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创造力教育模式的构建

2023-05-30 23:38石晓彦赵玉琥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中学语文创造力

石晓彦 赵玉琥

摘 要:创造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能,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具备创造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被提上日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创造力教育模式,遵循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将创造力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潜能,落实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语文;创造力;教育模式;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3)14-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40

创造力是创造新思想、新方法的能力,创新力的培养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前途。在教育领域同样需要创造力,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和能力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创造力的核心在于“新”,实现从“无”到“有”,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也在尝试着搭建创造力教育模式,但是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创造力的本质,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脱离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将中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创新基础。本文先分析开展创造力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再论述中学语文创造力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开展创造力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是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三尺讲台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以口头讲述为主,重在知识的灌输,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无趣,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它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教学手段,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仪、实物展台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五彩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为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时代感与科技感。

(二)教师具有创造能力是前提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创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在考试之前习惯于搞题海战术,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要想构建创造力教育模式,教师就必须打破常规,首先自己要具有创造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同时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提供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试卷涌现发挥题型是关键

在过去,语文教学以知识为本位,语文考试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出现了机械化、标准化的特点,几乎所有题目都设计了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创造的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标准化的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当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在的考试试卷中增加了发挥性题目、开放性试题、主观性题目,这类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是构建创造力教育模式的关键。

二、中学语文创造力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提高教师素质,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创造力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创造能力,只有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更好地实施创造力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时代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如果教师不注重更新和转变,仍然故步自封,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创造力教育也会成为一纸空谈。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多读书,到网络中去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教者与学者,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开启学生的创造之门。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敢想、敢做、敢说,以身为范,感染和影响学生。创造力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整个语文教学环节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独具匠心,充满着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营造创新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师还要打破传统的教条主义,拒绝照本宣科,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安排,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结合教学需要,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造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使语文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敢于质疑问难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也是学生产生创造力的源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质疑问难的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有所创造。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很多教学内容都蕴含着深意,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出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创造探究的氛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拿到一篇文本时,题目首先会映入学生眼帘,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之初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在学生认为没有问题存在、不被注意的知识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跟随自己一起参与求知过程,认识到语文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勇于创造,感受学习的乐趣。有些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相矛盾,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可疑处质疑,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提出创造性的想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涌现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有些想法在教师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也要尊重學生,给予学生表达思想的机会,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考虑不足,既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课堂探究的氛围,体现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组织合作学习,激活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主,忽略了合作形式的共同学习,这样不仅容易弱化学生间团结互助的道德意识,还容易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局面,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狭小的空间中,使其缺乏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民主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并创设具体的情境问题,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然后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探讨,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思维,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共同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小组合作成果,在每一个小组表达完观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再次讨论、纠错和补充,在集思广益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小组讨论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游戏教学模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强烈的胜负欲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课堂上营造小组竞争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可以以语文基础知识为内容,设计竞技类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答对的问题最多,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收获了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趣味类的游戏,围绕教学中存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在争辩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挖掘生活案例,提供实践空间

生活是语文的活水源头,离开了生活,语文学习也就毫无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起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极挖掘生活案例,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实践中主动创新,发展语文素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散文、说明文,还是小说、文言文,内容都十分精彩,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活素材,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信息与资料,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课文内容,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远,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疼,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搭建学习环境。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对文言文的主题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讲述文言文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和语文灵感。在对文言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知后,教师组织学生绘制课文手抄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强化了自主学习意识。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按照单元主题进行编排,同一单元内的多篇课文体现了同一主题,教师可以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开展主题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和教学主题相关的生活事例、生活场景、实物等,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展示,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人、事、物等,用活动报告、绘画、日记等形式表达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充分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五)鼓励特长发展,实施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长。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理解,创造性地改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赋予语文知识个性化的意义,使语文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综合考查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大语文”观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必不可少。

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又能提高学习的自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沟通,感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调动学习和创造的主动性。赏识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夸奖,不切实际的表扬虽然会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但也会助长学生敷衍应付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学会理性地激励,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精当的指导和针对性的评价,既要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要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通过日常教学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整体成绩不好,但是他们的口才很好,阅读能力强,教师可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邀请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放飞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课堂构建创造力教育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利于开发中学生的智力和思维,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探究创造力的本质和内涵,勇于创新求变,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激发学习斗志。还要教导学生认识创造力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娅.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2010(12).

[2] 何福川.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力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7(14).

[3] 李金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知识窗,2015(8).

[4] 黄娟.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中学语文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