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5-30 23:38:26侯延明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说题初中数学应用

侯延明

摘 要:“说题”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具有显著意义。基于此,教师可通过明确学生“说题”原则、组织“说题”活动并指导学生、确定主要内容以及明确对象等方式,将学生“说题”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并且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学生“说题”;初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4-009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32

习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资源,具有快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还能够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而最为常见的训练方式就是题海战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对每一道习题都讲解,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要负责倾听,没有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习题的分析、解答和解说等过程中。在现代化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灌输式方法的不足,合理应用学生“说题”方法,在审题、分析、解答以及归纳等环节组织“说题”活动,此时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精力也更加集中,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率都会有所提升。因此,教师要合理应用学生“说题”进行教学。

一、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说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则是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借助学生“说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汲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有效挖掘。学生“说题”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促使学生积极抒发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思维变化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将学生“说题”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价值可进行如下总结:

其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说题”教学中,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指导,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积极向其他学生学习,总结自己分析和总结习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整理好“说题”的素材,保证“说题”质量,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1]。

其二,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以先天条件为基础,配合后天的认真学习和严格训练所得到的能够与身心融合且具有稳定性的心理品质,是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的综合素质。数学学科素养所具有的特性要求教师不能以机械化的记忆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而是要对数学的价值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利用其价值发展学生识别、分析以及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说题”的方法,恰好可以改变传统机械化的读题和解题模式,进而提升其数学素养。

其三,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学生“说题”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本质,了解解题思路,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讲一题会一题”的现象,学生的主观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一道例题的讲解可以使其学会相同类型习题的解答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四,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会得以提升。“说题”需要学生提取习题中的关键信息,而后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面对相同问题时学生就会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和解题思维模式,并且在日后的学习中只要出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利用自己的思维模式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提高解题能力。“说题”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建构模型,对其进行吸收和内化,逐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分析能力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培養,针对知识点展开联想以及迁移,进而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其五,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方法,将其应用在学生“说题”这一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交流对习题的想法,包括习题中的已知条件、隐藏条件、解决方法等。对于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直接解决问题,而合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无论学生合作能力的强弱,在“说题”活动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和提升。这是因为合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思路和方法,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观察别人的解题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此外,学生需要展示“说题”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思维碰撞,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解题方案更加科学、简洁的同时,展示出学生的个性。且很多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对数学充满兴趣。可见,在“说题”中注意结合合作学习方法,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个人能力均能得以提升,且在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明确学生“说题”的原则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说题”的作用,需要教师注意使用该方法的几点原则,在明确并且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提升“说题”的价值,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成果。

其一,重视师生参与原则。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且发挥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者以及促进者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受到学生个人学习习惯、教学进度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普遍在课堂上选择讲解较多的内容,学生以多做题为主,此时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有效激发。以学生“说题”的方式进行教学,是使用语言表达出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呈现思维[2]。同时,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学生“说题”并不是教师退出讲台,而是要利用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被激发出来,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便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习题的含义。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到“说题”活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同时发挥出来,在师生个人的成长以及教学、学习等方面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双方的互相促进。只有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才能发现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问题,进而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并且教师的指导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上的进步。

其二,重视前期预案原则。学生“说题”的前提是教师提出合适的问题,那么“问什么”就需要教师提前预设,并且学生课堂参与度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需要教师做好前期预案。在“说题”环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等因素,在保证习题内容合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说题”,避免所说内容的盲目性,提高学生表达的合理性。此外,对于学生“说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做好预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说题”活动的有效性。

其三,重视因材施教原则。学生“说题”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选择的习题、组织的具体活动形式要保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遵循这一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考试、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的兴趣等进行分组,将能力相近的学生划分在一个组别,且这个组别中最好有至少一名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以便带动整组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学生组别的划分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说题”素材,避免出现素材难易程度与组别内学生数学能力不相符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共同进步[3]。

其四,重视心情愉悦原则。课堂教学氛围应具有轻松性、和谐性,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喜欢课堂安安静静。这样看似班级纪律很好,但是难以保证学生思路紧紧跟随教师,甚至有的学生昏昏欲睡,不利于展开“说题”教学活动。同时,在最初接触“说题”这一模式时,有的学生会担心自己表述不清解题思路和方法,害怕差错,从而不愿意表达。对此,教师需要以心情愉悦作为主要原则,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在愉悦的心态下参与到“说题”活动中,体现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当然,在“说题”教学中也需要把握好课堂纪律,避免学生思维脱离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二)组织学生“说题”并进行指导

为了保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顺利开展“说题”教学,前期的准备以及指导工作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总人数分组,每组一般为5-7人,每个小组一名组长,而后由组长负责安排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道习题,最后汇总分析和解题思路,形成最终结果。小组成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也会在这样的模式中逐渐呈现出来,并且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提升。随后,教师示范“说题”的顺序以及基本内容,学生在观察和认真倾听的同时模仿教师,学习教师“说题”的方法,并且主动获取知识,在局部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说题”能力进行培养。这是一种迁移训练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掌握“说题”的技巧和基本方法,可以提升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效果。

(三)确定“说题”的主要内容

要想发挥出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说题”的内容。“说题”活动所选择的素材一般是考试或者作业中比较典型的习题,以普遍易错题为主。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说题”内容:其一,说错误的原因。解题时如何思考导致解题错误,习题中有哪些条件容易造成误导等[4]。其二,重新审视习题。说清楚习题中给出的条件、结论以及求解的问题,挖掘习题中隐藏的条件;说明习题的立意以及解题的难点;结合习题中的数字、文字、图形以及符号等信息进行拆分、重新组合、交换等处理。其三,知识回归。根据习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回顾与之相关的所学内容,复习的同时建构知识体系。其四,呈现解题方法。以对习题的新的理解与认知为基础,利用已经整合在一起的知识体系,重点说明解题时的主要思路、方法、过程以及技巧等,并且适当进行调整,清楚表述解题步骤,完善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其五,适当拓展延伸。主要针对习题的条件和类型等内容进行拓展,变化习题,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将对一道习题的总结转变成拓展和延伸,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四)明确“说题”活动的对象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说题”训练中,教师在对待每一位学生时都需要保证公平性。初中是学生比较敏感的一个阶段,教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说题”训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会参与到训练中,进而逐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一般情况下,在学生“说题”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习题的难度,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而后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掌握学生“说题”时的优势和不足,及时纠正不足[5]。此外,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比较复杂的习题进行“说题”,从而在学生中选择合适的榜样树立典型;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安排比较简单的习题进行“说题”训练,以便发挥“说题”活动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达的信心。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说题”的学生人数,避免课堂时间浪费或不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学生“说题”模式进行教学需要注意“说题”对象的合理性安排。

(五)制定并实施“说题”标准

根据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说题”活动的具体落实情况来看,对“说题”的标准可以进行如下总结:首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保证对习题分析的充分性。一般在“说题”时需要从已知内容入手,而后整理已知的和隐藏的条件,最后说一说解题的大致方向。其次,明确说出习题解答的切入点。数学知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各个知识点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已知条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點解答习题。再次,说明解题思路。说明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以标准化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说明解题方法。解题方法适合用来解决一个类型的习题,学生在“说题”时说明解题方法可以实现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说题”是一种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高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减负增效的效果,可以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并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同时,在“说题”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以及积极性等都能够体现出来,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舞台。由此可见,教师合理应用学生“说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元荣.学生“说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2(4):45.

[2] 吉宝珠.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说题”教学的尝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4):5.

[3] 李向红.随语潜入心,入脑细无声——探究中学生的数学说题能力[J].中学数学,2020(16):90.

[4] 程丽敏.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说题”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2):26.

[5] 吴小勇.书山有路“说”为径 学海无涯“题”作舟——“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说题”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45.

猜你喜欢
说题初中数学应用
一题多变之有效说题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题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