为这种“不放心”,教师把每道题目都讲一遍,以至于40分钟的课堂,中高年级一张试卷都来不及讲完,更加没有拓展的时间。而学生被动“听”的效率又有多少呢?尤其是面对自己都正确的题目,教师讲解时专注度又能留下多少呢?不言而喻。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试卷评研,学生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思维也会逐渐弱化。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点限制,本身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长时间单调地讲评试卷,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让试卷评研课枯燥,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而高年级的学生本身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味地讲评中,学生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学生会认为教师能力不足,质疑教师,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阻碍。

同时,一言堂的试卷评研课侧面反映了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重点,认为都是重点,对学生的错误缺乏分析,忽略学生的真实困难,反而让学生失去“听”的兴趣,只追求最后那个标准答案。

(二)试题原题讲,知识无生长

在试卷评研课上,教师虽然讲解了一些典型的题目,但只停留在本题的具体解法细节上,甚至对一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不注意帮助学生理解。但少有变式,没有长视野,缺少帮助学生总结解同类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的意识,知识间的勾连和融通较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薄弱。

所以经常会出现教师讲解过的题目,学生当时会做,但是遇上题目的情景有变化,甚至稍微改动一些数据等同类题目,学生仍是束手无策。试卷评研课上,教师如果仅就题论题,缺乏必要的分析、方法提炼和总结,知识没有生长的过程,学生难以实现真正的理解。

比如,三年级数学中已知长方形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如果学生错了,可以更改为:已知长方形周长和长,求长方形的宽。虽然只是简单的变化,但考查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评讲订正后,是否真正掌握了该题型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设计更利于学生知识的生长。

(三)学生同对待,缺乏差异性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差异,学习理解力也有所不同,同样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优秀的学生用5G的速度马上跟上了教师的讲解,甚至在教师讲解之前就已经有了思路,中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后能基本理解,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点的学生,教师讲完后他可能还有点茫然。这样的评讲方式造成了成绩好的“吃不饱”,成绩一般的“不消化”的现象,此时,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复杂问题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去教学,缩小差异,提升学习效果。

试卷评研课不是简单地去评讲试卷,而是以试卷为蓝本,进行积极备课,备考点、备易错点、备知识生长点,更要备学情,要采用适合班内学生的方式进行,切忌一刀切。比如,三年级数学中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题目,如学生做错,可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数量抄写错误、计算公式不熟练、计算公式不理解、计算错误等,不一定需要整班讲解。同时可以变式为:已知长方形周长和宽,求长方形的长。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对思维反应快的学生,还可以变式为:已知篱笆的长和宽,其中一面靠墙,求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不同的变式让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应该简单地讲解原题。

教师需了解学生心理,把握试卷评研的最佳时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及时进行订正复批,还可进行同类题型的巩固和变式提升等,让试卷评研课有趣、有用、有效。

二、 “小先生制”在试卷评研课中的优势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小先生制”可以弥补传统试卷评研课的不足,让学生教学生,以此来激活数学课堂,散发活力。

“小先生制”提倡全员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勇敢地表达,“小先生”的形式多样,不局限于单一“小先生”,学习队伍中有进步、有本领的都可尝试去做“小先生”。教师要充分发现并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小先生”带动下的全员提升。

笔者认为,在试卷评研课中,我们应该运用“小先生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学习小组作用,改进学习方式变革

改进学习方式,首先要构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学习小组,可以采用同质两人结对、异质四人同组的方式。学生的能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小组建立之初,笔者通过观察学生的能力,选拔了小组内优秀的学生为组内“小先生”,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每位成员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学习目标,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数学课堂内外,采用自学、互学、群学多种形式,以强带弱,以优补差,小组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实现良性的学习追赶,促进全员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寻找优点,喜爱数学学习,这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小先生制”正是通过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绽放光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学习主动性

课上“小先生”的选拔以班级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担任,同时这些学生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可以从台下站到台上,从“小先生”变成“大先生”。“小组先生”在四人小组中产生,教师通过对班级成员进行异质分组、组间同质的方式,每个小组挑选一名“小先生”,引领整组发展。在小組学习活动中,“小先生”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担任“小先生”,学生会更加努力,这不仅表现在试卷评研课中,也在平时课堂及课后,正因为有责任,通过努力,能力有所提高,自信心也随之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所增加。

但“小先生”不仅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也可以是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他们可以通过操作,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呈现,也可以高效地解决问题。每个学生的优点不同,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需求,推选适合本次活动的“小先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试卷评研课中找到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如果小组里还不能解决的,则组际交流,最后是全班探索,通过“小先生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提高多元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次做完试卷检测,教师批改结束后,组内成员要做的是先自行订正,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经过再思考仍不能解决的。此时,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动性,借助组内“小先生”的互学引领作用,组内尝试解决问题。这时的“小先生”不一定是那个学习最好的学生,只要这题能解决的都可以担任这位学生的“小先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这对“小先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能帮助他人,自己必须要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小先生”并不是唯一的那个,可以是任何“会”“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这也引发了小组内的良性竞争。有时候活动需要的“小先生”表达能力强,有时候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有时候需要擅长画图的,甚至还有时候需要思维能力强的。而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多担任“小先生”,因此,他们会努力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弥补自己不足的地方,也会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在各项学习能力上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三、 “小先生制”在试卷评研课中的实践探索

有效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小先生制”能促进试卷评研课的有效推进,在“小先生”的引领下,组内和组间解决相关问题,班内交流典型问题,通过分析、质疑、探究、补充、提炼、反刍等方式,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均数》试卷评研课为例,进行了“小先生制”理念下试卷评研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简单问题:组内“小先生”协助解决

每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小先生”,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也可为他人的老师。为了方便教学,笔者构建了学习小组,每组选拔一名数学思维、语言表达、合作能力等均优秀的为本组的“小先生”,负责组织、沟通、协调、引领、解决、提升。

第四单元的检测卷共有四个页面内容,“小先生”组织大家先看第一页,把不会的题目在四人小组内提出,组内学生都在这些题号上做好标记,提问结束后,组内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当“小先生”,把这道题正确的作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学生听。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就在这道题号上标上“☆”,先讨论其他三面的题目,组长统筹安排并管理好纪律。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流动的“大先生”,观察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个学生的研究状态,感受小组间的学习力量,时而俯身倾听,时而参与讨论,融入小组中,又游离小组外,奔走于所有的小组间。这样的方式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一讲到底,从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错题优先在组内解决,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内化知识。当遇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先生”收集好问题,做好标记,放到课堂中一起解决,如果“小先生”互相碰撞都不能解决的,教师这个“大先生”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这是他们急需求助的对象,对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也更浓。

(二)复杂问题:班级“小先生”合作解决

简单问题,组内的“小先生”已帮助解决,遇到复杂问题时,学习小组先讨论,如果小组内都碰撞不出思路,每组“小先生”把题号上打“☆”的题目向全班学生提问,此时需要组际交流。比如,该单元试卷中的这道题:

一桶水,需要2人一起抬。3人要把这桶水从离家450米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人要抬多少米?

此题错误率较高,因此出现了有的小组全军覆没的情况,通过倾听他们的想法,学生复杂化了题目本身。因此,放到组际交流的平台,一小组提出困惑,其他小组中已经掌握了解题思路的学生可以上讲台来做“小先生”。当然这时“小先生”并不能直接讲解题目,需要像老师一样,进行思路点拨,要有互动过程。

小先生:我们先来读一下题目,有谁知道,一个人需要走多少米?

生:450米,因为离家450米。

小先生:一个人走450米,两个人一共走了多少米?

生:是900米,可以用“450×2=900米”来计算。

小先生:对的。从题目中,我们知道现在是3个人来抬这桶水,就是要把总路程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人走多少米?

生:900÷3=300米。

小先生:对啊,结果就出来了。这道题仍然是求平均数的问题,先求总路程再平均分,用总数÷份数=平均数。你们听懂了吗?还有疑问吗?

遇到小组内没人能解决的问题时,采用小组间互帮互助的方式,由此小组向其他小组提问求助。当“小先生”有能力解决其他小组的提问时,“小先生”上台讲解,同组成员同样感到了骄傲和自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倍感快乐。上台的“小先生”不仅提升了自信,还锻炼了能力,深化了同伴间的友谊。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能听到“我有补充”“我有质疑”“我还有不同解法”等声音时,仿佛听到了学生拔节的声音,这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成长。

(三)变式拓展:“小先生们”引领解决

数学评研,不能就题讲题,要把握知识的脉络,打通知识间的联系,适当进行变式拓展,要有举一反三的意识和能力。一节优秀的评研课不是让学生学会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而是学会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变式拓展题是针对题号打上“☆”的题目进行适当拓展,题目可以由教师或学习小组提供。

比如,刚才的这道题目可以变式为:

一辆汽车从苏州开往南京,全程100千米。中途爆胎更换了备用轮胎,平均每个轮胎行驶了多少千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甚至,还可以以“抬水问题”为原题蓝本,学生模仿进行“变式”,独立出题,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加以提炼和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从“一”到“多”,又从“多”回归到“一”的过程。

(四)双向成长:“小先生们”促进提高

笔者认为,“小先生制”是一种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有效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又同时能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小先生制”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试卷评研课中的参与度,也让教师从引导者、组织者的角度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情和试卷订正中的难点,为后续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同时,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小先生”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也需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无形之中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

试卷评研课引入“小先生制”后,从“一师”变“多师”,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避免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过程轻体验重结果的问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一切以生为本,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理解知识、探寻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学习是有趣、有效的,最终能实现素养的提升。而“小先生”制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成长,也让教师受益。“小先生”不仅让教师掌握了学生的真实学情,也催促教师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所以,“小先生制”是小学数学试卷评研课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師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5.

[2]屈佳芬.小学数学试卷讲评:问题、特点与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51-54.

[3]张梅平.“小组合作”在英语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5):95-97.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小学数学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运用“小先生制”开展语篇教学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